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璇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博客,又称网络日记。主要是在网络上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发表文章的分享网站。其中教育类行业使用博客,主要作用是将班级整体面貌呈现给家长、方便教师提供新小班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和分享新小班学生的生活趣事。班级博客能否提供给新型小班家长具有含金量的文章,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关注新小班整体环境。每位家长都会选择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新小班,全方面权衡和对比各个园内班级整体环境。首先,由于幼儿身体抵抗力比较差。小班家长最初关注班级内环境布局,注意班级墙体的颜色、询问是否使用有害物质的油漆和园内绿化分布等问题。其次,幼儿皮肤细嫩。家长会关注桌椅、教具、玩具和地面的安全程度,查看玩具和桌椅是否有棱角,避免幼儿在玩耍和上课时扎伤眼睛或撞伤脑袋。最后,班级内光线问题也很重要。如果遇到阴雨天室外光线阴暗,需要开启灯光。所以,家长担心灯光是否会刺激到幼儿的眼睛。
2.高度重视小班教学质量。家长不希望看到幼儿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所以,家长对于小班教学质量则成为最大关注点。(1)关注幼儿园教育成就和目标。小班家长在班级博客标题栏内寻关于幼儿园具体在本市曾获得哪些奖项和荣誉称号;幼儿园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和小班班级学习氛围等方面考虑。(2)教师教育方法。家长认为幼儿学习程度强弱与教师教育方法、本身素质有关。家长希望教师在班级里教授幼儿丰富的知识、自我生活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兴趣爱好等方面,在平常的生活里希望教师给予幼儿加倍的关怀。[1](3)小班开设具体课程。家长密切关注班级开设课程能否具备全面性,家长希望班级开设特殊的课程——科学实验课、烹饪课、音乐课等。从而为幼儿全方面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严格把控幼儿饮食材料。小班的饮食问题一直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在家不喜欢吃饭,家长担心的问题是幼儿在小班能否安心吃饭、饭菜是否符合幼儿的胃口和营养方面均衡的标准是否达到。由于幼儿园是高密度人员活动区,蔬菜瓜果含有大量细菌,在处理时需特别注意。避免食物不干净,从而吃坏幼儿身体。在食物搭配方面,符合国家卫生局管理规定,合理安排幼儿饮食安全。
1.增强博客在家长心目中的第一印象。班级博客作为宣传班级风采的主要媒介,阅读量与点赞数是对班级文章内容的赞同。因此,增强家长对班级博客好感度至关重要。第一,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分析家长兴趣点。作为家长的角度主要看中的是事实,但绝不能谎报事实、欲盖弥彰。实事求是叙述班级整体情况,大致内容可从学习氛围、教育环境、教育目标等方向出发,达到家长心中所想的理想局面。第二,文章内容及时更新。班级内发生任何情况和园内传达通知,及时告知家长。如同家长置身班级的感觉,知道幼儿在班级内一举一动。第三,文章内容丰富多彩。班级博客专题除本身班级内日常事务和幼儿园具体介绍外,可以增加幼儿时期的内心活动、如何与幼儿相处等人性化专栏。
2.建立老师、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桥梁。班级博客内涵功能是文章评论与交流。文章内容由管理员撰写文字或图文并茂的方式发表在班级博客内,小班家长可随意评论。首先,在教师撰写方面,教师可发表幼儿在班级内的表现,小班家长能够准确认识幼儿学习情况。或者教师可结合自身情况和幼儿实际学习情况,制作教学管理计划和具体内容发表在班级博客内。小班家长能够详细知道小班学习进度与幼儿学习情况。其次,在家长方面,如果遇到家长反映情况,管理员及时通知教师,做到教师与家长犹如面对面沟通。最后,幼儿可将学习心得、最近心情如何朗读在学生专栏内,家长和教师能够时时了解幼儿心理情况。班级博客的建立打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原有的心灵隔膜。
3.分享幼儿在小班生活的点点滴滴。班级博客可预留标题——“我的小小风采”,主要作用是记录幼儿在班级内精彩瞬间和成长足迹。例如,小班家长进入此页面,可寻找幼儿姓名。此专栏里面专门记录幼儿班级内精彩瞬间,第一次挥毫写下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教师将用相机记录此时此刻,最后将照片导入在相对应名字专栏。当幼儿参加儿童运动会时,在运动场上挥洒自己的汗水和跑过百米赛道终点线的激动时刻,教师可将视频上传到专栏。[2]小班幼儿每个时期每件事的生活足迹,希望家长不要遗憾的错过。
4.做好后期听取家长建议的维护工作。班级博客在后期维护工作方面不可遗漏,应设有家长建议专栏,聆听家长对班级的建议。一方面,促进小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在幼儿进入班级前,了解幼儿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等。比如,个别幼儿内向、不喜欢与陌生人说话,教师应密切注意幼儿、与幼儿产生交流。打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师生关系,建立无话不说的朋友关系。另一方面,小班家长可向班级内部提出建议。比如,在饮食方面改变原有搭配膳食,幼儿园内可改善班内幼儿现阶段的营养;在教学方面,小班家长可教师反映,全方面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班级博客在辅助教学方面充分发挥有利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提升一个新高度。改变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转化新式交流思维,为幼儿、家长和教师三者的新型关系架起一座坚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