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怡 季园 崔海任 周建芳
摘 要:为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的认知情况,对南京市的5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51.6%的大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模式持赞同态度,91.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保护被照顾老年人的隐私,51.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65.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陪伴需求。了解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老年人基本救助方法、老年人卫生防护知识和老年人护理记录方法的学生占比均不到20%。建议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内容,选择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提供帮助;拓宽大学生代际养老服务的渠道,为大学生参与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平台;大力宣传助老文化,学校应开设相应的课程,营造良好的积极老龄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代际养老;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3-0078-04
Abstract: In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of social intergenerational pension, 502 college students in Nanjing were surveyed with questionnaires. 51.6% of the students agreed with the social intergenerational pension model, 91.8% thought that they could protect the privacy of the senior citizens, 51.0% supposed that they could meet th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majority of the elderly, and 65.2% believed that they could always keep the elderly accompanied. The proportion of respondents who possessed the nursing knowledge of common diseases, basic aids, health protection and nursing record for the elderly was less than 20%. It is suggest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should be selected to provide help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lderly community. The channels of intergenerational pension services should be broadened for college students for a wider platform of pension services. Corresponding courses should be set up in the colleges and the elderly care should be promoted in a bid to foster positive aging atmospher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intergenerational pension; cognition
一、问题的提出
代际养老包括家庭内部的代际养老和社会的代际养老。代际养老模式有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各自的社会归属感。在老龄化严重的社会,不少国家兴起了社会代际养老的模式,以当今社会代际养老模式实施较早的欧洲国家为例,英国在2018年成立了“老+幼”模式的夜莺屋,是与附近的一家托儿所联合开办的代际学习中心。例如德国近年来还衍生出一种名为“家政换房租”的跨代合租形式。德国很多知名大学都分布在小城之中,由于学生宿舍的供给远不能滿足逐年增多的学生数量,导致当地租房市场紧俏,租金水涨船高。而空巢老年人与囊中羞涩的年轻学生,刚好可以“优势互补”,年轻人可以通过做家务来部分或全部抵消房租。我国新兴的社会代际养老模式是时间银行,也有学生参与的志愿养老服务模式,并且近年来还有地区试行了“老+幼”的代际模式。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工资和养老金已经成为城市老年人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参与代际养老不仅丰富了其在大学的社会实践形式,老年人也可能为其解决一定的实际困难和帮助其成长。大学生与老年人的社会代际养老的模式在我国有了发展的可能,因此,本次研究报告拟以南京大学生群体为例调查,调查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的认知和意愿,以为我国社会代际养老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信息。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专题研究大学生参与社会代际养老的研究并不多,但既有研究关注了大学生参与志愿养老服务,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动机出发,学者们认为我国大学生参与养老服务的意愿较为强烈,参与动机是积极正向的[1]。也指出了当下大学生参与社会代际养老服务存在大学生对养老的认知还不明确,缺乏养老的能力,大学生养老观念现存问题包括对新型养老模式及理念认同度不高,对养老政策了解不足且主动性不强[2-3],养老机构接受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形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其需求等问题[4]。因此本研究将以南京地区的高校为例,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认知进行调查,为大学生参与的社会代际养老模式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在南京本地就读的本科在校大学生,研究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11个区中抽取了4个区域例如鼓楼区、栖霞区、秦淮区、玄武区,在抽中的4个区域中,采取偶遇抽样的方式调查了502名大学生,被调查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调查与分析方法
调查于2019年10月进行,调查人员为受过培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社会代际养老模式、具体方式和参与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s回归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检验水准?琢=0.05。
四、主要结果
(一)社会代际养老模式接受度
大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模式的接受度较高,持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的学生有51.6%,不太赞成和非常不赞成的学生占比6.6%。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对社会代际养老模式的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对社会代际养老模式的态度较女性更积极(X2=15.508,P=0.040)。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家庭所在地在对社会代际养老模式的态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在对大学生赞同的社会代际养老方式的调查中发现德国的合租模式实施难度较大,被调查学生中只有26.5%的学生赞同老少合租的方式,62.0%的学生赞同志愿服务的方式,高校大学生服务退休老人占比56.2%,52.6%的学生赞同老人提供住房,年轻人提供商定的养老服务的模式。
