(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
道德可以理解为社会行为准则及行为规范。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对少年儿童的道德认知的研究中将道德认知发展分为3个阶段。
首先是前道德阶段作为最初始的阶段,其主要是针对0~5岁的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儿童,不受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其行为容易受外部影响,较容易听从父母与老师。
其次是他律道德阶段,主要针对5~10岁的孩子。他律是道德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少年儿童的行为规范服从权威人物,拥有遵从权威者标准和服从权威规则的义务感。第二,根据后果评定行为的好与坏,且不会依据行为者的行为动机进行判定。
最后是自律道德阶段,也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最终阶段,主要针对10岁以后的孩子。其主要特点是:第一,认识到规则是能够改变的,是根据人们需要,可以人为修改;第二,无论是好是坏的行为改变的标准,而不是仅仅考虑后果将是判断和基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进行评估;第三,拥有公平、公正的意识,能够综合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利益;第四,主张适当的惩罚,而并非严厉惩罚。
综上可知,中小学生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结合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武术训练中对中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不同阶段进行适当的武德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武德教学的开展。
武术起源于传统军事战役一种传承的技能。就目前而言,武术得到大力推广,“武术进校园”“全民健身”等活动普及武术项目。近年来,我国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开设了武术课程,其目的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也可以丰富中小学生体育教学。为促进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积极组织以传统武术作为主要内容的武术节及武术交流大赛。武术比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可以推动武术文化更好的普及和推广。武术能够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于是武术练习人数也日益增加。依据相关材料调查统计,在我国参与武术运动的人数已超2亿,体现出中华武术具有非常强劲的生命力。不仅如此,武术的相关书籍、武术电视节目及各种武术视频也不断涌现出来,这些不同形式的展示,可以更好地使人们目睹中国武术的魅力。
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习武者应遵循的道德准则,是指尚武崇德的精神[1]。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青少年习武的第一堂课。武术教学是通过老师“教”和学生“学”,进而达到培养武术人才目的的一个过程,其不仅是简单的身体运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与道德修养。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在习武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自己的言行。
武德的终极教育价值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价值思想指导着学校开展武德教育的各项工作,也是教师在学校武术课程中开展武德教育的指导方针[2]。就目前看,我国的武德教育大概分为3个方面:第一是学校教育,学校武术教师对于武德教育的宣传教育与指引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做真、善、美且要做仁、义、礼、智、信的人,学校教育对学生未来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直接影响;第二是家庭教育,中小学生阶段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父母的言谈举止,家庭氛围都可以影响学生德育的发展,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学生;第三是武术馆、课外俱乐部,与学校、家庭教育相辅相成,需要教练在训练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毅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大量学者与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武德教育对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因而,这为武德在学校教育中的开展与武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武德在学校教育中的开展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播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更是积极对国家文化复兴政策的贯彻与落实。纵观当今武德教育开展现状,武德在学校教育中的开展并不乐观。根据对学生武德了解途径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武德内容的了解只是来源于电视、电影及武侠小说,而且也仅是停留于对尊师重道、抱拳礼的认识。可见,当今学校武德教育面临着重大挑战,改革传统武德教育的方式,寻求新的武德教育路径已迫在眉睫。
在当今学校武术教育中,武德教育要体现在武术礼仪方面,但在教学中除了抱拳礼等基本动作以外,并没有制定武德相关的行为条例,特别是在训练和比赛中,也仅是以抱拳礼的形式体现,而且武术教师教学水平趋于传统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认知。武术教学模式不灵活,教学思想不全面也是影响武德教育的要素之一,导致学生学习途径单一。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共性和差异,使其适合儿童发展阶段的活动,保持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3]。近年来,武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习武之人日益增长,可见武术对于现代人们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人们物质上得到满足后,直接导致人们在精神文明上的缺失。特别是以中小学生为例,在中小学校园作弊、拜金、享乐、不尊重师长等现象普遍存在。可见,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已渐渐地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显得很重要。因此,结合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在训练中的兴趣,符合现代教学的特点,对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武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武德能产生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华民族文明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导向和激励作用[4]。从实现体育教育四位一体,即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总目标分析,皮亚杰的教育观念对我国武术教学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不仅能够为武德教育开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武术教育工作者在武术教育与传播方面给予诸多思考与启示,更为武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将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其兴趣并让学生积极参与武术课程等一系列其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实力。因而,针对中小学生阶段特点,结合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不同阶段理论,为中小学武德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体育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武德教育合理渗透到武术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武德的熏陶[5]。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小学生的诚信与毅力。可以说武术道德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成员品德衡量的重要标准和工具[6],首先在武术训练时注重中小学生做人做事的诚意态度与毅力品质,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其次,教师在武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道德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武德教育的培养,教师可以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活动教学观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具备努力拼搏的优秀品质,这充分体现了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的活动重要性。
本文对中小学武术武德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得出皮亚杰道德认知为我国中小学生武术武德教育改革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丰富武术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注重趣味训练,穿插一些含有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项目。
(2)加强学校对武德教育的宣传及推广:提倡中小学的学校经常开展武术礼仪学习活动或者关于武德的讲座,让学生去了解并学习中华武术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武术。
(3)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多采用发现式教学法,在学校构建良好的武德氛围,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