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乔
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汉荣背靠着高校基建开发的“大树”,甘愿被多家建筑公司“围猎”,人民币、美元、钻石均收入囊中,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张汉荣反省道:“我一直拿‘不损公利来自我安慰,为自己寻找解释空间和宽恕理由,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不损公利,只是给自己穿上了一件皇帝的新装。”(6月17日《检察日报》)
丹麦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家喻户晓,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这个童话故事自1837年首次出版,距今近200年了,遗憾的是至今还有人在演绎这个荒唐的故事。
说张汉荣愚蠢,可他很“聪明”,为掩人耳目、自欺欺人,他形成了一套“受贿经”——钱少自己收,钱多让别人代收,一手收钱,一手违规决策,收钱多,办事少,只谈人情往来。说他聪明,但他又很愚蠢,他愚蠢到连一个党员干部的党性都丢了,连“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都没弄明白,自以为有了“受贿经”、奉行“不损公利”就可以逃避党纪国法的制裁,那可是大错特错,是假聪明真愚蠢。
如果放任自我意识的膨胀,无论自以为作案多么隐蔽、多么狡猾、“理由”多么充分,最终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如有的腐败分子只收熟人的钱,有的只收物不收钱,有的一面大肆收受贿赂,一面又扮演节俭的“清官”形象,还有的在职时为“老板”提供“方便”,等退休后收受贿金。为了谋取个人的不法利益,可谓绞尽脑汁、使出各种伎俩,但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腐敗分子所谓的“不损公利”是真的吗? 张汉荣收受的巨额钱款,哪一笔不是权钱交易得来的,其丑恶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还透支了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是典型的损公肥私。
“皇帝的新装”反映出少数党员干部侥幸心理、补偿心理作怪,折射出少数党员干部党性丧失,“三观”扭曲,贪婪无厌,金钱至上。同时也暴露了少数单位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权力失控,进而滋生腐败。
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必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防腐拒变。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特有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守住底线,自觉廉洁自律。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零容忍、全覆盖,让腐败分子没有藏身之地,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皇帝的新装》是一个可笑的童话故事,但出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热衷穿“新装”的“皇帝”们,应当值得我们警惕,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充分认清形势,把思想从严、监督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落到实处,让自作聪明的“皇帝”们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没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