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我们在《广州文艺》上主持的“当代文学关键词”栏目已经开设了两年。2020年已经来到,与《广州文艺》锐意进取的节奏同步,我们也有了新的设想——新栏目“当代经典”已经来到大家面前。在此,我们也想将新栏目的初衷和设想告诸文学界同仁,以期在未来的日子中继续得到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学术界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
值此当代文学70周年之际,一方面我们感慨于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诸多重要的经典作家作品,诸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透明的红萝卜》《黄金时代》《活着》等作品经常被读者们反复提到,这意味着在几十年的时间进程中,已经形成了某种经典共识。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文学经典之间依然存在巨大鸿沟。因此,我们既希望展开对诸多当代经典的解读,让读者通过经典而对当代文学探幽揽胜,同时也期盼有文章对诸多经典作品的“经典化路径”进行还原,从而对经典的内在机制烛微发幽。因此,本栏目特别欢迎以下五方面稿件:
一、对当代文学史上经典文本的深读、新读;
二、对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较少受关注的“冷经典”的精读;
三、对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之经典性的解读;
四、对当代文学经典化方式、经典化路径进行学术分析和理论反思;
五、当代作家对自己阅读史上经典著作的回顾和解读。
本栏目特别欢迎、倡导以随笔体谈真问题,超越于学报体形式上的清规戒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出示真知灼见。首期我们邀请著名作家陈继明解读张贤亮先生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张贤亮是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大部分读者熟悉的是他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男人的风格》等作品。陈继明却认为,《习惯死亡》才是张贤亮最重要的作品。“它和他前面的那些作品血脉相通,联系紧密,但又大为不同,它肯定是张贤亮最值得骄傲的作品,也有可能是他们那一代作家能够写出的最好的作品之一。有了《习惯死亡》,张贤亮才算是一个大师水准的作家。”陈继明并非故作惊人之语,他以一位优秀长篇小说家的经验,道出了《习惯死亡》作为长篇小说的内在难度。由此,他既解读了经典作家张贤亮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揭秘了长篇小说这一文体的特殊性。论述中,诸如把现代长篇小说的“叙事过程视作一次意义探险”,“有时候,小说的智慧大于作家的才华。小说的智慧和作家的才华经常处在相互控制相互绑架的情形中”,“长篇小说是用救命稻草求生的艺术”,“一部长篇很难不有所冒犯”,“长篇小说的叙事必须对语言构成挑战”等新见迭出,确实内行者语。陈继明文笔风趣典雅,让一个深奥的理论问题谈笑间水落石出,为我们栏目开了一个好头。
文学经典化的实质是时间对文学的选择,长时段下的文学经典就是时间沉淀而成的美学契约开出的具体书单,文学经典正是经典化的结果。当代经典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短时段中的暂时结果,当代经典依然在经历着筛选和重构。而我们回眸经典乃是为了召唤经典,为当代以及未来的读者输送匹配于当代之精神重量的伟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