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当代乐坛,自囚于功名利达者众,而沉潜艺术、问津学问者寡。狂躁的“造星”运动因应着票房价值,把一个个“泡沫偶像”推向了历史前台。这不仅刺激人们日益肿胀的本能欲望,使人们的灵魂在这种迷离状态下失之所栖,而且也严重地冲击着民族音乐,使其在非民族化道路上越走越“邪乎”。
弥足欣慰的是,尚有一些孜孜于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者,他们上不负音乐先贤之峻伟,下不愧音乐后世之绍接,以自身的艺术学养和道德操守期许,守望着民族音乐艺术的根魂。声乐艺术家、教育家、音乐学者袁东艳教授当属他们中的佼佼者。她精心打造并献于世人的(《珠玑》民族声乐专辑)给民族声乐的发展灌注了几分生机。
袁东艳,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获硕士学位,先后师从于肖漱芸、钟碧如、王品素、李万进、冯家慧和陈肖容等专家教授,现为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民族声乐硕士生导师。她也堪当声乐界的一个“异数”,其集民族声乐演唱、创作(含作词、作曲)、教育和研究于一身,这在民族声乐界确然不多。《珠玑》(民族声乐专辑)精选了十首由她作曲、作词(部分)和演唱的民族声乐作品。其中之所以冠以《珠玑》之名,不仅仅在于专辑中有以岭南人的摇篮——珠玑巷为题材创作的《珠玑》,更重要的是她在触摸中华历史的根魂,彰显中华民族的大地精神。在这十首作品的创作素材,大都从民间采风所得,所以,欣赏起来,草根味甚浓。其创作内容主要通过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以及现实生活情感体验的艺术显现,传递一种素朴的“还乡”情结和形上诉求,给人一种厚重的文化感受和超越情怀。她的创作和演唱风格是民族化也是个性化的。如果说中国民族声乐风格分两个层次:一是民族综合风格;一是民族地方风格,那么袁教授则能一身而二兼焉。当然更多的还是前者。她即便写具有地方风格的歌曲,总是多多少少融合着诸多其他音乐元素。她的个性化的演唱风格,著名歌唱家李元华曾给予高度评价:“……能驾驭多样风格,以科学的方法唱出民族的气质韵味,这正是我们最理想的要求。”
袁教授没有把传统民族声乐仅仅看作是发思古之幽情的艺术凭吊,而是重在创新。聆听《珠玑》,其总体风格可定格为:“兼容并蓄”,即在民族土壤上生成,融大江南北各地风味(如京、鄂、闽、粤)于一炉;“雅俗共赏”,即通过民美、民通结合、高雅和时尚结合而适合不同的受众审美群体;“承创一体”,即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声乐的融创;“意蕴十足”,即给人以自然美、超越美和朦胧美的审美体验。《珠玑》的词、曲、唱基本由一人所为,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审美观照。既反映乐者先天资禀,也反映其后天涵养。乐者喜欢哲学、文学如神话、传说和诗歌等,特别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情有独钟,经常从中吸取创作的灵感,力图使自己的创作和演唱达到一种高迈的诗意境界。静心欣赏之,就会获得释然自得、自由无碍的心境和意境。
如果站在艺术公约数的角度,一个人能享有以上殊荣亦非易事,而尚能兼学者和教育家的身份立于当代乐坛就不是一个“常数”了。
袁教授作为学者型的声乐家,她的民歌研究在民乐学界享有一席之地;作为教育家,她桃李满园,其善于发现并培养声乐人才的伯乐式的教育理念已臻成熟,有望使更多的民族声乐人才脱颖而出。
我们还是聆听她的歌声吧!从她的歌声中你会获得酒神的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