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燕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激励高校思政教师奋发向上的精神原动力。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肩负着特殊社会责任的人,要真正地“姓马信马”“在马言马”,坚守职业的政治站位,坚定自身的政治信念;要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自己首先要做出表率。高校思政课教师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包括崇高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信念,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信念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强化责任,敢于担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要求,聚焦“三全育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用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厘清历史方位、世界方位,认清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复杂性,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高校思政课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投身于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立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将师德建设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
打铁还需自身硬。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重任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切实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下大力气和苦功夫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真真正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上好思政课提供丰厚的理论资源,并在实践中提高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应对风险、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入职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需参加岗前培训,通过系统学习,掌握相当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展开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通过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与同行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学无止境,对于有经验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参加专业深造、专业座谈,各类教育教学技能赛事、借助互联网及时跟进学等方式,主动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水平,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高校思政课教师备课的主要工作一是钻研教材,并通过“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央视网、新华网”等平台收集教学案例,真正做到联系实际,贴近时代;二是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编写教案。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更好地让“教好书”主要职责得到充分发挥,让每堂思政课成为“关键一课、精彩一课”,让教学质量得到初步的保障,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体现。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用到传统的教授法,要及时更新、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具体课堂具体学生群体要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基于教材内容,聚焦社会热点,选择性选用“教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讲述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加入红色经典朗读,红歌嘹亮、时政小课堂等教学项目,让学生自发参加到课堂实践中,引导学生不断汲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力量、主动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到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地方进行参观学习,或是通过到福利院、老人院、社区、乡村等地方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等方式,并在活动结束后,以小组分享的形式对活动进行总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帮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增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要上好一节课,需提高驾驭教学课堂的能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其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持续改进教育方法,增强课堂的感染力、鲜活性,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其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良现象要及时纠正,敞开心扉与学生沟通,对其加以正确引导,真正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三,高校教师在课堂中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要善于观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情况;对课堂的偶发情况要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
在课程教授中,高校思政课教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互联网辅助教学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实际课堂情况,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运用“多媒体精美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堂演示性试验”等相关教学手段,能有效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通俗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高校教师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前预习活动、课堂思考、发言、讨论等活动,课后做作业、阅读红色书籍、做义工等延伸教育活动;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视野,在思政课程建设和思政课堂教授中,要坚持思政课入脑入心,并主动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既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哲学思想理论贯彻思政课堂,讲出思政课高度和深度;又要立足于时代,贴近学生,贴近实践,贴近生活,讲出思政课的温度。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适时开展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活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让高校思政课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岗位中依靠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自觉践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6个要求,努力成为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