(二)社会代际养老具体方式认知
1. 大学生可提供的社会代际养老服务
在大学生可提供的服务调查中,学生占比较多的是陪同娱乐、陪同看病和陪老年人聊天,分别占比73.3%、71.3%和72.7%;分别有60.0%和61.0%的学生可以提供陪同锻炼和老年人意外情况发生时给予紧急援助的服务;占比较少的是陪同购物和老年人健康保健,分别是48.0%和39.4%。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在对老年人可提供的帮助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在社会代际养老中可提供的帮助更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家庭所在地在可提供的帮助上没有差异(见表3)。
2. 老年人可提供的社会代际养老交换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认为老年人能够提供的反馈大多是非物质的,有64.3%的学生认为老年人可以帮助年轻人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惑,有62.9%的学生认为老年人可以降低住房价格,54.4%的学生认为老年人可以给他们传授一定的技能,分别有41%、36.7%和30.9%的学生认为老年人可以提供免费的住房居住、提供出租住房以外的某一私人物品给年轻人使用和给予一定的创业经费支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年人的社会代际养老交换上没有差异。
(三)大学生社会代际养老能力
1. 对所具备的老年照顾能力认知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具有照顾老年人的基本能力,在被调查者中有91.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保护被照顾老年人的隐私,51.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65.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陪伴需求。
2. 所具备的老年照顾专业知识
调查发现,大学生照顾老人的专业知识很欠缺,占比稍大的知识有老年人一般情况观察法、老年人的饮食种类及营养需求、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分别为37.6%、29.9%和29.3%。其次是老年人环境保护知识、老年人常见冲突和压力处理的方法和老年人安全防护规范及相关知识,占比分别为24.1%、22.5%和20.9%。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老年人基本救助方法、老年人卫生防护知识和老年人护理记录方法占比均不到20%,分别是19.5%、19.3%、19.3%和17.3%。还有25.1%不具备以上任何专业知识。
(四)大学生是否接受社会代际养老的影响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是否接受社会代际养老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过建立大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接受度的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接受度的因素。由下表可以得知,性别对于大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接受度有显著性影响(见表4)。
五、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代际养老服务意愿强但实践少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大学生参与社会代际养老服务的意愿较强,且对社会代际养老模式持支持态度的人数较多。就主观方面,大学生素质较高,包容力和理解力较强,并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社会经验来提升自己。但就客观条件来看导致大学生实践少的因素一方面是实践的机会少,另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参与志愿服务。这就要社会机构多向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学校除了进行宣传和科普外,更应该多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难以接触到养老服务的机会,还需要社会机构和学校做牵引。
(二)大学生代际养老服务意愿存在差异,差异化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代际养老
根据调查显示,男生代际养老服务意愿较女生强烈,女生可能会更多顾虑到安全的问题,由于性别差异的存在导致男生和女生愿意对老年人提供的帮助也是有差异的,男生可提供的帮助更多一些。男女两性表现在性格、气质、智力和感情方面的差异,也就说明了大学生在代际养老服务中的分工是不同的,女生更适合为老年人提供聊天、娱乐、购物等帮助,男生适合提供康复保健、陪伴锻炼等帮助。在代际养老服务中,可以根据老人的需求内容,选择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予以代际养老服务交换。
(三)大学生大多具备基本的老年照顾能力,但专业知识了解较少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满足在代际养老服务中保护老年人的隐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陪伴需求,但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首先大学生的实践經验就很少,并且少有人去学习这些专门的知识,其次大学生也少有机会去学习这些专业知识,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开设针对的课程。首先应该让大学生明白养老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老年相关课程的培训活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灵活教学,增加学生对老年专业知识的理解;最后鼓励大学生多参与代际养老志愿服务或实习活动,让大学生得到切实的养老服务体验体会,在体验中增加对老年人的了解。
(四)进一步研究建议
相对于既往的研究,本研究创新地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模式的认知和意愿。但是,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本次研究样本仅局限在南京地区的高校内,由于被调查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模式的认知仅由问卷选择反映,与其实际的认知和行为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客观、科学、准确地反映大学生对社会代际养老模式的客观认知,建议今后的研究扩大样本范围和选择更精准的研究指标,以提高结论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尽管如此,本研究的发现对于为大学生参与的社会代际养老模式发展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小艺.社区养老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15):26-27.
[2]刘捷,任贵珍,刘晓叶,等.大学生养老观念调查研究[J].管理观察,2019(26):38-39+42.
[3]杨叶玲.高校养老服务参与机制研究——基于社区义工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6(06):56-57+59.
[4]吕晶淼.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高校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4(05):26-27+31.
[5]杨敏,刘珂,鲁林,等.养老机构接受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和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9,33(23):4156-4160.
[6]周璐,李旭洋,尚佳童.大学生志愿服务互助型养老新模式之探索[J].才智,2018(25):5.
[7]邵子豪.大学生志愿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