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李佳婧
随着社会以及养老产业对于认知症照料的关注增多,国家近几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认知症照料机构。但是,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这些机构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很多地方并不适合认知症老人,给老人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扰,也给照料者增加了负担,为此,我们提出了支持性认知症照料环境的设计原则,以供参考。上篇——《如何营造支持性的认知症照料环境(一)》介绍了当前认知症照料设施空间环境的主要问题和环境对认知症老人和照护者的支持作用,本篇着重介绍支持性认知症照料环境设计的六大原则。
很多认知症老人会出现空间定向的障碍,空间记忆能力下降,难以感知到视野之外的空间。此时,如果空间格局易于识别,就可以大大减少其认知负担。例如,采用小规模的单元、开放式的布局,认知症老人在多个角度就能清晰地看到各个空间,也更容易找到他想去的房间。再比如,独立使用卫生间,宽敞的空间也方便乘坐轮椅的老人使用(图1)。
图1 单人间居室内卫生间用拉帘代替门,促进认知症老人识别
此外,还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比如利用主题色彩促进老人记忆和识别不同的区域。在机构里面,通过赋予不同的照料单元主题色,老人可以非常直接简单地找到自己居住的区域。
认知症老人在很多时候对于环境中存在跌倒、烫伤等风险不敏感,照护者需要密切关注老人,空间中应为护理人员提供非常开阔的视野。但是,这种监护不应该是特别机构化的,类似医院的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更希望它是充满家庭感的。康语轩孙河老年公寓中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做法,它把护理人员的工作站和开放式厨房融合在一起,护理人员在处理老年人信息的时候还可以看护到餐厅中和厨房中活动的老人。这种设计既满足了他们随时监护保护老人的需求,也可以更好地支持老人自主开展很多活动(图2)。
出入口的设计同样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尊严,尽可能设置在比较隐蔽的位置,同时门扇可以采用与墙面相同的色彩,将出入口隐藏在走廊之中,避免老人注意到。
图2 工作站与开放式小厨房结合设置,形式隐蔽且能够随时看护餐厅中的老年人
认知症老人经常出于迷茫和恐慌的状态,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应该做什么事情。如果此时环境中采用居家感的材质,小尺度的家具,温馨的装饰物等,就会让老人产生“这是我家”的感觉(图3)。
图3 居家感的木地板和盆景营造熟悉的氛围
还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认知症老人对于他过去熟悉的物件使用方式还保存着一定的程序性记忆,所以我们选择一些设施设备的时候最好能够采用老年人比较熟悉的样式。比如个别老人之前没有接触过感应式水龙头,会使劲掰,甚至掰坏水龙头。所以最好能采用老人常用的抬掀式水龙头,尽可能让老人能独立使用。
每个认知症老人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人生阅历、背景都是不一样的,如果照料设施中只设置一个单一的活动空间,同一时间只举行一种集体活动,就很难满足老人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最好能设置多样的活动空间(图4)。
图4 美国某认知症照料设施根据入住老人兴趣爱好设置多样的活动空间
原则五:提供自我控制机会
有很多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害怕失去自由,一些养老机构要求,老人早上统一起床、洗漱、吃饭,所有人吃一样的餐食,呈现一种非常军事化的作息,这很容易让老人丧失自我掌控。笔者在国外调研时发现,一些认知症照料机构依然会给老人提供自助餐,让老人可以自己选择想吃的食物。还有一些机构设置了自助水吧,让老人选择自己想喝的饮料。这些小小的设置都可以帮助老人感觉到:我是我生活的主宰者(图5)。
图5 自助茶水吧鼓励老人自由选择调配喜爱的饮品
很多情况下,认知症老人最后失去的能力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知能力。如果环境中能够提供多样的感官刺激,就可以为丰富老人生活,为开展非药物干预提供很好的帮助。比如,可以设置喷泉等景观小品,还可以引入小鸟等动物元素(图6、图7)。日常生活中的煮饭、煮汤、烘焙的香气也能够激发老人的食欲和生活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一些容易被误解的视觉刺激元素,如老人会觉得白色地面上的深色的地垫处是一个坑不敢迈过去。
图6 流水小品为老人提供视觉、听觉刺激
图7 活泼、色彩鲜艳的鹦鹉为老人带来乐趣
以上提到的原则和要点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最开始提出的三个出发点——补偿老人衰退的能力,促进尚存机能运用,减少精神行为症状展开的。空间环境的营造不只是设计师的工作,更需要与护理环境、社会环境相结合,达到最佳的综合性干预效果,同时,在空间设计中不应千篇一律,而需要根据每位老人的特点、需求,灵活地营造支持性的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