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青年被规划好的一生

2020-11-19 10:55卫潇雨
看世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旅游团朝鲜人工分

卫潇雨

朝鲜的女性们享受生孩子前3个月、生孩子后5个月的产假,在孩子2岁前,每天还能早1个小时下班、晚1个小时上班,以便在家照顾孩子。

前年,我在北京的酒馆和朋友聊天,听他讲几年前去朝鲜跑马拉松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平壤马拉松,是他仅有的和朝鲜人民直接接触的机会,当时不分国籍,各种人挤在一起庆祝。晚上,他还能从酒店溜出去到KTV唱歌。KTV提供伴唱服务,两个朝鲜女孩进来,客人能拉着她们的手唱。

在他的描述里,朝鲜有种真诚又可爱的氛围。后来我报了丹东市的旅游团,坐火车去朝鲜。

“大背头”和“600工分”

我们的旅游团30多人,年纪最大的是个退伍军人,他的战友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最年轻的是一对大学生情侣,对朝鲜好奇。

分配给我们的导游是个年轻女孩,还不到30岁,个子不高,穿包臀裙、丝袜和高跟鞋—这是朝鲜女性上班族的标准打扮。她的中文很好,还会唱好几首闽南语歌。

火车出发的地方,辽宁省丹东市,和朝鲜只隔了一条河。但导游从来没走出过朝鲜,朝鲜人去外国只有公派这一条途径。

我出发去朝鲜的前一晚,刚好赶上丹东市的国庆烟花秀活动。到了傍晚6时多,孩子们被父母牵着、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往河边走;7时,烟花秀准时开始,而这个时间点,对面朝鲜的灯已经全黑了。后来我才知道,因为电力不足,朝鲜的村民们很少在夜里点灯。

第二天,坐火车进入平壤,会路过朝鲜的田野,在旅游介绍册里,这是“欣赏美丽的朝鲜田园风光”。但我们一行人期望看到更多的东西,偶尔路过的田埂上有朝鲜人在劳动,马上能引起车厢里一阵骚动。车开得不快,农民看到列车会朝我们招手,孩子们跟着车跑,对他们来说,列车是时尚之物。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见到的朝鲜人和在列车上看到的别无二致,整齐贯穿在朝鲜的方方面面—他们有近乎统一的身高、发型和打扮,甚至是说话问好的姿势。2015年,朝鲜颁布了一项指令,要求男性公民效仿金正恩的“大背头”发型,将头顶的头发向后梳,并将耳际的头发刮掉;而妇女同样被要求效仿金正恩妻子李雪主的短发;可以破例不遵守新规定的,是演员。

一个典型朝鲜青年的一生是:3岁后被送到幼儿园托管,每周末能回家生活一天,然后是小学、初中、高中,上午上课,下午学音乐、舞蹈或是体育。当然,这些都是国家出钱,毕业包分配工作。农民一年需要劳动300天,能攒300个工分。如果干得多,一天能拿上好几个工分,村子里最勤劳的女孩被叫作“600工分”。

工分能兑换票,在朝鲜,普通人买东西都要凭票—烟票、袜子票、肉票、高跟鞋票……到了三八妇女节,国家还會供应免费的化妆品。每个人每个月有28斤大米、800克肉和一天一个鸡蛋。我马上在心里做了个计算,按照三口之家,一个月就是两公斤半的肉,差不多相当于我吃两顿火锅。

当地人没有工资的概念,单位发钱叫“生活费”。带我的导游,每个月有相当于人民币2000元的生活费。我们去到了当地人的商场,在朝鲜,商场也分成本地商店和专供外国人的商店,外国人不能在本地商店购物。我在“本地商店”翻开一件大衣的价格标签,发现导游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只够添置两件大衣。

没有韩国,只有“南朝鲜”

朝鲜也有农贸市场,导游把它形容是“资本主义的尾巴”,但是“目前还需要这个尾巴”。这个资本主义的尾巴也不是随时可以开门,每个月只能开4天,因为“天天开的话,农民什么时候挣工分呢?”

一旦结婚,单位给分房子,少生孩子分小房,多生孩子分大房。朝鲜的女性们享受生孩子前3个月、生孩子后5个月的产假,在孩子2岁前,每天还能早1个小时下班、晚1个小时上班,以便在家照顾孩子。生孩子是朝鲜女人的重要工作,如果谁能生8个孩子,还能获得“英雄母亲”的光荣称号,和“共和国英雄”“劳动英雄”一起享受英雄称号。

而隔壁,韩国的生育率已经跌破了1,相当于平均每个韩国女性生不了一个孩子,隔着三八线划出来的两个国家形成了巨大的鸿沟。在朝鲜,“韩国”也是违禁词,他们的统一称呼是“南朝鲜”,并且下一句是“希望他们早些回归”。

令我意外的是,朝鲜人不避讳谈论他们的“南朝鲜”,街道上到处能见到韩国的产品,三星的标志出现在空调上。朝鲜的国家地图覆盖韩国,没有中间那道国境线,导游说“实现国土统一的地图,我们朝鲜人民盼望着”。她还现场唱了几首朝鲜语的歌,表达渴望团圆的情感。即便作为一个游客,面对这样的情景多少有点动容。

