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霞
涉县鹿头乡宇庄小学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小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个别小学的语文教师依旧延续使用本该摒弃的语文教学方式,让我们在课堂上看不到新课程理念的身影,新课程改革的作用根本发挥不出来,成为新课程改革路上的绊脚石。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的理念充实教师自身智慧头脑,积极改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真正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1.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不足。
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应该将语文自身的工具性及其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但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可看出大多教师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往往将许多精彩洋溢的文字通过简单的修辞句、背诵段或生字词等进行描述,导致学生无法了解语文作品中涵盖的背景信息与文学常识等。另外,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及的合作学习也多流于形式,使学生的讨论与发言仅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导致语文课的实质内涵被掩饰起来。
2.流于教学形式,缺乏合理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的的要求下,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体系,营造多元化的教学氛围。然而,教师在落实这一教学理念时,并没有积极落实,出现“浮华”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并没有根据授课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造成学生没有办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语文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使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其二,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时,给予学生自学时间太少,学生没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对课文展开完整的阅读与思考;其三,学生小组讨论环节缺乏管理,造成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并没有依照教学内容展开,而是出现说小话、聊天等行为。
1.明确自身定位,合理创设情境,转变课堂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上的定位,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只能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只需要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而不是完全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故事中的情境进行合理的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对其中曹冲的分析,让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应该如何进行称象,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开展独立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进行对课文的深
入学习,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面对众多学习内容时,小学生通常会根据自身兴趣,决定自身学习的具体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内容晦涩难懂,小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面临着较多困难。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自身学习兴趣较低,而且会产生恐惧心理与畏难情绪,导致自身语文知识的获取存在较多困难。新课程改革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着初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与之相关的内容,逐步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搭配,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或者举办相应的教学活动,拉近小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奇妙,逐步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3.及时得到学生的课堂反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在学生的反馈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不足,进而针对学生欠缺的部分展开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尽量少布置作业或者不布置作业,对学生进行随堂提问,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就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了课上所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 :在讲述《七色花》的过程中,笔者在本节课结束时,就七色花的相关属性进行了提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创新了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水平。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教学途径,新课程改革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将以课堂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需要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思维能力与感悟能力,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落实好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突破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力求让学生的未来得到更好地提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