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结构防渗的关键性,指出了建筑结构中极易产生渗水的位置,主要涉及屋面、外墙、厨房和卫生间以及地下室。然后提出了加强渗水防治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建筑结构质量,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渗水位置;防治策略;重要意义
引言:
近些年,随着建筑领域的迅速发展,建筑项目数量持续增加,建筑结构质量的好坏是人民较为关心的内容,而由于渗水原因造成的建筑质量降低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当前,许多建筑物在应用寿命期限内已经产生了房屋渗漏现象,这使得人们不能相信建筑结构的质量安全,建筑物渗水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困扰,还将威胁人民的居住安全。
1 防水防漏的重要意义
在整个建筑结构内,防水防渗占据较高地位。施工过程,若选择的原材料质量不好或合作的建筑单位信誉不佳,将会在施工中产生许多问题,引起工期延误以及返工的情况,这些不稳定因素均会影响整个建筑结构质量,引起建筑產生渗漏问题。在建筑建设中,防水防漏工艺技术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之一,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规划,按照实际施工状况采取先进的工艺,加强防水防漏,根据标准展开施工处理,并持续改进施工工艺,从根源上处理建筑结构渗漏情况。
2 建筑结构常见的渗水位置介绍
2.1屋面渗水
屋面渗水属于建筑结构中比较普遍的渗漏现象,因为屋面是建筑结构顶层部位,因此许多人会由于屋面渗漏而不选择购置顶层。屋面处在结构最顶部的位置,常常会受到周围恶劣环境的影响,比如太阳照射较强、雨水冲击大、风力较强和温度很低等恶劣外部环境,这就对屋面防渗材料非常不利,既由此受到破坏,还会产生缝隙现象。此外,在施工环节采用的防渗材料不合格及其工艺技术者的水平很低,均会造成建筑屋面产生渗漏情况,加之恶劣的外部环境,屋面极易产生渗水问题,若在雨雪较多的环境下,就会带给居民许多困扰,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2外墙渗漏
结构外墙属于渗水问题的高发位置,因为外墙属于立式结构,尽管和外部直接连接,但是许多建筑施工者在工作中抱有侥幸心理,觉得雨水等沿着墙面自然流下,不能在外墙停留,在开展贴砖等工作时并不仔细,留有间隙。尤其是在墙体和窗户连接位置,间隙很大,尽管通过液体材料的填充,但是依旧会留下隐患。在部分气温寒冷的区域,如果北风大,气空气里的水分将令凝固结冰,在间隙内的水分结冰以后因为体积加大,会把裂缝撑大,从而引起更严重的渗水问题。墙面渗水时,会令结构墙体内外涂料和外层墙皮掉落,不仅影响结构美观,还将令墙体保温性能降低,甚至会令墙体龟裂,导致结构安全强度降低,影响建筑物稳固性。
2.3地下室渗水
伴随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建筑技术技能也持续提升,为科学高效的利用结构空间,给人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地下室结构变成建筑的标配之一,但是因为地下室部位的独特性,在规划地下室时必须注意其防渗性能。当前,按照建筑防渗的具体状况来说,许多地下室均会产生渗水问题,引起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所用的防渗材料和砼材料质量不合格。若地下室在施工时使用的砼材料质量不合格,将会严重影响地下室墙体,如果产生墙体裂缝或是蜂窝空洞情况,将会造成地下室渗水问题。这给地下室墙体构造和建筑地基带来了巨大威胁,长时间产生渗水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安全留下隐患。
2.4厨卫渗水
厨卫渗水是极大影响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问题,平常厨卫是用水最频繁的两个地方,因此在建筑规划中排水管道分布得较为集中,针对这两个空间必须做好防渗措施。据了解,厨卫出现渗水问题在房屋建筑中十分常见,引发渗水的原因在于所用的管材与阀门性能、型号不合格或是墙体地表的防渗工艺技术不到位。
