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一个生长千年的文化神话

2020-11-20 02:03萧春雷
福建文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湄洲林氏神女

萧春雷

妈祖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987年农历九月初九白日升天。这两个日子成为妈祖最重要的纪念日。

妈祖是福建诞生的一个走向世界的神灵。

湄洲屿——海神的诞生地

在文甲码头,遥遥望见湄州屿山顶矗立的妈祖石雕身影,像一座灯塔。地理上,湄洲屿位于莆田市最南端的大海中,距海岸1.8海里,面积14.35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成为妈祖石雕像高度14.35米的依据。白天,每小时都有一对渡轮同时往返,交通很方便,岛上3.8万居民可享受单程7元船票的待遇,其余的游客以及走亲访友的莆田人(文甲村例外)还要多付25元的门票登岛——湄洲屿整个岛已经变成旅游区了。

湄洲屿是中国最著名的海神的诞生地。1000多年前诞生的一个女子,使这个小岛名闻海内外,变成了万人景仰的圣地,变成了旅游胜地。

我就是为妈祖而来的。过几天,旧历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1017年纪念日。事实上,关于媽祖的生死,后人知道的并不详细。她生前实在太平凡了,没人注意她的生年和卒年。正如历史上其他不朽人物一样,妈祖死后才开始超凡入圣,她的生命才开始深刻影响我们,而这时,她的真实生活已经模糊得如同一幅剪影。今天我们说她出生于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升天于987年农历九月初九,不妨看成一种约定俗成。关于妈祖的纪念活动,主要是一年两度围绕着神诞日和升天日展开。

唐宋造神浪潮下的女巫

要寻找林默娘的真实形象,就要撇开后世的层层虚构。现存最早记载妈祖事迹的文字,当属1150年特奏名进士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该文说:“(神女)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 1192年纂成的《莆阳志》说:“妃为里中巫。”几种宋代资料,说法都大同小异。毫无疑问,妈祖生前只是湄洲屿上一个能预知祸福的女巫。

福建人好巫信鬼,是从越人那里习得的。战国时代,当越王勾践兵败之时,大臣文种提出九项复国的国策,第一条就是:“尊天事鬼,以求其福。”西汉初,退入闽地的越人建立起一个闽越王国,依旧保存了信巫事鬼的传统,《汉书·地理志》便称东南越人的习俗是“信巫鬼,重淫祀”。早期的闽越人是万物有灵论者,崇拜之物,大多为蛇、青蛙、猴精等动物精灵。南北朝以后汉人大量移民福建,到隋唐时期,已完成对闽越人后裔的同化,成为闽人主体。混血后的闽中汉人沿袭了闽越人对巫鬼的巨大热情。

唐宋是福建历史上造神运动的巅峰时期。刚刚完成民族融合的福建人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力,能从随便的一块石头、一株树、一个人奇怪的举止中看见神迹,立祠纪念,殷勤侍候香火。《宋史·地理志》关于福建路民风的评价,俨然抄袭《汉书》:“其俗信鬼尚祀。”当时的福建各地到底造出来多少神?谁也搞不清。我们知道,宋景德二年(1005),古田县令李堪破除迷信,“毁淫祀三百一十五,撤佛宫四十九”,可见全省的数字一定成千累万。至今在乡间旅行时,我还经常发现一些从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小神,不知来历,不知其功能,问乡人,他们也说不清。这些神如同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终生不曾走出村子。

不过,唐宋时闽人造的神,以人格神居多,与闽越人造神大不相同。这一时期创造的神灵,如妈祖、临水夫人、定光佛、清水祖师、保生大帝、三坪祖师、陈元光等,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我们。

宋:从巫到妃的艰难历程

林氏女巫死后,虽然里人为之立祠,但是庙很小,“仅落落数椽”,影响不大。后来有位名叫三宝的过路客商捐金扩建,总算有点模样,但没有改变什么。就这样默默过了差不多100年,林氏女巫终于耐不住寂寞,跑到其他地方去显灵了。

按廖鹏飞的记述,离湄洲屿百里外的三江口宁海镇,有个小土丘上常常夜闪光气,引起乡人的注意。有位渔民去看,发现一块浮木,顺手把它带回家,没想到第二天浮木却自己回到了土丘。当晚,附近的渔民都做了同样一个梦,有位神女说:“我是湄洲神女,那块浮木是我的信物,你们最好就在这里建庙祀我。”乡民心感诧异,乃于1086年就地兴建庙祠,并称这地方为圣墩。这是湄洲神女离开家乡后的第一座庙。当时,三江口人烟稠密,航海业相当发达,有更多的机会。

