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欣, 王广东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学员五大队研究生队,天津 300161;2.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天津 300161)
近年来随着我国以“下饺子”般速度建造新式军舰,退役舰艇的处理成为一大难题。许多处理方法在发挥退役舰艇运力潜能方面还比较有限,需进一步扩展使用思路。由于国家利益进一步向海上扩展,解决领土争端、维护海洋权益、进行军事斗争准备正日益成为突出的问题。为捍卫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维护海洋权益和拓展延伸国家利益、充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同时促进经济建设和海洋开发事业,必须发展强大的海上投送力量,利用退役舰艇改装构建海上保障平台是一种新思路。海上保障平台是在退役舰艇加改装基础上,充分发挥退役舰艇运力潜能,可在平时武器装备和补给物资按建制预先储备、战时输送部队和重装备的平台,也是一种可以实现对领土争端问题的界定、实现对海上维权行动的保障等多功能的平台。
对退役舰艇改装运用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将退役舰艇改装为特定单一功能船进行使用:文献[1]中将退役舰艇通过绿色再制造改装为公务执法船,可解决公务执法船严重短缺问题;文献[2]中从船艇选型、部署、运用及配套建设等方面将海军退役舰艇改装为陆军船艇进行使用;文献[3]中论证了退役舰艇改装为海监船进行使用的现实基础。对海上保障平台的研究,其来源基本是从民船改装而来,如文献[4]中对基于SOA架构的国家海上搜救环境服务保障平台进行研发,解决当前海上搜救环境服务工作的需求;文献[5]中对海上平台相关保障设施建设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船舶和平台通航安全保障体系架构;文献[6]中提出一种创新型海洋平台的概念设计,并利用半潜式海洋平台设计了海上基地。专门研究如何利用退役舰艇改装构建海上保障平台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建设海上保障平台的需求入手,借鉴了外军主要是美军在海上保障平台应用于海岸后勤的情况,根据我国亟需的几种任务样式构想了数种改装模式,得出增强退役舰艇改装能力的对策方法。
从需求角度分析,解决东南海领土争端需要依托海上保障平台“流动领土”功能,维护海洋权益需要依靠海上保障平台“机动保障”功能,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需要依靠海上保障平台“中继投送”功能,不仅如此,建设海洋强国还要大力缩短和发达国家在海上保障平台上的差距。
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一直没有平息过,越南、菲律宾等国均以不同方式主张过其在南海的利益,通过派遣军舰侵入我领海、驱逐我渔船等手段挑战我领海主权、侵占我岛礁。在这些有争议的海域,我国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来维护我国的岛屿权益,开展全面宣示主权的标志性活动,积极采取行动来实现强化管辖,为达到这些目的,就要充分利用海上保障平台的“流动领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彰显我主权,发挥退役舰艇资源的巨大潜力来构建具备补给、救护、抢修等功能的海上保障平台,使各种保卫领土的行动师出有名,并且依托海上保障平台的各种保障功能实现巡航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实现对南沙群岛的实地勘测,全面掌握南海诸岛的水文、气象、地理、资源等信息,确保我国在南海领土争端中保持主动权。
近年来,我国东海南海方向上的油气开发、渔业生产、海上执法等活动频繁遭受干扰,有时甚至出现激烈对抗,海上维权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如越南在“981”钻井平台问题上对我国发难,菲律宾在 2013 年向国际仲裁法庭提交诉讼案等[7],都为我国在新形势下维护海洋权益问题提出了严重挑战。在海上生产执法活动中,由于远海保障手段不足,相关船艇生活生产物资难以得到及时持续有效补给,海上伤病员难以实施快速救护,受损船艇应急拖救抢修也十分困难。发展海上保障平台将可为未来应对复杂的海上安全形势,组织大规模长时间生产和执勤活动保障提供有效手段,较适合当前海洋维权特殊斗争形式需要,既可减少直接军事冲突,又可为油气开发、渔业生产、海上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军事斗争焦点也在海上,必须进一步把海上军事斗争在战略全局中突出出来。