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雅韵寄清风

2020-11-21 11:04付优
苏州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团扇雅集书画

付优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说起传统文化生活中的团扇,大家似乎总不免想起花树堆雪般含愁带怨的女子。实际上,团扇也常常被文人雅士用来传情寄意,堪称士人生活不可缺少的玩好之物。近代词人陈锐思念苏州的朋友郑叔问,便寄词代书,写道:“昔时倚醉承平,怒马鲜裘,侠情双绝。朱颜照水,而今鹪鹩,怕见海潮生月。旧题团扇,肯怜我、欢场携别。山中芳杜,远道相思,不堪亲折。”近日,笔者在苏州某藏家处,见到一面特殊的团扇,系怡园画社第三次雅集共同创作,颇能显示姑苏雅士结社论艺的旧日风流。

这柄团扇高39.6厘米,宽26.4厘米,柄长14.1厘米。团扇一面绘“松荫逸士图”。细细观赏,占据画幅中心位置的是两株仰偃而起的古松,叶张翠盖,枝盘赤龙,上垂青藤红果,珊珊可爱,下缀蒙茸幽草,瀼瀼零露。松荫浓处,藏着一座四角草亭,亭中二高士对坐清谈。中景有山峦层层,江水荡漾;远景有平芜冉冉,烟岚氤氲。画作赋色清丽秀逸,晕染精细,境界超妙,令人观之忘俗。扇面左上角跋有一段文字,云:“乙未夏月,怡园画社第三集。若波写山,鹤逸写松,廉夫点染成幅。丙申小暑,冷香先生属章珏署款。”尾钤白文“珏印”款。

☉ 团扇

团扇另一面跋古诗数首。右半段文字云:“轩外长溪溪外山,卷帘空旷水云闲。高斋有问如何乐,清夜安眠白昼闲。繁葩丛艳满亭隈,当席芳樽醉看来。始信春恩不私物,深山僻处亦花开。心兰仁兄大人雅正弟朱以增。”尾钤朱文“砚生”款。此处所跋之诗系北宋诗人赵抃所作七绝《题高斋》与《赏春亭》。

左半段文字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未长夏书奉心兰仁兄大人正弟陆懋宗。”尾钤白文“懋宗”款。此处所跋诗文为耳熟能详的《钱塘湖春行》,系唐代大家白居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七律。

熟梅天气半晴阴的长夏里,静静赏玩这一面团扇,在想象中回拨倏如流电的时光,想象扇面的青绿山水一笔一笔鲜亮起来,想象江南的旧日风雅一重一重灵动起来。在共同的浪漫想象中,我们起身奔去,沿着十全街,经过网师园,身侧的高楼一层层低矮下去,眼前的大道一步步缩窄成蜿蜒的小巷,耳边的马达、车铃变了调子,随即化做软软糯糯的叫卖声。在三元坊折而向北,穿过乐桥,停驻于距观前街不远处,抬眼望去,便是晚清顾文彬、顾承父子集九年之功,耗费20万两白银所筑的名园——怡园。轻扣门扉,循曲廊南行,转向西北,至四时潇洒亭,在南雪、遁窟、锁绿轩、松籁阁、画舫斋、坡仙琴馆与岁寒草庐的环簇之中,我们能寻到顾氏家族数十载间所组织的字画鉴藏、衡书论画、琴会雅集等文化交流活动的遗踪。

光绪乙未年(1895)夏,在怡园牡丹厅举行雅集的,正是晚清苏州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书画家社团——怡园画社(也称怡园画集)。光绪十五年(1889)前后,画社由第三代怡园主人顾麟士首倡,吴大澂任第一任社长,主要社员有陆恢、金心兰、倪田、吴昌硕、顾沄、郑文焯、翁绶祺、吴毂祥、费念慈、王同愈等江南艺坛名家。画社相约每月集会,“研习六法,切磋艺事”,成员间“每有摹古之作相酬赠”。所谓研习“六法”,即是指南朝齐谢赫名作《画品》中所提到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绘画理论。与同时期沪上诸多“代销售卖”书画的画会团体相比,苏州怡园画社无疑更加贴近书画雅集切磋技艺、临习品鉴的本意。