1122年,机会来了。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途中遭遇风暴,八艘船覆没了七艘,唯独路允迪乘坐的船安然无恙。同船的保义郎李振正好是宁海镇人,说湄洲神女显灵护航,他们才得保平安。1123年,宋徽宗下诏特赐宁海圣墩庙号为“顺济”。这是湄洲神女接受官方一系列冗长表彰的开始。渐渐地,湄洲神女开始有了影响。1156年,朝廷封湄洲神女为“灵惠夫人”,1160年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迁居宁海镇给湄洲神女的命运带来了转机,可是还不够。约1160年,湄洲神女再次托梦给距县城只有5华里的白湖(今阔口村)童、邵两姓人家,指地建祠。此事被同住白湖村的宰相陈俊卿得知,捐地建“白湖顺济庙”。白湖的经济与文化条件比宁海镇更好,加上陈俊卿这样的高官贵人推波助澜,湄洲神女的信仰进一步扩大,获得越来越多的朝廷封号。迄至宋末,妈祖获得的封号已有13次。最重要的一次是1190年,传说神女显灵解旱,朝廷颁诏敕封“灵惠妃”。妃是宋代给神灵封号最高的爵位。湄洲神女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地位最高的女神之一。此时,距林氏女巫去世已经200多年。

宋朝统治者崇奉道教,对神灵的褒奖一向不遗余力。全国有众多神灵得到封号,有些封号之多、之高,一点不亚于湄洲神女。湄洲神女的地位虽然大大提高,却远不如后世那般显赫,受人尊崇。甚至,她还没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航海树立起唯我独尊的权威。从她的事迹看,在宋代,妈祖主要在抗旱、治疫、解救饥荒、破除海寇等方面频频显灵,功勋卓著,保驾护航只是她的特长之一,并不特别突出。

元:海神的其他竞争者黯然退场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水神。最早有洛水神、湘夫人、河伯等,稍后又有浙江的伍子胥、广东的路博德、马援等伏波海神;唐中叶,玄宗还册封了四海龙王、广利王等;宋代,即使在妈祖的故乡福建,也有众多海神,各显神通。

前面说过,妈祖显灵而获得朝廷首次嘉奖,是1122年保护路允迪出使高丽那次。除了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这次出使的同行者徐兢也留下了一篇《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奇怪的是,这篇最权威的文献却没有提到湄洲神女护航和徽宗赐额之事。按徐兢所述,他们一行祭祀的主要神灵是东海龙君、岳渎神、观音等,唯一提到的福建神灵是福州演屿神。

宋代福建的福州、莆田、泉州都存在许多海神,是湄洲神女的竞争对手。今人徐晓望《妈祖的子民》对此做了梳理,这里略述他的观点。

福州的海神。演屿神的祖庙在连江演屿,庙名“昭利”,其神为唐末福建观察使陈岩的长子。梁克家《三山志》也提到了演屿神为路允迪出使高丽护航,立下功劳,回来后诏赐庙额“昭利”之事。作为海神,演屿神在当时的地位显然比湄洲神女更高。福州地区与海运有关的神灵寺庙,还有连江的大小亭庙、福清昭应庙、昭灵庙等。

莆田的海神。在湄洲神女的老家莆田,当时还有其他海上保护神。据明人黄仲昭《八闽通志》记载,莆田县的长寿灵应庙、显济庙、灵感庙、光济王庙、祥应庙、灵显庙祀奉的神灵都与保护海运有关,并且都受到过朝廷表彰。湄洲神女只是当时众多的莆田海神之一。

泉州的海神。宋代的泉州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大港,当地人原来信奉南安九日山下延福寺的神灵通远王。九日山上,有10处宋代的祈风石刻。当时的制度,泉州市舶司每年春冬两次,祈风于通远王。泉州第一座妈祖庙建于庆元年间(1195-1200),现知九日山最后一块宋代祈风石刻刻于1266年,此时已是南宋末年,妈祖信仰尚不能取代通远王。可以说,两宋300年,通远王是泉州地位最显赫的海神。

最重大的转机出现在元代。1281年,由于护送漕运有功,福建道市舶提举蒲师文为妈祖请封,元世祖忽必烈册封湄洲神女为“护国明应天妃”。天妃,即皇天上帝之妃,天的配偶。直到那时,湄洲神女才超越众神,从一个普通的凡间神变成上天的尊神,管辖四海诸神妖怪。这就确立了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的独尊地位。每年春秋两季,朝廷都派出官员前往湄洲屿祖庙和白湖庙祭奠。在林氏女巫死去300年后,其老家的香火开始兴旺起来。

