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田玉“光感”鉴定方法的应用

2020-11-19 02:29郑思俊
天工 2020年3期
关键词:玉质光感玉料

文 郑思俊

当前,珠宝玉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珠宝玉石的品质和原生态是他们价值的代表,品质和价值是成正比的,品质越高则价值越大。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珠宝玉石,如何在这数以千计的珠宝玉石中找到有真正价值的,显得尤为重要。

一、玉石光感鉴定方法概述

光感,是一个较少被提及的概念,它是指玉石在光线照射下所呈现出的折射及反射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光线从空气传播到玉石上,一部分继续进入玉石,一部分被弹开,由此产生的视觉效果。

观察和田玉的光感一般有三个作用:

1.判断原石修型与否,借光而看,未修型的原石光线在表面流转自然,过渡流畅,无突兀感和不合理的棱角。

2.判断皮色真假,真皮在光下反光柔和,而假皮干涩晦暗。

3.判断玉质,进而推论产地。

二、光感观察方法的使用

行话说“灯下不看玉”,是讲灯光会影响人对玉石颜色的判断,比如,和田玉柜台一般采用白光灯以突显玉石的白度,翡翠、南红有时会用暖光灯来提色,在观察和田玉光感时,最好在柔和的自然光下进行,如果条件不允许,室内灯光也可以,灯光对光感的影响并没有对颜色的影响那样大。

观察光感,无非以下两种形式:

1.静观

玉石是一种半透明物质,光线在玉石内会发生折射,看一看光线射入玉石的深度,即“吃光度”,就是玉石能够容纳多深的光线,吃光度这个概念很重要,后面笔者会详细讲。

光线在玉石表面也会发生反射,由于玉石表面不像玻璃那样光滑,所以这是一种漫反射,漫反射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种油脂般的光芒,这就是我们视觉能看到的“油润度”,这种视觉油润度已经成为玉石审美标准之一,而“玻璃光”正在逐渐被市场摒弃,不少刚开始玩玉的朋友有一个误解,会把抛高光后看起来锃亮的玉器当作是“油润”,其实油润感不是刺眼耀目的“亮”,而是柔和内敛的“光”。

2.动察

将玉石与光源呈45度角,并缓慢转动,看光线在玉石上流动的流畅程度,这主要用于判断皮色真假和修型与否,注意不要从背后打灯或侧面打灯,那是观察瑕疵和结构的方法。

三、光感与玉质的关系

光感,能够很好地体现玉质,它与和田玉的糯性、老熟度、致密度紧密相关,这里讨论的是经过打磨的成品玉器的光感,即玉石加工后露出来的“肉”,毛料和籽玉原皮不在讨论范围内。

1.吃光度体现了玉料的糯性,反映了老熟度。

在同样光线的照射下,吃光度不同就决定了和田玉的视觉感受:

(1)吃光浅,光线射入深度不够,几乎就是停留在表面进不去,视觉上相对生、瓷。

(2)吃光适中,视觉上是一种油、糯的感觉。

(3)吃光深,光线射入内部很多,视觉上相对是水、透感觉。

对应不同玉性的玉料,就可以得出判断玉性的一个标准,不吃光不好,吃过太多也不好,不深不浅才是老熟,这与玉石的交织结构有关,至于吃光多深才是适中,有人说是2mm,这个不可测量,只凭个人体会。

糯性、老熟度是很多资深玉友追求的境界,和田玉追求的就是油糯感,完全不吃光的如瓷器,吃光太多的如玻璃,都不是和田玉的理想玉性,我们常说的羊脂玉正是这种像羊油一般似透不透、内含丰富的感觉,不仅是玉石,就连核桃、菩提、紫檀、橄榄等文玩的包浆,都是在追求这种吃光适中、宝光内蕴的美感,这也符合了国人含蓄的审美心态。

此外,吃光度还受玉石体积和薄厚的影响,越小越薄的玉器,在光线下越显得水透,所以当见到一块比较薄的玉牌,打光即透,我们不能简单判定它是青海料,还应视具体情况斟酌而论。

2.油润度体现了玉料的致密度

密度越好看上去就越油,密度不够,则油润感略欠。这是很多玉友的共识,细密的料子打磨出来是一片润泽,油乎乎的光感,相反密度不太好的料子再怎么打磨,看上去也显得粗糙干涩。为了形象化,我类比豆腐这一食物来解释:

豆腐经过冷冻,分子间隙变大,密度变差,所以同样一刀下去,豆腐是光滑的,冻豆腐则千疮百孔,其实玉石打磨后的表面也是这样,只不过这些坑洼很小,肉眼看不到,而因此反射的光感却能被我们的眼睛捕捉,进而感受到油润与否。对于一些密度不好的料子,很多人习惯抛高光遮掩,比如,粥状结构的韩料,只能抛高光,做哑光根本不能看了,可即便做了高光,由于其本身结构粗糙所呈现出来的光感也是死板的,亮虽亮,但不够油润,而是一种蜡状的光泽。

四、光感与产地的关系

不少玉友判断玉石产地时,着急从微观下手,或用放大镜看毛孔,或用手电筒看结构,试图找出网上帖子里所说的“颗粒状”结构以此证明是俄料。现在假毛孔的作伪水平非常高,成品特意只留一点点毛孔,用来仿籽料的俄料也不会太差,根本看不到松散的“颗粒状结构”,在结构和毛孔皮色都无法判定时,我们需要的就是“光感”。

其实光感与产地并无直接关系,光感受很多因素影响,而光感能够体现玉质,玉质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产地,所以光感与产地之间也有踪迹可循,我们常说青海料“透”,俄料“瓷”,正是在描述所见的光感。撇开新疆山料和韩料等玉料,本文讲一下市场上主流的,也颇具代表性的俄料、籽料、青海料:俄料吃光浅,糯性不佳,油润度一般,密度不佳;籽料吃光适中,糯性好,油润度很好,密度高;青海料吃光深,糯性不佳,油润度一般,密度一般。

那么,结合吃光度、油润度,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光感—玉质—产地”的一个大致结论,如下表:

产地 俄料 籽料 青海料吃光 浅 适中 深玉性 僵 糯 嫩油性 干 油 干

以上是对各产地的整体玉质逐一评述,我们根据文化传统和审美需求,为玉料定义了各种标准,然而各花入各眼,有人就喜欢青海料的水嫩通透,有人就喜欢俄料的亮白厚实,没有一种玉石可以被一票否决,只是不同玉料对应不同特性,又对应了不同的市场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产地并不能完全决定玉质,同样,只凭光感也不能完全判定产地,在相同的产地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玉性,比如,玉龙河里的籽料,有润泽的、有又干又僵的、有比俄料还要瓷白很多的;再比如有的老坑俄料,光感柔和舒服,吃光度适中,所以经常被做假毛孔冒充籽料销售。故,辨识玉料产地,光感是视觉上的分析,还应结合毛孔、皮色、结构等因素综合评判。

和田玉的“光感”,既是识玉断玉的“术”,也是品玉赏玉的“道”;光感是对玉性的微观探索,也是对玉性的宏观把握,折射反射之间,玉质尽显,产地明辨。可以叙说的还有很多,在此只作启蒙之用,对光感的理解还应建立在大量经手实物的基础上,上手过万件,对玉性、光感定有所悟。

猜你喜欢
玉质光感玉料
石性与玉质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光感和声感的辅助冲便器装置
秀秀台
卡姿兰光感气色胭脂透现光晕粉颊 让你气色飞扬
中国玉文化的玉质美和玉德美
常化浓妆 易被晒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