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20-11-20 06:54:36刘广平张建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9期
关键词:置管依从性导管

刘广平 张建新

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夏津 25320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将输液导管经上肢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穿刺置入,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置管技术,用于患者长时间的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化疗等治疗[1]。由于PICC 操作简单安全且留置时间长,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临床应用广泛,但PICC 患者的导管维护的依从性和自理能力,直接影响带管时间和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2-3]。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来院仅行导管维护的患者,导管日常管理知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针对此现象,我院开展PICC 治疗技术以来,医院加强相关制度及模式的管理,对来我院实施PICC 置管患者,开展系统化的护理干预,保证健康宣教的有效实施。为了提高PICC 患者的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对40例PICC 置管患者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导管自我管理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行PICC 置管40 例患者为干预组,其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0~74岁,平均(54.12±10.25)岁。选取2018年1~12月在外院置管,第1 次来我院导管维护的46 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为置管后第1 次入院行导管维护,其中男30 例,女16 例;年龄22~76 岁,平均(55.06±9.13)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首次PICC 置管,无PICC 置管禁忌证患者;②治疗依从性良好,能主动配合完成置管者; ③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②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者。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干预组入院后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置管前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详细介绍PICC 置管的意义及相关知识。患者术前清洁置管手臂,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并介绍PICC 置管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置管中需要配合的动作,解答患者各种疑问。②邀请置管成功患者讲解自身经历及经验,加强患者间的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③置管后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告知患者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及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现象。④护理人员依据医院《携带PICC 导管患者护理温馨提示》向患者介绍穿刺24 h 内、输液时、带管期的注意事项及日常活动要求和小技巧,意外情况发生时的处理方法,并将注意事项编成维护口诀以便患者记忆。⑤置管后,给患者或家属发放《PICC 置管后患者自我维护质量评估表》(简称《评估表》)。《评估表》是由余倩等[4]设计,目的是为患者提供自我维护的评价标准,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责任护士教会患者或家属填写《评估表》,要求新置管的患者2 周内坚持每日评估1次,之后每3 天评估1 次,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观察留置PICC 患者自我维护的有效性及依从性。患者或家属根据评估表的内容和时间完成相应的维护内容,做好记录,责任护士负责监督,以了解患者执行的情况,对评估表中未完成的项目,责任护士帮助其分析原因并完成,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评估表》共包括27 个条目,“是”代表1 分,“否”代表0 分,分为1~9分、10~18 分、19~27 分3 个级别。此表格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在促进护患关系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该表格同样发给离院PICC 患者,患者回家后继续按要求落实,提高PICC 维护的延续性。⑥患者出院时,医务人员做好出院指导,发放医护联系卡片,以便患者出院后联系及咨询,建立微信群,定期在群里推送PICC 置管期维护的相关视频和图文。⑦患者出院后,医务人员电话随访。出院后1 周内进行初次电话随访,以后每2 周1 次,每次通话时间10~15 min,电话随访的内容包括了解患者的导管维护情况、患者是否根据《评估表》定期评估、告知患者导管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方法。对照组均接受置管医院关于PICC 的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PICC 自我管理能力和静脉炎、 导管堵塞、穿刺点出血、静脉血栓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干预组于出院后第1 次回院导管维护时进行指标采集;对照组于第1 次来我院行导管维护时进行指标采集。患者PICC 自我管理能力依据《肿瘤患者PICC 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该量表由刘春丽等[5]编制,共包括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7 个因子35 个条目,采用Liker 法,每个条目的答案分别为“完全没有做到、偶尔做到、少数做到、较多做到、完全做到”,分别计为1~5 分,总分值35~175 分,总分>140分表示PICC 自我管理能力较好,105~140 分表示PICC自我管理能力中等,<105 分表示PICC 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该量表内容效度为0.922,Cronbach′s α 为0.9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ICC 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干预组的PICC 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以及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等7 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PICC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PICC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PICC 自我管理能力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干预组(n=40)对照组(n=46)t 值P 值152.11±4.51 125.48±6.61 21.491<0.0001 30.22±1.65 23.96±2.86 12.186<0.0001 22.04±1.03 18.97±1.85 9.311<0.0001 21.87±2.13 16.45±1.78 12.854<0.0001 16.86±1.07 12.94±1.69 12.628<0.0001 11.23±1.13 8.23±1.57 10.032<0.0001 17.83±1.56 16.01±1.52 5.471<0.0001 32.06±1.14 28.92±1.04 13.355<0.0001

2.2 两组PICC 导管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组发生静脉炎1 例,导管堵塞1 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静脉炎3 例,导管堵塞3例,穿刺点出血2 例,静脉血栓1 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57%; 干预组的导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PICC 导管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PICC 是20 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因操作简单方便、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治疗[6]。PICC 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导管能否及时维护,是关系导管留置时间长短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系统化护理干预为疾病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7]。

3.1 系统化护理干预提高PICC 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PICC 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总得分及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等7 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李莉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自我能动性,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到PICC 的维护中。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在干预过程中,采取同伴教育,邀请置管成功患者讲解自身的经历及经验,加强患者间的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这与陈梦瑾等[8]研究结果一致。②置管后,患者或家属使用《PICC 置管后患者自我维护质量评估表》,去主动评估导管维护执行情况,在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导管维护的同时实现留置的动态观察,培养患者良好生活习惯。③建立微信群、电话回访方式,动态监控PICC 患者导管维护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解答患者疑问,告知导管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方式。定期微信推送PICC 导管维护的相关视频和图文,提高患者导管维护的积极性和管理水平,而提高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这与沈兰等[12-13]研究结果一致。④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PICC 置管患者的数量少于三级甲等医院,与三甲医院医护人员比较,我院医护人员有更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护理干预。

3.2 系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PICC 导管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PICC 导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夏娟等[14-15]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有效减少PICC 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中,尤其是反复使用《评估表》对导管维护情况评估中,提高患者自我维护的主动性,自觉改变生活的不良习惯,注重并发症的预防,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提高PICC 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合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置管依从性导管
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0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西南军医(2016年6期)2016-01-23 02:21:28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