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0-11-20 08:31张捷洪柯秀君潘巍一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效贴步长偏瘫

张捷洪,柯秀君,潘巍一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广东 深圳 518000)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偏瘫症状[1],进而导致出现足下垂等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踝关节背屈障碍,足下垂会引起步态不平衡以及跨域步态,使患者步行能力受到限制[2]。偏瘫是由于脑部组织出血压迫或缺血导致的一侧身体运动功能受限的临床症状[3]。轻度偏瘫患者虽能活动,但其行走姿势异常,称为偏瘫步态。传统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按摩、针灸及功能锻炼等[4],但其恢复期较长且效果差,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及心理负担,还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单纯使用一种治疗手段疗效不佳,目前临床已开展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方式。本文对采用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的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 年7 月至2017 年6 月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2 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15 例;年龄45~69 岁,平均(58±10.5)岁;病程2~6 周,平均(3.7±1.6)周。观察组男性28 例,女性13 例;年龄47~70 岁,平均(59±10.1)岁;病程2~7 周,平均(3.9±1.4)周。纳入标准[5]:①经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②病程2 个月内且首次发病;③无精神障碍、意识清楚,可接受指令;④经头颅CT 确诊为一侧大脑病变;⑤有偏瘫足下垂症状,经辅助可正常行走;⑥Brunnstrom 分级患侧下肢≥Ⅱ级。排除标准[6]:①伴有其他器官功能病变;②既往有精神疾病,智力评分<23 分;③大面积脑梗死;④下肢痉挛评分≤2 级;⑤脑卒中可逆性康复;⑥严重并发症且影响康复锻炼。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重心转移、屈髋屈膝及患腿负重等常规步态训练。观察组给予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触发式功能电刺激方法如下:本研究使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批准文号:粤械注准20152260194,生产厂家:深圳市好一生电子科技有限改公司,规格:HYS-2260)将电极片正极放置在胫前肌部位,将负极放置在腓总神经位置。安放好电极片后,接通电源,将主机固定在膝盖下方,测试电极刺激效果,依据病患耐受程度合理调整刺激数值。次/d,30 min/次,5 次/周,4 周为1 个疗程。肌内效贴使用方法:①对于小腿三头肌痉挛者,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足部于床沿处自然下垂,医师协助病患略背曲踝关节,自然拉力粘贴。以后足跟骨底处为起点,包住后踝,于跟腱处分离,沿腓肠肌方向,在股骨外、内侧踝后方终止,其目的是降低小腿三头肌运动次数,输入踝关节本体感觉,增强关节稳定功能;②对于足背屈肌无力者,指导患者仰卧,足踝保持中立状态,使用常规拉力将肌内效贴起始端粘贴于胫骨外侧上1/3 位置,顺小腿前外侧延伸至足背,最终于足背处停止;③对于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者,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足部于床沿处自然下垂,医师协助病患略背曲踝关节。第一条肌内效贴采用中等力量将其起始端粘贴于病患内外踝下方,经内外踝、小腿两侧延伸在胫腓骨中段停止;第二条肌内效贴同样采用中等力量在横弓位置开始,并在足背处进行交叉,最终在内外踝后方终止。为保证疗效,需每24 h 更换1 次肌内效贴。患者首先进行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结束后再进行肌内效贴贴扎,于第2 次电刺激前取下肌内效贴贴布。

