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对沉积物氮磷释放潜力的模拟研究

2020-11-21 05:37郭家选黄艳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沉积物湖泊扰动

许 佟,高 凡,2,郭家选,2,黄艳虹

(1.农业农村部华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京农学院 资源与环境系,北京 102206;2.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2206)

沉积物既是水环境中营养物质及污染物质的蓄积库,也是水生动植物所需物质及能量循环的场所[1],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质进入湖泊[2],其中以N、P为主的化合物排入量最大,N、P元素的大量汇入会使湖泊水质不断恶化,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明显加快[3-5]。此外,聚集在沉积物中的N、P可在环境改变的条件下再次释放到上覆水中,造成湖泊内源污染[6-7]。近年来,以沉积物—水界面为题的研究呈上升趋势[8],已有研究表明,外源污染得到较好控制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仍然严峻的主要原因就是沉积物N、P内源污染负荷的再释放作用[9-10]。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烧杯—恒温振荡器的模拟系统,研究不同上覆水动力、温度、pH对沉积物TN、TP释放浓度的影响,并对其释放强度进行了估算,以期为有效控制内源N、P污染释放提供基础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和分析

沉积物样品于2018年7月(丰水期时段)在南四湖采集。采用抓斗式采泥器采集表层(0~20 cm)沉积物,并用便携式GPS定位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的含水率为65.35%,平均pH值为7.37,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5.13%,TN、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9、0.46 g/kg。

1.2 试验设计

上覆水均采用由纯净水配制的0.01 mol/L的KCl溶液。在每个系统中的上覆水中加入2滴0.1%的氯仿[11-12]。

采用恒温振荡器(HZQ-X300C)调节水体扰动强度和温度,设置为高温组(25 ℃)和低温组(15 ℃),并以200、100、0 r/min为代表进行强扰动、轻微扰动和静态条件的模拟;选取pH=5和pH=9的偏酸偏碱条件以及pH=7的中性条件进行湖泊水体pH变化的模拟探究。每组设3个平行样,定期(12 h)对上覆水的pH值检测和校正。各试验组均在21 d内特定时间进行取样测量,并定期用超纯水配制的KCl溶液补充因蒸发、取样等原因造成的水分缺失。

1.3 试验步骤与指标测定

称取85 g(湿质量)左右的样品平铺在烧杯底部。将少量纯净水沿杯壁缓慢加入到烧杯底部,稍没过底泥,静置24 h。随后少量多次加入0.01 mol/L的KCl溶液至250 mL刻度线处,溶液总体积约为150 mL,尽量保持上清液呈清澈状态,并用锡箔纸和封口膜将烧杯口封住。在模拟试验的第1、3、7、14、21 天的8:00时对上覆水体进行取样,每个平行样品取50 mL样品备用,经5 000 r/min离心10 min后用0.45 μm GF/C滤膜进行过滤,再进行测定分析。

上覆水TN、TP分别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和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89)进行测定。沉积物TN、TP的测定方法分别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和ICP—AES法测定。所有样品均重复测定3次,结果取平均值,数据采用Excel分析,OriginPro 2015作图。

1.4 释放强度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扰动强度下沉积物中N、P的释放特征

注:试验条件为pH=7±0.5、25 ℃

2.2 不同温度条件下沉积物中N、P的释放特征

如图2所示,25 ℃条件下,TN、TP的释放浓度峰值均在第7天出现;15 ℃条件下,TN的释放浓度峰值延迟在第14天出现,而TP的释放浓度峰值仍在第7天出现,其浓度峰值分别为2.94 mg/L和0.96 mg/L,仅为25 ℃条件下的69.82%和76.87%。南四湖是典型的草—藻型湖泊,N是其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23],TN的含量能在较高程度上反映当地的沉积物的富营养化水平[24]。15 ℃条件下TN的浓度峰值(2.94 mg/L,D14)不及25 ℃条件下(6.86 mg/L,D7)的50%,说明低温可有效减缓沉积物中N向上覆水体中的释放。P作为能量流动及物质合成的必要元素,其浓度的变化对生物的生长乃至种群的演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5]。溶解态磷和颗粒态磷是磷在沉积物中存在的主要形态[26],Wang[27]等发现,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会促进沉积物中NaOH-P的迁移,是因为适当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和微生物的活性,该过程在消耗溶解氧的条件下会促进NaOH-P的释放,有机质矿化生成的有机酸又能螯合铁铝等金属,促进了金属结合态磷的释放[28],进而加快了TP的释放。

注:试验条件为100 r/min、pH=7±0.5

2.3 不同pH条件下沉积物中N、P的释放特征

注:试验条件为100 r/min、25 ℃

2.4 上覆水环境因子对TN、TP释放强度的影响

图4 不同上覆水环境因子对总氮释放强度的影响

2.4.2 不同上覆水环境因子对TP释放强度的影响 如图5所示,TP在不同上覆水环境条件下的释放强度范围在0~0.3 g/m2之间,均呈先快速后缓慢的增长趋势,即释放前期(D1~D7)呈快速增长,而释放中后期(D8~D14)呈缓慢增长。不同上覆水环境因子中,与温度、pH相比,水体扰动对TP的释放强度影响作用更大,由图5(a)可知,TP在200 r/min条件的释放强度可达静态(0 r/min)的2.55倍。浅水湖泊模拟系统受上覆水环境变化影响显著,释放前期,沉积物—上覆水界面间的浓度差值较大,表层沉积物中含P物质极易随浓度梯度扩散至上覆水中,水体扰动对该过程起促进作用,使大量SRP随扰动释放至上覆水环境中。释放后期,储存在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的Fe2+、Mn2+与溶解氧结合,生成的铁锰(氢)氧化物对SRP有强烈的吸附作用[22],导致释放中后期(D8~D21)增长幅度远小于释放前期(D1~D7)。此外,由图5(b)可知,由于浅水湖泊模拟系统热力分层效果不明显,对温度变化缓冲作用弱,导致25℃条件TP的释放强度为比15 ℃高出0.04 g/m2。由图5(c)可知,偏酸或偏碱上覆水环境均有利于内源P释放,碱性条件下TP释放强度(0.26 g/m2)最高,酸性条件下(0.21 g/m2)次之,中性条件下(0.18 g/m2)最弱。

图5 不同上覆水环境因子对总磷释放强度的影响

3 结 论

(1)沉积物TN、TP释放浓度随水体扰动强度增强而增加,200 r/min条件下TN、TP的平均释放浓度是100 r/min条件的1.16倍和1.29倍,是0 r/min条件的1.41倍和2.55倍;高温有利于沉积物N、P的释放,温度由15 ℃增加至25 ℃,沉积物TN、TP释放强度可增加1.2~2.3倍;偏酸或偏碱上覆水环境均有利于沉积物TN、TP的释放,而中性条件可有效抑制沉积物TN、TP的释放。

(2)在一定的释放强度范围内,湖泊沉积物TN的释放强度呈先缓慢后快速的增长趋势,其变化受pH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水体扰动最小;沉积物TP的释放强度呈先快速后缓慢的增长趋势;其变化受水体扰动的影响最大,温度和pH均较小。

猜你喜欢
沉积物湖泊扰动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不同粒级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一类五次哈密顿系统在四次扰动下的极限环分支(英文)
基于增强型去噪自编码器与随机森林的电力系统扰动分类方法
扰动作用下类岩石三轴蠕变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及富集因素分析
带扰动块的细长旋成体背部绕流数值模拟
湖泊上的酒店
水库建设对河流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的影响:以澜沧江、怒江为例
奇异的湖泊
湖泊现代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作用及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