为保障打赢主要来自海上威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当前应加紧做好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构建具有综合保障功能的海上保障平台,发挥海上保障平台的“中继投送”功能,依托海上保障平台提升登陆作战和岛礁攻防作战保障能力建设,解决好部队重装备输送、岛礁卸载、靠泊补给、直升机中继、伤病员救护、舰艇抢修等短板弱项。提前布局海上保障平台,需要以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协作攻关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家和军队各种海上运力资源,提升近岸、深海和岛礁环境条件下的部队支援保障能力,随时为部队海上投送提供足够保障。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特别重视海上安全,在维护国家利益、拓展国家利益方面,形成了体系完备、力量充分的海上保障平台体系,如美国的军事基地几乎遍及全球,不仅有以陆港保障平台建立起的海外基地群,还有以海上基地为基础建立的新型海上保障平台。由于我国国家利益向外拓展的步伐迅速加快,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在海上安全体系建设上较大的差距,更需加大对海上保障平台的研发,充分挖掘和利用退役舰艇资源的国防功能潜力,通过必要的改装和系统的综合集成,构建具有模块化组合化特征、保障功能完备的海上保障平台,实现国家利益从近海向远海的拓展,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基础。
退役舰艇可以改装为靶舰用来检测武器性能,可以改装为海警船来进行海上执法,可以送到院校用作教学舰实操平台或送到地方博物馆进行国防教育,也可以回收拆解后再使用部分零件,或是直接沉入海底成为人工珊瑚礁。利用退役舰艇改装来完成战时和应急运输,是解决海上运力问题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应立足于现有的退役舰艇运力及改装建设情况。
利用退役舰艇加改装的优越性体现在投入少、周期短、成效明显等方面。一方面,利用退役舰艇改装的费用仅限于对退役舰艇实施加装改造和试验验证,经济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海上保障平台的功能效益,如果采取新造装备的模式,建造与养护成本将极为昂贵,这样做可以避免资金浪费。另一方面,利用退役舰艇改装促进了集成技术发展。海上保障平台依托多艘退役舰艇改装构建而成,有较为成熟的改装技术为依托,利用相应的多浮体集成作业模式和多浮体靠泊衔接技术对整个保障平台体系进行设计,创新发展水平较高。最重要的是,利用退役舰艇改装可以充分发挥退役舰艇的潜能,为未来我军的远征作战、跨海作战等远海战争储备力量,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
随着我军大量新造舰艇服役,退役舰艇数量逐年增多,我军退役舰艇的来源主要是海军舰艇部队,其次是陆军船艇部队和空军船艇部队。对退役舰艇的利用受限于体制机制、法规体系、建设管理、综合保障、方案预案、改装成本高等客观条件,改装相对较为困难。
2.2.1 退役舰艇受限于战备和保密要求,改装数量
和规模难以扩大
舰艇在退出现役后,往往要进入特定港口和维护基地待命,这是为了保持战备状态和应对未来战争需要,由于新造一艘军舰成本较高,往往会对退役舰艇采取封存和保养维护的措施,这样既可以随时转到一线作战,又可防备不时之需,节省重新建造军舰的大量财力与时间;不仅如此,由于军舰涉及的军事秘密较多,退役军舰的改装过程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武器对抗体系、装甲防护结构、建造材料工艺泄密,属于我军严密管控的范畴,这就限制了对退役舰艇的改装利用数量和规模。
2.2.2 退役舰艇改装经济效益不高
虽然我国作为造船大国,船舶建造、维修设施完善,生产改装能力较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已形成规模[8]。但退役舰艇船体老旧、配套设施差,改装使用后的安全隐患难以有效克服,对退役舰艇改装的审批流程繁琐时间过长,与地方造船企业追求时效的矛盾突出。要实现退役舰艇改装的成本已经远远超出改装后的使用经济效益,而且我国正大力推行新造民船贯彻国防要求,许多新造民船已能满足国防动员要求,地方造船企业改装利用退役舰艇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2.2.3 退役舰艇性能和设施不匹配,改装效果不佳
舰艇设计的行驶速度一般较高,驱逐舰甚至可达到36节以上,改装为他用如海警船、执法船后,由于海上日常巡逻或执法过程中需要频繁加速、减速、制动和碰撞,这对舰艇的动力系统损伤较为严重,实际改装使用中功能不匹配的现象较多。而且,退役舰艇的生活设施大多较差,供船上人员生活、休息、娱乐的设施较少,且缺乏配套的补给设施和舱室,改装作他用后,难以满足船上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改装效果不佳。
