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
就在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经济全球化受到严峻挑战之际,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通过双循环在大变局中开新局。
中国发展双循环这一战略有四大支撑,即规模巨大的市场优势、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地区集聚的产业优势和交易成本的优势。
具体而言,首先,中国拥有规模巨大的市场优势,并且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劳动力优势,而是因为我们具备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与此同时,贸易、企业、资本、人员、数据、技术等都已经深度融入到全球的价值链中,这是我们提出双循环的原因之一。
第二,目前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客观上只有中国拥有。一般来说,能生产的产品品种越多,说明该国产业链越齐全。如果按照我国海关8位编码来计算,中国2019年有超过7000种产品出口,如果按照美国的10位编码计算,中国出口的产品种类更多,这些都说明中国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
第三,中国的产业集聚链是核心竞争力。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涌现出了众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例如东莞的电子产业群、汕头的玩具产业群、廊坊的家居群等,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张产业集群的“名片”。产业集聚有利于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集聚的效应带来的价值,也让中国的全产业链具有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
第四,交易成本优势。外资撤离中国,是不符合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的。首先从劳动成本因素看,中国的人力成本平均约为750美元/月,仅是美国的1/5;其次,从交易成本因素看,如果产品的产地接近市场,运输成本就会下降,交易成本也因此会下降。中国作为最大的市场,产品要卖到中国,肯定在中国生产更好。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融入雙循环新格局,扬长避短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看准大方向,瞄准新方向。所谓大方向是指对中美关系持续下滑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瞄准新方向,是指把目标转向一些新兴工业体及新兴市场,尽管这些市场目前的规模仍然较小,但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零敲牛皮糖”的方式一块一块攻克,由此寻找到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
其次要能走得远。无论是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还是过去几年兴起的互联网产业,可以把自身的触角伸得更长一些,积极探索东南亚乃至非洲等市场,通过加大投资输出中国技术、中国模式,为全球各市场带来更多的经济优化价值。
再次是挖得更深。企业要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特别是通过技术创新做好新产品的创新,由此提升企业竞争力。此外,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发展知识密集、数字密集等全新的数字经济,实现弯道超车,也是未来的趋势和重点。
最后是到西部去。目前,国内的经济体系正逐步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帮助实现梯度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转向中西部,这样不仅能对西部大开发起到更大作用,也能够重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