3 建筑结构中渗水防治策略
3.1屋面防渗方法
屋面属于结构抵抗外部环境侵蚀的基础,若想提升屋面防渗效果,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其一,在施工时;选取达标的防渗卷材;按照屋面面积与屋面底部空间结构的分布状况,选取恰当的防渗材料,而且要保障质量合格;其二,在防渗以前,应当全面仔细检查屋面,彻底清理杂质,让防渗材料和屋面可以紧紧贴合起来,再结合位置应当精细化处置,拼接宽度也要满足设计需求,进而达到防渗效果。当前市场上主流的bs防渗卷材是最好的屋面防渗原料,其具备延展性佳、耐热性好并且粘结性强等特征,属于屋面防渗补漏的重要举措。针对一些不适宜防渗卷材的屋面,应当选择防渗涂料,将其均匀涂刷在屋面上,提高防渗质量。
3.2墙面防渗方法
墙面渗水问题,绝大多数和窗户窗台建设问题相关,若想保证外墙具备较好的防漏功能,就应当对窗台进行规范的角度设计,避免雨水聚集于窗台边缘,再沿缝隙流进室内。对于外墙产生渗水现象,应采用科学的补救方法。在实施外墙防渗工艺技术时,能够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外墙施工环节要严格根据各项施工标准处理,排除各项外墙渗水隐藏的隐患,防止不标准操作行为。第二,施工结束后,立即检查外墙表层是否存在孔洞,立即修复,完全处理渗水安全隐患。第三,多关注外墙衔接位置的施工,确保核心的衔接位置不会产生渗漏问题。
3.3地下室防渗方法
地下室防渗工艺技术的使用重点是防渗涂料的使用与后续保养,针对地下室项目而言,其特殊的空间环境使之极易受到地下室各种管线的渗水干扰,所以在地下室施工环节应当做好防渗涂料的涂抹工作,防渗材料的挑选要按照实际的地理位置和地下室周围实际项目状况来确定。而针对地下室中各种管线若有穿墙问题,必须做好套房工作,防止渗漏。而后续保养就要针对砼项目进行,砼针对温度较为敏感,需要根据具体温度合理调整,保证其处于最好的理化状态,防止砼水化高温影响墙体防渗效果。
3.4厨卫防渗方法
厨卫属于多水空间,若排水不当容易引起积水,造成渗漏问题的出现。所以,在使用工艺技术时,施工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在材料选择方面,应严格把关质量,仔细审核相关防渗材料合格证质检、合格证、复查报告等各种证书,施工完成后立即对防渗管道及地表排水组织通球实验与闭水实验,从本质上防止渗水问题产生。其次,应当科学设立厨卫高度差,保证装修后矮于其他房间两厘米之上,且按照不同要求对建筑实施放坡处置,处置原则以地漏小于相邻平面1cm为最合适,坡向地漏部位,砼反坎和结构一次性施工成型。再次,在厨卫施工阶段,尽可能防止在地面上打孔,防止损坏管线与防渗层,在上下上建设中也要十分注意留下孔洞,并在预留孔洞设置套管,且在套管衔接位置用防渗材料做好密封工作。最后,在卫生间淋浴地方要保障1.8米范围之下的墙面都有防渗层,且要采取聚氨酯物料施工防渗层,涂料厚度与设计要求相同,在地面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泼水测试,保证流水坡度的精准度以及建筑结构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如果产生渗水问题,将严重威胁整个结构的实用性和人们的人生财产安全。施工企业要高度注重防渗工艺技术,采用科学的措施做好防渗透工作。选择质量佳的原材料,按照特殊位置实施规范的防渗处理,按照建筑结构特征,选取合格的防渗型材料。采取先进的防渗工艺进行施工,按照实际施工状况和不同位置,采用规范高效的防渗工艺技术,不断削减结构渗水问题,提高整个建筑结构质量。
参考文献:
[1]詹斌冰.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20(04):110-111.
[2]黄鹤.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讨[J].散装水泥,2020(01):23-24.
[3]杨新民.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02):7-8.
作者简介:陈超(1991- )男,助工,本科,主要从事铁路房屋维修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