2.2.4 退役舰艇动力装置拆解难度大,改装成本过高
退役舰艇中尤其是海军的核潜艇等,处理难度高、耗资巨大,世界上发达国家主要对核潜艇进行海上处理、荒港停泊、荒漠处理等,由于核潜艇等经过数十年的运行,反应堆舱累计了大量的裂变物和产物,无害化处理涉及到反应堆舱的清洗、去污、拆解,在运行、维修和退役活动中还会产生和累积大量的废液和固体污染物,简单处理方法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从而留下安全隐患。需要投入大量科研资金和力量进行核废料、核反应堆装置及相关设备的安全、彻底、稳妥处理,耗资巨大。
我军关于海上保障平台的研究应用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9]。迄今为止,先后开展了民船海上输送、无码头卸载、舰船补给、海上医疗救护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相应的技术经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加强海上保障装备建设、做好海上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坚持依靠现有运力、发展潜在运力的模式。充分利用退役舰艇资源参与海上保障任务,这既是避免重复建设,也是弥补建制力量不足的有效手段。
2.3.1 以需求为牵引加强退役舰艇改装模块化功能
海上保障平台应以海洋维权行动综合保障、岛礁攻防作战支援保障及大规模海事救助需求为牵引,构建海上补给、物资存储、伤病员救护及后送、战损船艇拖救抢修等功能模块,解决我军在相关领域装备缺乏、手段落后等问题。海上保障平台建设采用模块化、组合化形式,以便更好适应海上综合保障内容复杂、情况多变的现实情况,进一步丰富我军海上综合保障的编组运用模式。海上保障平台建设所运用的无码头装卸技术、海上装备卸载过驳技术、伤病员医疗救护及后送装备技术、舰船改装等技术,既为解决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可为我军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
2.3.2 发挥两用性能提高退役舰艇军事经济效益
海上保障平台主体建设基于使用退役舰艇,利用退役舰艇改装构建的海上保障平台不仅造价低,而且在执行任务时可直接由国防动员专业力量实施,相比新建装备,减少了人员编制及其培训、教育等各项费用。完成保障任务后,可将这些退役舰艇再次使用,同时,退役舰艇经过加装改造或功能预置后,可拓展其适用范围,提高作业能力,在承担军地任务同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既可发挥退役舰艇满足现实海上保障需求的功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上运力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生产。
2.3.3 完善退役舰艇改装各类功能促进相关技术发展
完善海上保障平台的各类功能,使之促进退役舰艇改装技术发展和军民两用船舶发展。战时输送建制部队和国家应急输送的特殊性及相应的海运技术要求,对退役舰艇进行装载布局、浮态稳性、耐波性等总体设计和性能校核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退役舰艇改装使用存在的问题,研究舱室改装、结构加强、船舶系统改装、设施设备加装等退役舰艇改装技术,满足退役舰艇在总体性能、车辆运输安全、人员安全与生活保障、战场适应性等方面问题;按照便于快速批量改装的要求,研究标准化改装技术,构建退役舰艇改装技术与标准体系。
海军退役舰艇类型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战列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潜艇救援舰、布雷舰、反水雷舰艇、两栖登陆舰等;陆军退役舰艇类型主要包括交通艇、登陆艇、侦察艇、巡逻艇、运输船和工程作业船等;空军退役舰艇类型包括侦查艇、登陆艇、海上抢修船等。结合这些退役舰艇的不同特点和功能进行编组排列,改装为海上保障平台,形成不同形式的作业系统,实现多种海上作业功能。设想移动国界线模式、海上维权保障模式、登陆作战保障模式、海上搜救模式这四种主要的海上保障平台改装模式。
移动国界线改装模式:主要针对南海领土争端处等特殊环境下的主权宣示和相关海上作业,实施为各种类型的战机提供快速起降的保障能力,兼具机场、后勤基地、浮式码头等多种功能,不仅能起降飞机,还能发展为生活休闲基地和旅游度假基地。选用4艘5 000 t工程作业船、2艘10 000 t运输船、2艘拆除火力系统的3 000 t两栖登陆舰、2艘拆除火力系统的500 t两栖登陆艇、1艘拆除火力系统的巡逻艇、1艘拆除火力系统的侦察艇,构建海上捕捞作业和巡航系统,见图1。平台作业区设置在距岛屿海岸50 km以外的海域。在作业区内,主要由海上浮岛平台起降飞机进行远海巡航。
