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霜 薛 一 杨奇超 周姣姣 韦玉和
1.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常州 213000;2.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常州 213000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流引起的播散感染,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全身性感染疾病,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症,严重者可引起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乃至死亡。中国为糖尿病大国,20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1]。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糖代谢紊乱,易发生各种感染,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35%~90%[2],而糖尿病合并感染继发败血症的发生率为2.75%[3],是临床工作中较为严重的合并症,直接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并且血流感染治疗费用较高、治疗周期较长,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诊治的总计295例确诊为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希望能够帮助指导临床治疗,最终起到改善患者预后、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的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诊治的所有确诊为血流感染患者2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流感染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情况将其分为糖尿病患者138例(46.78%),无糖尿病患者157例(53.22%)。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诊断参考第8版《内科 学》[4]。BSI诊 断 参 照2014年 美 国CDC/NHS特殊类型感染监测中的有关定义:发热(体温> 38.0 ℃)、寒战或低血压;血培养1次或以上公认的病原菌;病原菌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皮肤常见定植菌需要24h内不同部位抽血2次以上培养阳性[5]。
原发感染:患者除BSI外,未发现其他感染病灶包括导管相关感染。
继发感染:患者存在BSI感染灶,而且分离出的病原菌与血培养结果一致,或感染部位培养无阳性发现,但血培养病原菌为此感染部位常见的病原菌。
观察指标:统计分析糖尿病与无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社区感染、转归等)、病原学特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真菌等)、感染来源(原发性感染、肠道感染、胆道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深部脓肿、心内膜炎、腹腔感染)以及临床特点,临床特点包括血生化、血常规及血培养结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血肌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经过变量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的女性比例高于无糖尿病患者,总住院时间长于无糖尿病患者,转归好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与无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糖尿病与无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糖尿病伴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前六位按顺序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和真菌;而无糖尿病患者病原菌前六位按顺序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真菌、溶血葡萄球菌。其中,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的大肠埃希氏菌比例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糖尿病及无糖尿病患者血流感染来源均主要集中于原发性感染、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但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来源比例低于无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比例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低于无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与无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糖尿病与无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分析[n(%)]
表3 糖尿病与无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的感染来源分析[n(%)]
表4 糖尿病与无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s)
表4 糖尿病与无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s)
项目 糖尿病患者(n=138) 无糖尿病患者(n=157) t P白细胞计数(×109/L) 12.88±5.81 14.18±8.61 0.776 0.438中性粒细胞比例(%) 85.19±9.58 86.64±13.55 1.047 0.296血红蛋白(g/L) 113.06±26.65 110.96±27.75 0.658 0.511血小板计数(×109/L) 187.03±130.33 156.46±93.59 2.292 0.023 D-二聚体(mg/L) 5.61±16.88 8.50±13.17 2.997 0.003血肌酐(μmol/L) 137.05±129.30 155.23±173.55 0.517 0.605 C反应蛋白(mg/L) 139.99±84.37 123.82±80.02 1.598 0.111降钙素原(ng/mL) 24.98±35.81 27.07±35.66 1.135 0.258血清清蛋白(g/L) 31.45±5.56 30.82±7.33 0.809 0.419糖化血红蛋白(%) 9.20±2.98 5.57±0.61 12.299 0.000
糖尿病患者机体营养分布不均,抵抗能力下降,很容易并发各种感染[6-7]。其中血流感染是其最常见感染类型之一,本研究中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占我院同期成人血流感染的46.78%,既往有数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风险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4倍[8-9],与既往数据存在差异。
美国社区医院血流感染的多中心调查研究显示,血流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而在本研究中,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最多,这与美国社区医院的研究不符,但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相似[11-12]。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引发的继发性BSI比例高于无糖尿病患者,且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中最常见的菌种,可见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最多应该与此相关。另外,本研究中,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的女性比例(60.14%)高于无糖尿病患者,提示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BSI,主要是由于女性解剖学结构原因,很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因此,得出女性较易发生BSI考虑与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血流感染预后总体好于无糖尿病患者(P<0.05)。既往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最终易导致各种感染而继发BSI,高血糖状态也不利于机体脓毒症的纠正与控制[13]。但糖尿病并非影响血流感染预后的唯一因素,除糖尿病外,年龄、慢性疾病史、恶性肿瘤、严重外伤、侵袭性操作(如手术、血液透析、动脉穿刺、插导尿管、中央静脉穿刺、气管内插管等)等也是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14-18]。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的转归好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对于其他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单纯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与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患者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血流感染,且预后较无上述危险因素患者差,但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较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好,换而言之,单纯糖尿病并未造成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差的预后。另外,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BSI,尤其是继发于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