导游很乐意提起韩国的话题:至今,统一大街上建了4万套住房,“等着南朝鲜的人民过来,希望等着朝鲜实现国土统一的那天”。

我们去到板门店,导游介绍去年金正恩和文在寅的会面,那条分界线,他们“踩过去踩过来”,现在“当然我们不能踩过去踩过来,要隔着50米看,但是我们相信来看的人多了,总能踩过去踩过来”,希望“未来这条分界线总会消失,我们朝鲜人民欢迎这一天”。

而另一面,是他们对于美国的态度。朝鲜的博物馆严禁拍照,可能是因为内容太刺激。我们参观的抗战博物馆,挂着一幅美国士兵的照片,他正被两个朝鲜士兵架住跪在地上,脸上还带着血迹,腿看起来也伤得不轻。讲解员激情昂扬地介绍,这个美国佬“为保住自己的一条狗命死命逃跑,但是被我们的人民军战士活活抓获了”。

在车上,导游介绍“三八线”,是“把美帝国主义从38度线往南赶了12公里”。我们开车的途中,有一小段超过了38度线,这叫“雄赳赳气昂昂开过38度线”。

一场盛大的演出

尽管到了朝鲜,游客也是住在外国人专用的酒店,搭地铁时坐在外国人专用的车厢。我们不能和当地普通人交流。当地人从朝鲜的其他地区进入平壤,需要申请,类似我们进入朝鲜需要签证。

外国人在朝鲜旅行只能跟团,每个旅行团的行程大同小异,其中有几个必需的项目,都是参观。

我们被带着进入一个村子里,先参观幼儿园,然后是村民的房子。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在跳舞,我们的旅游团走得太分散,最早到的一批已经看完了跳舞,最晚一批过去的时候只剩下尾声。老师语气温柔地问孩子们:“要不要再跳一次呀?”孩子们鼓着手说好,于是又跳了一次。等下一批旅游团过来,孩子们可能还要重复一次舞蹈。

接下来,导游又带着我们进了专供游客参观的房子。男主人在客厅等着我们,用中文介绍,这房子里的一切都是国家分配的,从房子到冰箱、电视、台灯、床单,并感叹自己生活幸福。20多个游客挤到他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有人打开了冰箱,见里面真的有食物,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们被带着进入的另一所学校,从进大门开始,操场上有男孩在踢足球;宣传栏前有几个学生围着看报纸;走上樓,楼梯拐角女孩在谈论物理题,她们都很漂亮。走进最大的教室,台上有孩子们在表演,从唱歌、跳舞到手风琴、钢琴,1个多小时的演出,看起来都很完美。导游在旁边介绍,朝鲜的孩子们都要学习才艺,孩子们不仅成绩好,也要身体好。

走出表演厅,我看到那几个讨论物理题的女孩还在,并且还在讨论同一道电荷的题目。这出“朝鲜孩子学习、生活很幸福”的剧目,令人印象深刻。

这里的一切多少有些梦幻,比如朝鲜人引以为傲的科学家大街和科学家大楼,导游说这里住了平壤的科学家、音乐家和艺术家。在她的形容里,科学家们都住在一栋大楼,晚上还能交流学术问题。有个团员来找我借相机,“你的镜头可以拍到他们的屋子吗?”

据他观察,科学家大楼的阳台没有挂衣服,窗户都关着,还拉了窗帘。我们把手机放大到最大尺寸,没能看清屋子里到底有没有人。

即便去了朝鲜,我觉得和站在对岸的丹东看这里,比起来只是缩短了观看的距离,并未能和朝鲜人更深入地交流。作为游客,我们被允许搭一站地铁,地铁最深的地方有120米,相当于40多层楼的高度。搭电梯下去的时候,对面正有朝鲜人搭电梯上去,像回转寿司店转着圈给人们展示的食物一样。旅游团有个阿姨举着手机,把图画放大,拍摄他们每一个人的脸。对面的人看起来也习以为常了,不动声色地看着我们。

我们被要求随时跟着导游,只有一次例外:在中朝友谊塔,我们可以自由参观。我没有登上那个高塔,而是沿着广场一路走,后面有一条河。在河边,我看到了3个蹲在地上抽烟的男人,他们被太阳晒得很黑,个子偏矮,脸上有岁月赋予的褶皱,不像被展示的朝鲜人一样帅气漂亮。看见我走近,这几位朝鲜人骑上自行车溜了。

旁边有两个高中生趴在栏杆上看河,我靠近他们,和他们一起趴了一会儿。

河边风很大,对岸是朝鲜的广场,再向远延伸,是中国的丹东市。我和两个朝鲜高中生一起,吹着从丹东过来的风。

猜你喜欢
旅游团朝鲜人工分
东北沦陷期朝鲜人文学与东北作家群文学主题比较
论日帝“满蒙”政策制造民族隔阂的惯伎及其危害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人移民情况概述赵
送通知
误入古堡
近代在津朝鲜人概述
跟美女出游
参加旅游团的共有多少人
俱乐部活动不应记工分
团员过组织生活不应记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