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楠
“暖阳下,我迎芬芳,是谁家的姑娘……”下午两点,一阵欢快的音乐声骤然响起。书房里洒满阳光,我在书桌旁正襟危坐,做老师布置的数学题。这家音响效果极好,浑厚的重低音一下一下“砸”在我家天花板上,還有我的耳膜上。
我无比烦躁地丢下手中的笔,刚刚在脑海里闪现出的灵感一下子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姑娘”撵得不知去向。
正在客厅里轻手轻脚做家务的妈妈无奈地叹气。只见她侧耳细听,寻找这歌声的来源,很快就锁定了目标。接着她拨通了楼上阿姨的电话,一阵热情的寒暄后,妈妈摊开手:“不是她家,她们不在家。”那是谁在这个寂静的下午肆无忌惮地大放音乐呢?
“暖阳下的桥头旁,有这样一姑娘……”单曲循环已是第N遍,我怎么都没办法把这个“姑娘”从脑海里赶出去,只能徒劳地用手堵住耳朵,长吁短叹。看我这个样子,妈妈打开门走到楼道里仔细听,随后再次拨打了电话,我听到楼上阿姨清脆的嗓音。
“真是我家在放音乐呀?可家里现在没人呀?”
“放的什么歌?《桥边姑娘》?”
“一直就这一首?”
“哦,我明白了。我在外面用手机播放,家里的音响被遥控自动打开了。怪不得手机一点声音没有,我还以为坏了呢。儿子中午不想睡觉,我才把他带到院子里,没想到还是吵到了你们。真不好意思,我马上回来……”
在阿姨满含歉意的话语中,那个固执的“姑娘”终于消失不见了。我如释重负,不由得惊叹:“网络真是太神奇了!”
在这个特殊时期,人人关门闭户,响应国家号召,在家隔离。大人还好说,让一个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五岁男孩关在家里何其不易!想想这么久,楼上的响动真是微乎其微,阿姨已经很尽力地体谅我们,我们也不能斤斤计较。邻里之间不就应该这样相互理解吗?
晚餐时分,我们一家人围桌而坐。妈妈的手机“叮”的一声有微信语音提示,她随手点开,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传来:“阿姨,我吃完饭想在家里运动一会儿,会不会打搅姐姐?”是楼上的小弟弟。妈妈先是愕然,随后就笑了,马上回复:“不要紧的,宝贝!你好好玩,姐姐这会儿没做作业。”
“桥边姑娘,你的忧伤,我把你放心房,不想让你流浪……”音乐声中夹着一个男孩快乐的尖叫。听着他充满活力的“咚咚”脚步声,我突然觉得,在家的日子也挺好。
指导教师点评:围墙外面是“战场”,围墙里面也是“战场”。特殊时期的居家隔离,对每个家庭都是一场挑战。小作者用温暖而幽默的笔调,展示了特殊背景下“和谐美好”的邻里关系。全文以“歌声”为主旋律,贯穿了迫不得已宅家时的烦闷紧张到释然理解的全过程。详略得当,干净利索。也让我们坚信: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永远是处理邻里关系的润滑剂,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基础,更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