1.3 观察项目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方面评测,①测量踝背伸功能(AROM):患者取仰卧位,微曲膝关节,足踝保持中立位,以外踝与腓骨小头连线(腓骨纵轴)同第五跖骨延长线的交叉点为轴心,固定腓骨纵轴,移动第五跖骨纵轴,测量其夹角度数,0°~20°为活动正常范围。测量度数越大,表示踝关节背伸功能越佳。②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测定患者平衡能力:包括转移、无支撑站位、闭眼站立、无支撑坐立、由坐到站、双足交替踩台阶、弯腰拾物及上臂前伸等14 项功能活动,每项0~4 分,4 分表示能正常完成,0 分表示无法完成。得分越低代表平衡能力越差。③采用6 min 步行距离法(6MWT)测定患者耐力及步行能力:在带有刻度60 m 平坦地面上嘱患者尽可能快的来回走动,每1 min 监测人员进行1 次报时,6 min 后统计患者步行距离,距离越小代表患者耐力越差及步行速度越慢,如患者感到不适可中途休息或暂停。④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Gait Watch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每组患者步行速度以及左右步长差实施观察。⑤采用Holden 步行功能分级(FAC)量表测定患者步行功能:量表分为0~5 级,需要≥2 人协助或不能行走为0 级;需1人持续帮助方可行走为1 级;需要1 人间断帮助行走为2 级;需要1 人在旁指导,但无身体接触为3 级;平地上单独行走,楼梯、斜坡需要帮助行走为4 级;随意行走为5 级。等级越低代表独立性越差。两组患者进行4 周康复训练,制定治疗效果满意度评价表,满分100 分,由患者填写并当场收回,分别记录各组评分情况:90~100 分为非常满意;80~89 分为满意;70~79 分为一般;<70 分为不满意。本研究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归纳为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ROM 及BB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AROM 及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ROM 及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AROM 及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FAC、6MW 比较

两组治疗前FAC、6MW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AC、6MWT 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步行速度及左右步长差比较

两组治疗前步行速度及左右步长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5 和0.089,P=0.916 和0.929)。两组治疗后步行速度较治疗前下降,而左右步长差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步行速度下降幅度及左右步长差提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2 和12.625,均P=0.000)。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疗效满意度评分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8,P=0.000)。见表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ROM 及BBS 评分比较(n=4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ROM 及BBS 评分比较(n=4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AC、6MWT 比较 (n=4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AC、6MWT 比较 (n=4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步行速度及左右步长差比较(n=4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步行速度及左右步长差比较(n=41,)

表4 两组治疗后疗效满意度评分情况[n=41,n(%)]

3 讨论

脑卒中临床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其共同临床表现为三偏症,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对侧同向偏盲[7]。脑卒中偏瘫患者常有足下垂步态,临床表现主要为行走时足内翻、下垂,主要是由于偏瘫导致同侧踝背伸肌力下降及跖屈肌张力升高,从而使踝关节屈伸肌力不平衡。当下肢处于支撑位时,伸肌痉挛会使小腿三头肌痉挛加重,同踝背伸肌收缩力相抵消,进而加重患部足下垂,阻碍患者肌肉运动功能恢复[8]。

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根据患者行走时小腿肌肉倾斜角度来启动装置,刺激肌肉收缩,进而控制患者足部运动,矫正其足内翻、下垂姿态,辅助患者正常行走。相关研究表明,采用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在改善患者行走时,其摆动能力及廓清机制同时可辅助进行步态训练,从而提高患者行走能力,进而提升患者整体运动功能[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ROM、BBS、FAC及6MWT 结果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提示肌内效贴利用力学方向及贴布粘弹力增强本体感觉输入,使受损肌肉收缩力增强,降低肌肉伸展力及痉挛情况。其不仅可以维持机体正常运动功能,还可加强肌肉及关节的正常伸缩。肌内效贴可持续作用于患侧肌肉及关节,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其可使关节及肌肉的本体反馈得到持续增强,不断改善患者运动模式[10]。本研究中,观察组步行速度、左右步长差优于对照组。提示肌内效贴可根据患者肢体不同动作采取不同贴扎方式,其对软组织的促进作用也有所不同:肌内效贴弹性回缩可增大皮肤与肌肉之间间隙,加速致痛因子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患者疼痛感[11];粘贴方式的不同可降低肌肉张力,保护组织功能,提高肌力,增强关节稳定性[12-13]。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内效贴可诱导胫前肌主动运动功能和降低小腿三头肌张力,改善不平衡的踝屈伸肌张力,进一步改善足下垂步态,提高下肢行走能力及运动功能。观察组采取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后,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种方式结合不仅简单方便,还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对该种治疗方式满意度较高[14-16]。

综上所述,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内效贴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症状效果明显。其在改善患者局部组织运动功能的同时,可提高患者整体运动功能,操作方便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效贴步长偏瘫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自然梯度盲源分离加速收敛的衡量依据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