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创作的模仿与创新

2020-11-21 06:14文|
岭南音乐 2020年5期
关键词:李荣浩张学友前辈

文|

2018年以来,抖音和快手迅速发展,势不可挡,造就大量“歌火人不火”的网红作品:《野狼disco》《学猫叫》《123我爱你》《空空如也》《渡我不渡她》《我曾》《飞鸟和蝉》《请你先说好》《绿色》《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把孤独当作晚餐》《佛系少女》《桥边姑娘》《孤芳自赏》等等。这些歌,即使作为专业音乐人,即便不会去找来听,偶尔刷刷短视频,都有可能“被迫试听”。这些歌大都是由非专业音乐工作者、甚至是跟音乐不搭边的一些人造出来的,其中不乏词曲抄袭、编曲照扒。但是,这些戳中生活现况(尤其年轻人)“痛点”,引起广泛共鸣的歌,就像传染性极高的病毒一样扩散、爆发开来。如果你说没听过这些歌,那么别人会说你落伍了,跟不上时代。

或许,在专业音乐人眼里,这些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的口水歌根本就不屑一听,但同时又不得不羡慕别人“一歌成名”,妒忌别人“能挣很多钱”,甚至可能心生埋怨:“传统音乐”为什么就带不来利益,就没有传唱度?于是,一边“不屑”,一边“偷偷”跟着玩。

流行是趋势,是好玩。但是玩归玩,搞流行音乐也必须有明确的指标,必须了解流行音乐的前世今生。

以传统音乐的思维转向流行音乐,必然是要走很多弯路的,因为往往会惯用民歌的感觉去做流行、唱流行,跟流行的个性张扬、唱我所想、天马行空的特点冲突,从而弄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所以,若要涉足流行音乐,学习前辈(可能比你年轻很多)是必不可少的,随便在QQ音乐、酷狗、网易云音乐上,你都能找到火爆过的流行歌,都是可以参照学习的,试着改变唱法、提高唱功,改变在传统音乐里的惯用手法,学会能在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中切换自如,甚至能更高端的做到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完美融合(比如张杰唱的那首《星星》)。

借鉴、模仿不等于抄袭。在这个问题上,因为个人主见因素和审美观问题等,导致非常多的口水战。世界上第一个汽车牌子是奔驰,你能说之后的4个轮子的车子都认为是抄袭奔驰?前人种了树,后人是可以乘凉的,但乘凉的人多了,就逼着你自己去栽树了。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去改造,去创新,去嫁接,甚或改变树的基因,让它更茁壮,更健康,结出更多果实,衍生更多新生命的种子。前辈给了我们很多品种不同的“树”,比如民谣、爵士、摇滚、R&B、中国风、古典等等,我们就可以在这些已有的风格里创作、创新,做出更新鲜、更有吸引力、更具生命力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可参考的这类衍生作品有很多,比如李荣浩借鉴和模仿周杰伦2001年的怀旧作品《上海1943》写的《老街》,许嵩2006年的早期作品《玫瑰花的葬礼》也是借鉴和模仿了周杰伦2005年的作品《夜曲》。这些作品有鲜明的原创成分,但用“借鉴”和“模仿”这两个词汇来描述他们的作品特点,仍然是最适合不过的。学习、借鉴、模仿,让前辈留下的音乐风格得以传承,并开出新的花朵,结出新的果实,不亦乐乎?李荣浩和许嵩目前都是国内流行音乐人中的佼佼者,借鉴和模仿,让他们在华语乐坛拥有了一片天地。

说李荣浩和许嵩借周杰伦上位也好,借鉴模仿并创新也罢,他们算是成功了,但两位从没有在视频和微博上承认过“借鉴”了周杰伦,也从未向周前辈“致敬”。百度上能看到的,都是他们的粉丝和公关为他们“洗白”的内容,大致都是“李荣浩写《老街》是致敬前辈周杰伦的《上海1943》”的说法。许嵩就更糟糕,从来就没有提过“周杰伦”这三个字。早期作品大量翻唱周杰伦和改编周杰伦的歌曲来娱乐,成名后对“偶像”绝口不提。这让很多人对这两位佼佼者的做人问题提出质疑。我认为,做音乐也应该是不忘初心的,大方承认自己借鉴乃至模仿,并不影响以后的发展,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只会显得心虚。这一点,前辈周杰伦就不一样,做得很到位,周杰伦早年很崇拜张学友,成名后,大方邀请张学友在他的演唱会上唱《吻别》,并在演唱会上亲口表明“张学友”是自己的偶像。

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秘书长明言表示,目前中国大部分从事流行音乐教育的人,基本上是一群“自学成才的流行音乐工作者”。这很可悲。政府部门和所谓的正统音乐工作者对流行音乐不重视,而事实是流行音乐作品远比正统音乐作品多得多。我们的流行音乐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这也是我们的流行音乐人才和作品参次不齐的重要原因。歧视而不加以引导,只会造成更多的攻击性的低俗的东西出来。前几年,我们的文化部门不就封了120多首“低俗、不健康,甚至反动的”流行歌曲吗?

抄袭没有未来,学习、创新才有前途。希望国家能有政策去扶持、引导流行音乐教育,让我们的流行音乐能走得更好、更远。在流行音乐的国际舞台上,我们的流行音乐不应该只有一个周杰伦。

猜你喜欢
李荣浩张学友前辈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我的黄埔前辈”主题征文启事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李荣浩:眼睛小小,还挺好笑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张学友“自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