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 啸
(陕西省水资源与河库调度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4)
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干流至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于宝鸡市进入陕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在潼关县注入黄河,流域总面积13.5 km2。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渭河中下游资源性缺水、水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突出。为此,在实施渭河综合整治、渭河生态区建设的同时,开展生态流量调度,提升渭河水生态水环境。
渭河流域地形特点为西高东低,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宝鸡峡以上为上游,属黄土丘陵区,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为中游,属黄土高原,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也属黄土高原,河道宽阔,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
陕西省渭河流域占全省总面积的1/3,集中了全省2/3 的人口和生产总值,56%的耕地和72%的灌溉面积。截止2016 年底,渭河流域总人口2965 万人,GDP1.6 万亿元。
渭河流域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和西风,夏季炎热,多东南风,春秋气候温和多东风,多年平均气温7.8℃~13.5℃。降水量分布南多北少,山区多盆地河谷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72 mm,最大月降水多发生在7 月、8 月,最小发生在12 月、1 月。
渭河支流众多,南岸数量较多,较大支流集中在北岸,100 km2以上的支流有176 条,1000 km2以上的支流有14 条。多年平均径流量100.40 亿m3。年内分配不均,7 月~10 月占全年60%以上。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占33.7%,北洛河是渭河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占20%。
按照1956 年~2000 年45 年系列计算,渭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00.4 亿m3,占黄河天然径流量的17.3%。其中林家村以上25.25 亿m3,咸阳以上54.05 亿m3,华县以上88.09 亿m3。南岸面积仅占20%,来水量占48%。最大年径流量和最小年径流量之比可达5 倍。
渭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100.4 亿m3,地下水资源量69.88 亿m3,二者重复量59.72 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0.56 亿m3。
表1 陕西省渭河流域不同时期供水量调查统计
表2 陕西省渭河流域现状各部门用水水平横向比较表
表3 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①资源性缺水,供需矛盾突出。我省渭河流域自产水资源总量73.13 亿m3,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307 m3和318 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0%和24.0%,水资源总量不足,承载能力有限,属资源性缺水地区。长期以来,为维持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用水和牺牲生态水。
②水环境问题严重,亟待解决。流域内虽然关停了污染企业,并且加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但废水的达标排放标准远远高于地表水标准,流域水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水土流失、河道垃圾等也对渭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面源污染。另一方面,由于地表供水不足,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沿渭城市为中心,现已形成多处地下水降落漏斗或超采区。
③生态用水被挤占,中下游防洪形势严峻。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持续增加,加之境内来水减少,已严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河道水量减少,甚至局部河段断流,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河床抬高,渭河中下游河道排洪能力下降,洪水位上升,从而使中小洪水易形成“横河”“斜河”,防洪大堤出险的几率增加,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宝鸡峡灌区是我省最大的灌区,全国十大灌区之一,灌区粮食产量占全省1/7,对陕西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水价不到位、历史包袱重等原因连年亏损,运转艰难。上世纪90 年代末先后贷款修建了林家村、魏家堡和杨凌三座水电站,通过引水发电经营创收和以电补灌。如此运行到2010 年前后,加之气候因素变化,渭河用水矛盾激化。主要变现在:一是资源总量有所减少。在降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渭河水资源总量相比多年平均减少了16%。二是渭河干流非汛期出现严重的“头尾有水中间干涸”的现象。渭河干流各水文断面非汛期平均流量分别为,拓石56.7 m3/s,林家村4.7 m3/s(80%的天数流量在2 m3/s 以下),魏家堡19.1 m3/s,咸阳17.0 m3/s,临潼47.3 m3/s,华县80.7 m3/s。三是宝鸡峡引渭流量发生显著变化。宝鸡峡的魏家堡、杨凌、绛帐水电站相继建成运行后,宝鸡峡渠道引水流量增大,林家村从17.3 m3/s 提高到20.4 m3/s,魏家堡从7.6 m3/s提高到20.2 m3/s。同时,宝鸡峡引水的农灌用水量从3 亿m3/s降低到1 亿m3/s。总体表现为,渭河干流宝鸡峡以上开发利用程度低,基本维持了河道自然状态;林家村至武功段生态水流量严重偏少且保证率差;武功段以下河道流量较大且相对稳定。渭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林家村至武功段,社会各界非常关注。
渭河干流生态水不足集中表现在宝鸡段,主要症结是渭河干支流来水偏少,城市和工业用水快速增长,农灌用水与发电引水联合调度不协调,造成了渭河生态用水不足。从2006 年11 月开始,对渭河干支流及主要供水工程实施统一调度,要求宝鸡峡枯水期下泄流量不少于2 m3/s,避免渭河出现断流现象。
2013 年,陕西省水利厅委托中国水科院完成了《陕西省渭河干流可调水量分析与调度机制研究》,确定林家村极低、低限和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5.4 m3/s、8.6 m3/s 和12.8 m3/s,魏家堡分别为8.4 m3/s、11.6 m3/s 和23.5 m3/s。2014 年3 月25 日,省水利厅下达指令限制宝鸡峡引水发电,向河道下泄生态流量。根据实测资料,2013 年11 月~2014 年6 月,林家村断面下泄流量满足(11 月~3 月为2.0 m3/s,4 月~6 月为8.6 m3/s)要求的有115 天,实际保证率47%,2014 年11 月~2015 年6 月,林家村断面下泄流量满足8.6 m3/s 要求的天数达到136 d,实际保证率56%。渭河干流生态流量保证率相比2014 年生态调度之前6 年生态流量保证率20%的情况有所改观。特别是,从2016 年1 月20 日起,协调省财政向省宝鸡峡灌溉管理局给予600 万元生态补偿资金,渭河林家村断面生态流量提升到5 m3/s 以上,截止目前,持续下泄1629 d,累计下泄水量39.04 亿m3,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2019 年9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水利部提出要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就必须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一个都不能少。
渭河流域随着省内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引红济石、引乾济石、引湑济黑等)、东庄水库、古贤水库工程的建设,可以逐步实现西水东调、南水北调、黄河北干流水资源西调的布设格局,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区内开发与区外调水、开源与节流,在满足渭河流域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同时,逐步退减挤占的农业和河道用水量,压缩地下水超采量,从重点支流和上中游地区开展试点,逐步降低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提高渭河生态流量保障水平,率先把渭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