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礼貌”的好观众

2020-11-19 10:55何任远
看世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音乐家贝多芬

何任远

周末参加一位朋友在深圳策划的音乐季开幕式,皆因今年恰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曲目安排几乎清一色是贝多芬的室内乐作品。在蛇口海边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建筑物,好像一个完全浮在水面的大船那样。这建筑是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槙文彦在中国的唯一作品。

每一次去深圳,都感受到文化生活国际化的一面。就好像这个周末一样,艺术中心的文具商店里卖的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衬衫,音乐厅里坐着的是世界各国居住在深圳的观众,舞台上坐着的是海归回来的演奏家,在国际学校就读的小学生说着几乎跟美国人毫无分别的流利英语……

难以想象,40年前深圳蛇口一帶还是山岗和农田,如今已经成为我去过的国内最国际化的地方。有国外音乐评论家赞叹,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古典音乐市场,这里的琴童基数和年轻音乐爱好者的狂热程度,让所有世界主流音乐经纪公司垂涎三尺。

3年前,我跟一个德国朋友到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意大利歌剧。朋友再三叮嘱我一定要穿得整齐得体,还试图让我戴上蝴蝶结。结果到了现场,这位德国人看到北京当地观众随意的装束,还是吓到了。当然,更让他感慨的是,中国观看古典音乐演出的群体比在西方年轻得多。在欧洲和北美,交响乐厅和歌剧院成为了“白头人场所”,几乎看不到年轻脸孔。美国左翼杂志Vox甚至把贝多芬视为“年老有钱白种男人”的音乐,是要被清算和打倒的对象。

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国力迅速上升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让欧洲大量音乐家蜂拥进入美国,犹太音乐家更是占了半壁江山。由于唱片业的腾飞和广播的普及,美国的交响乐团和歌剧院也从中受益,从欧洲人看不起的“乡巴佬乐团”走向世界前列。就像克利夫兰这样小规模的城市,也诞生了世界级的交响乐团。在当时不少欧洲音乐家抱怨,美国观众穿着不整洁,美国暴发户们除了满腔热情地鼓掌之外几乎什么音乐的精妙之处都不懂。而眼下,美国当年的观众景象仿佛在我们这边重现。

好几年前,我还是对音乐厅里一些国人的“不礼貌”举动,譬如乐章之间鼓掌、在演出途中拍照,或者演出时聊天这些行为大为光火。当然,这也是大众接受和欣赏一门陌生艺术的必经之路。实际上,在两百年前,贝多芬作品首次上演的时候,以贵族为主的观众们也从不正襟危坐,而是该聊天的聊天,该吃东西的吃东西。随着交响乐和歌剧在西方城市的中产群体里普及,人们制定了更加严格的音乐会观看规范,比如在音乐会中途不能吃东西,不能聊天,整部作品结束前不能鼓掌等。

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等人的作品,从贵族宫廷向中产市民普及,原本应该是让严肃音乐显得更加亲民才对。然而,本来让城市文化生活更加规范的这些规定,在今天看来也许变得过于精英主义了,而貌似混乱无序的状态,其实更是酝酿新事物的肥沃土壤。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音乐家贝多芬
浅析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
贝多芬只有一个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音乐家石膏像
“没良心”的贝多芬
听点古典音乐
白岩松与刘雪枫对谈:古典音乐与我们的生活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小小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