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20 06:54:32王素贤刘华之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9期
关键词:缝隙成功率病情

王素贤 刘华之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江西赣州 341000

脑卒中(CVA)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俗称 “脑血管意外”“中风”[1]。缺血性CVA 与出血性CVA 为两种常见CVA 类型,且缺血性CVA 发病率高于出血性CVA[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承受越来越重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加上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数量增多,使CVA 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3-4]。CVA 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发病6 h 后,脑细胞会不可逆死亡,所以合理利用患者发病6 h 内的急救时间十分重要[5-6]。临床常采用常规救护模式对急性CVA 患者实施急救,近年来,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模式是一种现场救治、信息网络、专科诊疗、入院急救等为一体的新型急救模式[7-8]。为提高CVA 患者抢救效率,缩短院前、院内救治时间,提高满意度,本研究应用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对其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1例CVA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0)。观察组中,男30 例,女11 例;年龄52~75 岁,平均(62.15±0.3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5 h,平均(3.15±0.28)h。对照组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龄53~72 岁,平均(62.18±0.3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 h,平均(3.13±0.26)h。两组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获批准。纳入标准: ①入院后行MRI 与CT 确诊为急性CVA;②患者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③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者;②脑疝者;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既往有精神疾病者;⑤外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

1.2 方法

两组的治疗方式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护模式,即接到急救电话后,马上安排急救车出诊,到达现场后,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快速做出判断,采取常规急救措施,清理呼吸道,建立静脉通道,随即将患者转运到医院接受诊疗。观察组采用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成立一体化急救护理小组 由影像科、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等组成CVA 无缝隙一体化救护小组,组内成员均为经验丰富的护士与医生,职责明确,加强CVA 急救相关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者纳入一体化急救小组。

1.2.2 院前急救措施 接到急救电话后,救护车在2 min内出车,医护人员在车上电话联系患者家属或在场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了解与判断,包括发病时间、既往史、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等,同时指导在场人员对患者实施简单的初步急救,如保持静卧、 垫高头部15°、解开皮带、衣领、对口鼻腔内异物进行清理、避免患者头部摇晃、确保呼吸道畅通等。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医生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9]初步评估,同时对其神志、瞳孔、血糖、心率及血压等进行密切监测,再次检查患者口鼻内是否有异物存在,以GCS 评分[9]结果为依据,对GCS≥8 分者,马上进行转运,对GCS<8 分者,为其开放静脉通道,必要气管插管、吸氧等处理,若患者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建立双静脉通道,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

1.2.3 转运途中护理 合理把握转运时机,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及早将其安全转运到院内接受治疗,为其赢取早期溶栓机会。转运中,医护人员向家属交代患者病情及转运中可能会出现意外,获取家属理解与配合; 通过车载GPS 可视移动终端系统向医院传送患者的实时监护数据与病情,做好急救准备。转运途中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病情,确保呼吸道畅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对症处理。

1.2.4 院内急救措施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一步急救,明确分工,将急救小组成员分为气道组、体征监测组、循环组、联络组,其中气道组负责气管插管、吸痰以及呼吸机连接工作;体征监测组负责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循环组负责建立静脉通道,胸外按压;联络组负责联络各个科室会诊,行影像学等检查,获得明确诊断,由相关科室人员会诊后,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若需行手术治疗,则开放绿色通道,直接送入手术室,若保守治疗,则将患者转入相应专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救治成功率、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管道脱落、窒息)及满意度情况。

急救时间[10]:包括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其中院前急救时间指从接到急救电话到到达急救现场时间,院内救治时间指从患者到达急诊室开始,一直到离开急诊室所需时间。

急救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价,Cronbach′s α 系数为0.908,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是否关爱患者等方面,患者及家属可根据自身感受对急救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满意或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院前与院内救治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院前、院内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院前与院内救治时间的比较(min,±s)

表1 两组院前与院内救治时间的比较(min,±s)

组别 院前急救时间 院内救治时间对照组(n=40)观察组(n=41)t 值P 值14.58±4.12 11.02±2.15 4.892 0.000 22.85±6.28 17.02±2.28 5.580 0.000

2.2 两组救治成功率、 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救治成功率、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总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0,P<0.05)。

3 讨论

我国CVA 发病率高,70%以上幸存者遗留功能障碍。通常,CVA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病,表现为昏迷、肢体麻木等,若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则会导致神经细胞死亡,造成不可逆损伤,严重情况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11-12]。一般而言,在CVA 发病6 h 内采取正确急救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13-14]。因CVA 发病急,故对急救治疗要求高,急救效果受护理流程设计、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以及急救护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15-16]。

本研究在急救过程中采用了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并将其急救效果与常规救护模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院前、院内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利于提高急性CVA 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满意度,降低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究其原因,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成立了专门的急救小组,组内成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加强CVA 急救相关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这为患者的急救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17-18]。其次,联同各科室组建专业化的救护小组,共同参与完成急救流程的制定,最大程度缩短院内外急救时间。一体化救护模式还对院前急救、 急诊科及病房三个环节进行紧密协调,多环节密切配合对患者展开急救,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救治时间。除此之外,一体化救护模式还实现无缝连接,转运过程中可通过车载GPS 可视移动终端系统及时向医院传送患者的实时监护数据与病情,便于做好急救准备,进而避免常规救护模式下的转送途中监护不严密、检查延误等弊端,同时也能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到院后,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利于快速完成各项检查,接受下一步治疗,故救治成功率随之提高[19-20]。

综上所述,CVA 急救过程中采用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利于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将急救时间缩短,提高急救满意度。

猜你喜欢
缝隙成功率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2:02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雨的缝隙
边疆文学(2020年5期)2020-11-12 02:29:46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制导与引信(2016年3期)2016-03-20 16:02:00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0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