蒲师文是大名鼎鼎的宋市舶司蒲寿庚之子。在泉州历史上最辉煌的宋元时期,蒲氏家族牢牢控制了这个东方第一大港的航运,他们改宗妈祖,导致通远王信仰的衰落和妈祖信仰的迅速崛起。要知道,元朝统治者对众神的册封远比前朝吝啬,唯有妈祖,不但5次获得封号,而且级别大大提高。湄洲神女征服了泉州,事实上也就征服了世界,接下来,善于航海的泉州人将他们的海神信仰传播四方。

明清:妈祖信仰向海外传播

明初没有沿用元代称妈祖为天妃的传统,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所给的封号为“圣妃”,倒退了半步。随着郑和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明朝开始重视航海神,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善济天妃”,天妃的称呼再次得到官方的确认。明代妈祖共受封两次,其地位仅仅得以维持。

如果说元代的漕运将妈祖信仰由南方扩大到北方,那么明清两代,妈祖信仰则开始流播向海外。明代中国与琉球的使节交往比较频繁,在琉球祭封妈祖已经成为官方正式行为。妈祖信仰因此传向琉球、日本。明代最大的航海事件是鄭和七下西洋,每次出洋前,郑和都要祭奠妈祖,舟船中则有妈祖的专殿,以便朝夕拜祀,返航后更要酬谢妈祖。郑和本人亲临湄洲屿祖庙祭祀,并扩建庙宇。他还在福建长乐、江苏刘家港等地大建天妃宫,亲自撰文颂神。1431年第七次下西洋之前,他在福建长乐立“天妃灵应之记”碑,把自己的航海成就全都归功于妈祖:“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护佑之德也。”郑和船队所经的地区也认识了中国的海神。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平台,据说都受到妈祖的保佑,在民众间妈祖的信仰深入人心。清朝统治者对妈祖累计嘉封15次,比神氛弥漫的宋朝还多。至咸丰七年(1857),妈祖得到的谥号达64个字,如下:“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真是用尽了好字词!清代的褒封,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是1680年清兵攻占厦门岛,应闽浙总督姚启圣的请求,封妈祖为“天上圣母”;另一次是1684年,攻克台湾后的施琅请封妈祖,高兴之余的康熙慷慨地把“天后”的名号送了出去。天妃是上帝的次妻,天后则是上帝的正配,这意味着妈祖已经晋升为与上帝同级别的神祇了。妈祖的神格至此已经提高到了极限。

开发台湾的汉族移民主要来自漳泉地区,妈祖在台湾势力极大,自是情理中事。福建的邻省广东早在宋元时期就接纳了妈祖,因此,近代以闽粤沿海居民为主体的移民南洋浪潮,将妈祖信仰传播向南海附近的东南亚国家,以及更远的美洲和欧洲。妈祖成为一个从福建走向世界的神灵。如今,可以毫不夸张说,哪里有华人聚居地,哪里就有妈祖信仰。

越来越厚的妈祖传记

宋以前的文献,没有提到妈祖的具体出生年月,也没提起她的家世。直到林氏女巫被封为“妃”后,时人的记述仍然十分简单。1209年,南宋李俊甫撰《莆阳比事》说:“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1257年黄岩孙《仙溪志》说:“(神)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宋人的记载大略如此,说她为女巫,死后当地人为之立庙祭祀,有祷必应云云,没有更多的信息。

宋人不知道的事情,元人胸有成竹地回答。程端学《灵慈庙记》说:“神姓林氏,兴化莆田都巡君之季女……室居未三十年而卒。”元人不但知道林氏女巫的父亲做过小官都巡检,还知道她父亲名叫林愿,属于莆田望族九牧林家族(明代,林氏家族打破女子不入族谱的通例,将天妃列入族谱)。有意思的是,宋代莆田籍名相蔡襄似乎早就防到了这一手,在《乞相度公海防备盗贼》一文中明确说:“兴化军巡检一员,却在兴化县山中,去军城百里,海上别无巡检。”可见宋初莆田沿海根本就没有置巡检,更不会有都巡检。在这里,程端学还提出了林氏未嫁、活不到30岁就死了的说法。元人还试图解决妈祖的出生年代,有主张出生于唐末闽王时的,有主张生于宋元祐八年(1093)的,议论纷纷,悬而未决。

猜你喜欢
湄洲林氏神女
青丝花韵
神女游
王老五破案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神女与妓女
林语堂巧释家谱
秀水湄洲,妈祖圣地
《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完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