退役舰艇在平台体系中的作用分析:两栖登陆舰作为从大型运输船向作业区进行驳运的装备,登陆艇作为岸边作业区的快速驳运船,巡逻艇、侦察艇平时作为捕捞船使用,战时作为巡航船使用。
可行性分析:对选用的退役舰艇应拆除明显的武器火炮系统以增大装载面积,只保留必要的装甲防护并且加装相应的吊装设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降低敏感程度。平台采用移动国界线模式时,可为海上巡航构建保障作业系统,可实施伴随保障,承担靠泊补给、物资卸载、应急维修等保障任务。
图1 移动国界线改装模式
海上维权保障改装模式:主要针对大批量船艇在远海长时间执勤作业时的综合保障需求,对担负东海南海维权任务的渔船和执法船实施靠泊补给、伤病员救护和受损船艇拖救抢修等保障。选用4艘5 000 t工程作业船、2艘10 000 t运输船、2艘拆除火力系统的500 t两栖登陆艇、1艘拆除火力系统的鱼雷艇、1艘拆除火力系统的导弹艇、1艘6 000 t潜艇救援船和1艘交通艇,构建海上维权保障作业系统,见图2。设置受损船舶拖救、受损船舶抢修、伤病员救护、船艇靠泊补给、穿梭运输、二次补给、人员换乘、通信指挥和生活保障等多个功能模块。
图2 海上维权保障模式
退役舰艇在平台体系中的作用分析:两栖登陆艇作为岸边作业区的快速驳运船;鱼雷艇、导弹艇平时作为人员换乘船使用,提供一定量的物资补给;潜艇救援船作为受损船舶拖船使用,由交通艇提供伤病员快速转运。
可行性分析:对选用的退役舰艇应拆除明显的武器火炮系统以增大装载面积,只保留必要的装甲防护并且加装相应的吊装设备,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降低敏感程度。平台作业区设置在维权行动区附近。平台采用维权保障模式时,可在深水开阔海域构建维权保障作业系统,主要对担负海上生产的渔船和工程船队、担负海上维权任务的执法船队实施伴随保障,承担靠泊补给、物资储存、应急维修、伤病员救护等保障任务。
登陆作战保障改装模式:主要针对登陆部队输送和后勤保障需要,实施重装备过驳、岛礁卸载、伤病员救护和舰船拖救抢修等保障。选用4艘5 000 t工程船、4艘3 000 t两栖登陆舰、4艘500 t登陆艇、4艘10 000 t运输船和2艘交通艇,配属2艘栈桥渡船、2台直升机,构建岛礁攻防作战保障作业系统,见图3。设置穿梭运输、重装备过驳、二次补给、岛礁卸载、伤病员救护、受损船舶拖救、受损船舶抢修、人员换乘、通信指挥和生活保障多个功能模块。
图3 登陆作战保障模式
退役舰艇在平台体系中的作用分析:两栖登陆舰作为从大型运输船向作业区进行驳运的装备,配合登陆艇和栈桥渡船实施岛礁卸载,同时栈桥渡船也可作为受损船舶拖带、抢修船,提供人员换乘功能,交通艇和直升机提供移动通信指挥平台作用。
可行性分析:退役舰艇不必拆除武器,但应加装相应的吊装设备。平台作业区设置在岛礁附近。平台采用登陆作战保障模式时,可在东、南海相关岛礁附近构建攻防作战保障作业系统,在我已夺占岛礁并取得制空制海权条件下,实施海上过驳卸载,靠泊滚装输送舰船,向岛礁过驳卸载重装备,保障物资人员快速上岛,并为担负岛礁攻防任务的作战部队和担负海上支援任务的民用船舶提供海上补给、伤病员救护、舰船维修等综合保障。
海上搜救改装模式:主要针对发生重大海难事故和舰船战损撤离时的大规模人员救生和受损舰船救援需要,实施人员救捞撤离、应急医疗救护、舰船援助拖救等保障。选用4艘5 000 t工程船、2艘拆除明显武器系统的6 000 t潜艇救援舰、2艘10 000 t运输船、2艘拆除明显武器系统的3 000 t两栖登陆舰,配属1架直升机、1套舰船援救设备,构建大规模海事救援作业系统,见图4。设置伤病员救捞、受损船舶拖救、人员换乘、通信指挥和人员生活保障等多个功能模块。
图4 海上搜救模式
退役舰艇在平台体系中的作用分析:两栖登陆舰加装舰船救援设备并配属直升机作为大规模海事救援主平台使用,实施伤病员救捞、人员换乘;潜艇救援舰作为受损船舶拖救船使用,同时可提供一定通信指挥移动平台功能。
可行性分析:对选用的退役舰艇应拆除明显的武器火炮系统以增大装载面积,只保留必要的装甲防护并且加装相应的吊装设备,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降低敏感程度。平台作业区设置在事故地点或战损舰船附近。平台采用海上搜救模式时,可为我国东、南海海事救援构建保障作业系统,主要对重大海上事故和舰船战损撤离时的大规模人员救生和受损舰船救援实施伴随保障,承担人员救捞、医疗救护、舰船拖救等保障任务。
对利用退役舰艇改装构建海上保障平台的研究要进一步从体制机制、建设管理、方案预案、综合保障、法规体系等方面加强。面对愈发复杂激烈的海上维权形势,应以全面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任务为牵引,紧紧围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海上投送力量建设和运用研究,合理规划舰艇退出和再利用过程,充分发挥退役舰艇运力潜能,不断提升海上综合保障能力,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伟大目标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