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鹏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在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辅导员是重要的部分,他们是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和教学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学生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高校的发展中,一直都十分注重对辅导员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对辅导员教师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而思想政治工作素质则是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基础前提和重要内容,这就需要高校积极采取有效的途径做好对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素质的提升,这也是高校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开展的效果,因此想要确保辅导员职责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核心主要包括了政治定力、道德品质和博爱思想等,其中政治定力是由政治方面的立场、认知、情感、价值和行为等相互作用和制约而产生的素质表现,主要是他们能够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对各种干扰以及困惑实施排除,具有正确的立场以及保持方向正确性的能力;道德品质主要是个人依据社会道德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时而产生和体现的品格,而辅导员所需要具备思想品质主要是忠诚的使命、豁达的胸怀、正派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等,主要体现在厚德笃行、文明举止、向善崇德和慎独内省上,和其他的教师比较,需要辅导员能够更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具有更好的情感态度和道德操守;而博爱思想主要是在以成为学生知心朋友为基础所提出的,要求辅导员爱学生、爱职业,还要善于和学生打交道,走进学生的内心,给予学生关爱,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和知心人[1]。
在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渗入到学生内部,对学生各种信息实现全面和及时的了解,实现对学生矛盾的有效协调,对学生积极开展思想的宣传与开导,促进学生正确观念和思想的建立。想要完成这样的工作,不仅需要辅导员做好对自身思政教育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提升,还要他们良好掌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组织协调和情感交流的能力等,但现阶段高校的辅导员并没有对这些自身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在知识的储备方面也存在水平的参差不齐,这就造成进行学生工作开展中,并不能够有效的实现预期目标,往往由于力不从心还会导致他们对自身工作的消极应对[2]。
在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中,想要实现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对学生高质高效的思政教育,需要他们具有丰富的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但从现阶段他们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他们还普遍存在工作方法的创新性不足。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主要是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出发,一般通过党课、政治课、班会和就业指导等课程进行思政教育,学生对这些方法的开展早已经出现了疲劳,面对这些课程往往表现出积极性不高,应付和表面化等情况,这也导致学生工作开展效果的不足。在大数据和微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很多辅导员并没有借助时代优势来进行工作方法的创新,对新技术、新媒体等手段引入不足,这都对其学生工作开展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现阶段,高校对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十分重视,对辅导员角色定位也是逐渐明确,且辅导员的地位以及待遇也得到了提升,这也导致辅导员的功能从管理的单一化朝着复合化转变。在现阶段辅导员的选聘中,对他们的学历、政治面貌、成绩情况、在校学生干部任职情况和关系网等进行综合考虑,这主要是辅导员工作能够良好开展的需求。在目前辅导员学生工作开展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繁琐事物,这也占据了他们大量时间,他们并没有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往往在入职前会进行一定的岗前培训与学习,而在任职后就缺乏系统培训以及相关专业和技能进修培训,这也就导致辅导员的队伍存在能力持续性提升的不足,导致他们的专业程度以及业务能力等停滞不前[3]。另外,在辅导员管理中,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机制、保障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等都存在不完善的情况,这也导致他们思想政治工作素质在提升中存在影响与制约,对辅导员长远发展造成不利。
想要实现对辅导员思政工作素质的提升,需要辅导员对自身工作具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不断对自身政治理论的素养进行提升,强化自身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辅导员需要对要新时代的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入学习,不断对自身理论修养以及思想水平进行提升,做好自身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准绳,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实践和执行;其次,辅导员一定要自立德树人视角对本职工作实施思考与谋划,对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进行学生,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通过科学理论做好工作指导;再次,辅导员还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学生事务的管理相关政策进行学习,如学生党建的工作标准和困难家庭经济学生的资助政策等,且还要有良好观察、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实现对学生事务方面工作高效的管理[4]。
想要促进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素质的提升,他们工作方法是重要的部分,良好的工作方法能够促进他们工作使学生更好接受和理解,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首先,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正面的引导,通过多手段和多形式对学生实施引导,加强对他们人生理想的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主题性的班会、公益类的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活动等,通过国庆和党的生日一些重大的纪念日,来促进对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与培养。其次,要对特殊群体的学生进行关注,他们是辅导员相关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部分,辅导员要根据实际工作中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以情化人、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等方式提升工作效果。再次,辅导员要善于使用网络手段开展思政工作,因为现阶段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依赖的技术,它具有着显著的优势,打破了学校、课堂和社会的接线,通过互联网+的思维来对思政工作进行拓展,从而提高工作实效性。
想要对辅导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需要借助相应管理机制来促进他们工作素质提升。首先,按照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规律和职业的准入条件,来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的体系以及职业考评的机制建立,实现岗前、在岗和骨干等培训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辅导员思政工作素质的提升;其次,高校需要针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发展机制、保障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的建立,做好对辅导员工作的管理和优秀人才的选拔等,从而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进行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素养的提升[5]。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前提,为了确保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素质,需要高校正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素质现状,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途径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素质,这对其学生工作的开展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