目前被发现的怡园画社雅集书画作品数量并不太多。研究者钱莺歌曾寓目一件由顾沄、陆恢、金心兰三人合作挥毫,以鸡冠花、桂花、菊花三种秋卉为素材的《三秋竞艳》设色花卉图单片。金心兰在画幅中题跋道:“乙未夏四月,怡园画社第三集,廉夫写鸡冠,若波补桂,心兰增菊。”尾钤“金心兰”朱文印。与这件设色花卉图单片相比,前面所述同一场雅集活动中所创作的“松荫逸士”团扇,内容与技法都更加丰富。扇面由顾沄(字若波)、顾麟士(字鹤逸)与陆恢(字廉夫)共绘。吴大澂曾在怡园画集中赋《画中七友歌》揄扬社友云“若波潇洒度汪汪,白岳归来诗满囊,烟云落纸师香光,名满江南老不狂”,“廉夫德性比玉良,穷年雕琢成圭璋,精心密契娄东王,踵门索画多不偿”,“鹤一翩如一鹤翔,耽思六法神苍茫,图书四壁皆琳琅,冶园主人今文唐”,可见三子的造诣与风格。

精巧的扇面定格了怡园画社社友赏玩书画、品茗弈棋的高会之乐,更隐藏着清末以来苏州地域文化交游的社交网络。顾文彬、顾承父子营造过云楼与怡园,既为家族书画庋藏赏玩构筑了固定场域,同时又为地方士绅艺文交往提供了公共空间。社友陆恢、金心兰、吴昌硕诸人常常留宿怡园,以便饱览顾氏过云楼所藏书画。另一位社友顾沄更是在顾家临摹研习书画长达三年时间,逐渐摸索了自己的山水画风格,为日后成长为吴中名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顾文彬宦游在外,给子弟传书时,曾屡屡询问叮嘱:“若波之画,亦要成家,倘能在我家临摹数年,意可直接‘四王’,未知有此缘分否?”(1872)“若波从上年起共画几件?”(1873)“若波笔下尚未大成,而一年所得已不少,可见一艺之长,即可自立。”(1873)怡园落成后,顾沄又应邀为藕香榭、金粟亭等怡园十六景写实留图,可见双方往来关系之密切。

以家族文化资源与交游网络为基础,顾麟士进一步强化了以怡园为公共空间的书画鉴藏、评鉴与临习活动,一方面借此迅速提升了自身的鉴赏水平与文化声望,最终成为晚清民国时期姑苏地区“仿吴”画派领袖人物,另一方面也推动着怡园画社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其声名逐渐染概东吴、辐射江南。光绪丙申年(1896)小暑,社友金心兰(号冷香)力邀藏书家章珏为画社第三次雅集团扇署款,又托顾文彬之婿、奉天学政朱以增与常熟翰林陆懋宗分别跋诗,正是怡园画社“文化共同体”向外空间渗透兼容的表现。其后数年,怡园画集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切磋交流的画友,张大千、黄宾虹、蒲作英、黄山寿等名家均曾赴怡园赏画论艺。怡园雅会还带动了苏州画社画会的发展,冷红画会、国画学社、桃坞花社、鸣社、茉莉书画会、冠云艺术研究社、娑罗画社、云社、正社书画会、平社画会、中国画研究社、绿天文艺馆等诸多文艺组织前后繁盛一时。直到1930年夏,顾麟士之侄顾彦平还追摹雅业,与吴诗初、樊伯炎、徐沄秋、顾季文、孟明、荣木等青年画家重组怡园画社。

乌飞兔走,暑往寒来,这面曾见证过苏州旧日风雅的漆柄竹框绢本团扇,被封存于高阁,逐渐剥蚀破损。幸有研究者儒丁堂珍爱收藏,复请苏扇修复名家蔡念群把关修复。两人先请裱画师傅将绢本扇面完整脱离,再寻找与原材料织理、织纹密度相适宜的同类绢织物进行加固,又采用垂直拍照法,将原有的画面与书法图样打上坐标线,根据百余个坐标点一一还原画面。得益于两人的保护性修复,怡园画社第三次雅集团扇再度以完整鲜亮的面貌显耀人前。2017年,这柄团扇“受邀”参加了中国扇博物馆举办的“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展”,向海内外观众讲述了姑苏文士风雅高逸的交游故事,展示了苏扇含蓄精致的审美品格。

一段段苏城风雅故事被如流岁月压缩凝固在苏扇中,属于顾氏怡园的这一段,有水石潺湲,也有草木自馨,有英辞妙墨,也有卓然高致。所谓“怡园好,春草梦池塘。止水不流花出涧,凉飔多借竹穿窗,吟啸坐幽篁”,这是苏州最后的“集锦式”造园奇景,也是东吴新旧书画雅集的转捩关口,是历史,也是传奇。

猜你喜欢
团扇雅集书画
团扇
《清溪雅集》
“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第二届百家诗会征稿启事
戊戌海棠雅集
扇面作画
丁酉海棠雅集
小小书画廓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团扇恩深长恋君怀袖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