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怡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0017)
湿疹是一种由各种内在或外在因素引起的红斑、炎症性的皮肤疾病[1]。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慢性、亚急性和急性三期,临床上常以急性期的皮损和丘疹为主,此阶段具有渗出倾向,而在慢性期则肥厚、浸润,以苔藓样变为主,病情容易反复发作[2]。湿疹患者常会感到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而起皮疹多具有多形性,且呈对称分布[3]。湿疹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但与大量的炎性因子及细胞因子多环节、多因素作用具有重要联系[4]。有相关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在机体免疫性疾病及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哮喘等相关免疫性变态反应的病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该类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IL-23、IL-17均同时发挥了不同细胞亚群的免疫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而他扎罗汀诱导基因(TIG2)蛋白首次发现是在银屑病患者的受损皮肤中,且相关研究证明TIG2蛋白具有巨噬细胞的特性,且在其体外存在特异趋化的未成熟的突状细胞,故在相关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而湿疹作为常见的免疫性变态反应疾病之一,有关于IG2蛋白、IL-23和IL-17等因子与湿疹患者之间的联系的相关研究较少[7]。本研究检测湿疹患者的各免疫指标成分及含量水平,分析TIG2蛋白、IL-23、IL-17的表达对湿疹患者的诊断及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55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上湿疹的明确诊断标准[3];②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③无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或近期内存在感染性疾病患者;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②治疗前存在皮肤真菌感染;③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患者或近期内存在感染性疾病;④近半个月内接受过其他免疫抑制调节或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近一周内服用抗组胺类药物;⑤孕产妇或哺乳期女性。按照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标准[8]将其分为轻度组50例、中度组52例和重度组53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丘疹、皮疹、瘙痒等症状。选取5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各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检测方法抽取所有受检者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予以离心处理5 min后(转速3500转/分),留取上层血清,放置于零下80 ℃恒温箱中冷藏待检。TIG2蛋白、IL-17、IL-23水平含量均通过使用美国Biosource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血沉、白蛋白、球蛋白、血肌酐、淋巴细胞、血小板、嗜酸性粒细胞(EOS)由本院免疫学实验室及检验科进行测定,其中EOS计数临床正常范围为(0.02~0.5)×109/L,若EOS计数>0.5×109/L,则表示为EOS水平上升。
1.3 观察指标①四组TIG2蛋白、IL-23、IL-17水平;②四组血沉、白蛋白、球蛋白、血肌酐、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EOS及EASI评分;③湿疹患者TIG2蛋白、IL-23、IL-17水平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四组TIG2蛋白、IL-23、IL-17水平比较四组TIG2蛋白、IL-23、IL-1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TIG2蛋白、IL-23、IL-17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和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四组TIG2蛋白、IL-23、IL-17水平比较 (pg/ml)
2.2 TIG2蛋白、IL-23、IL-17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湿疹患者TIG2蛋白、IL-23、IL-17水平与EOS、E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湿疹患者TIG2蛋白、IL-23、IL-17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3 四组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研究组E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轻度组EOS水平和EASI评分最低,重度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四组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病程慢且可反复发作的皮肤病,目前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在机体内部因素如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的影响下,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9]。有学者认为,引起湿疹的主要机制之一是Th1/Th2失衡,根据其研究结果显示,IL-23、IL-17在该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
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及产生细胞毒作用来引起皮肤细胞受到损害,从而引发湿疹,其中Th17细胞是广泛存在于皮肤中并诱发皮肤疾病的重要因子之一[11]。而IL-17是由Th17细胞分泌的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因子,该因子能将角质细胞的固有免疫激活,抑制外来病原体侵袭,同时也能诱发促炎性细胞因子大量释放,从而激发炎症反应,破坏相关组织,造成组织细胞浸润[12]。IL-23则是一种对Th17细胞免疫功能的发挥造成影响的细胞因子,该因子能诱导并分化Th17细胞亚群,通过促进Th17细胞大量增殖,从而使细胞亚群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还可作用于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变态反应[13]。有研究证明,大部分组织炎症引起的疾病都与IL-23有关,在银屑病患者的皮肤中IL-23因子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在过敏性哮喘疾病相关体外实验研究中发现,患者血清中IL-17、IL-23水平均较高,呈正比[14]。上述免疫性疾病患者IL-17、IL-23变化情况大致相似,说明可能存在一相同的因素推动着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而IL-17、IL-23是促进病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5]。
TIG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有脂肪组织释放的能刺激免疫调节的细胞因子[16]。有关研究显示,TIG2是孤独G蛋白耦连受体-趋化因子样受体(CMKLR)1的内源性配体,而TIG2能通过CMKLR1使未成熟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发生趋化反应,并与相关炎性因子反应引起组织细胞的受损[17]。有相关变态反应性动物模型试验中发现,高表达CMKLR1的小鼠较正常小鼠其组织病变更严重,其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炎症反应更多[18]。而湿疹作为重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IL-17、IL-23因子以及TIG2蛋白的相关研究较少,而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患有湿疹的患者及健康人群的IL-17、IL-23因子、TIG2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发现,湿疹患者体内上述因子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上升,其水平含量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IL-17、IL-23因子、TIG2蛋白在湿疹发病急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临床治疗中,可结合上述因子的水平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控以缓解病情发展,为湿疹的治疗及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方向。
EOS是炎症性变态反应中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当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EOS被激活从而释放大量趋化因子参与炎症反应[19]。而在本研究中发现湿疹患者的EO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患者病情变化而改变,并与IL-17、IL-23因子、TIG2蛋白水平呈正相关。这与刘岳花等[20]研究结果一致。而在本研究中可发现健康人其他免疫相关实验室指标与湿疹患者无明显差异,考虑与患者体质差异本研究例数较少存在一定联系,需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TIG2蛋白、IL-23、IL-17水平的表达与湿疹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及EOS水平具有相关性,湿疹皮损越严重,EOS水平越高,TIG2蛋白、IL-23、IL-17表达随病情严重程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