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灵仪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定位等都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使高职学生发展更加全面,也使学生能够更加满足个人与社会同时良性发展的需要,在指导学生就业工作之中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其职业价值观息息相关,塑造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对其在职业发展方面拥有大好前途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核心内容和经验,因此作为国人必须要坚持和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内容,并按照价值观的要求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用12个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实际上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分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特征反应出来,进而高度凝练的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所谓职业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在职业上的一种选择和表现,它是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在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具体体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职业特征和需求,并且每个人对于职业特性、职业需要、评判标准以及价值取向也会有很大的差距,职业价值观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内容。职业价值观可以帮助不同的人来综合的判断社会生产活动给人们带来的经济利益和价值的认同。不同的人在选择职业活动时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会格外的关注职业活动的经济价值,有的人会比较在意职业活动的工作环境,有的人则比较注重在职业活动是否可以获得成功,人们之所以会选择不同的职业活动,与其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有着直接的联系。
大学生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样在就业过程中才能找到自己心仪职位,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岗位职能作用,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在当前的社会中,多数大学生都存在就业问题,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如很多大学生在就业中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使其一蹶不振。另外,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许多家长都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就会给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带来严重的困难和苦恼[2]。
所谓功利化,主要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对意个体职业存在意义,对个体发展终极目的意义漠然视之,使其为以后的职业发展设置多种障碍,严重限制了自己日后的发展。这部分学生认为世界上所有关系都要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其中还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他们认为金钱可以购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可以看出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对立性,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格外的追求功利化内容,这样就会与内在精神追求产生较大的矛盾。
所谓个体至上化,实际上指的是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过分追求个体利益,以至于在追求个体利益时严重损害他人或者公司利益。这类学生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会关心他人的感受,一味发挥个人主义,尽情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参与社会活动时,也习惯性的将自己作为全场的主角。学生这种价值观的存在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培养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给日后的就业造成很大的阻碍。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都存在过分的理想化问题,认为自己拥有了高学历就必须要进入到大企业拿高年薪,并且工作不能累也不能忙。另外,有的学生希望毕业后可以到大城市进行工作,绝对不能去偏远和贫穷地区进行工作,这样就会导致经济落后的地区严重缺乏人才,从而使地方经济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
作为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传授学生实践技能时,还要重点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拥有积极、务实、负责任的职业和人生规划。
其次,高职院校还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理想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在树立良好职业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可以拥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大学生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未来,就必须要将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促使自己在日后的工作可以更加拼搏和顽强,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会面临着失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就业机会和希望,如在我国许多偏远地区都存在大学生人才缺少的情况,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一定要为学生积极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职业价值观,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偏远贫困地区进行就业和工作,这样既缓解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又和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切合,使学生可以具备较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奉献意识[3]。
当前全社会最大的热议话题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以此使其具备较强的创业创新价值观。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会经历各种痛苦和磨难,这恰恰是学生人生中最大的精神财富。
由于大学生的性格和特点不同,所以适合他们的职业也会有所不同。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才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和积极,才能给企业和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一定要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兴趣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社会中寻找到自己喜爱的职业,从而在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符合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要求。
高等教育也是我国培养教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摇篮,应为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和实践起到带头作用,为教育的发展能科学的进行下去提供动力和方向。加大力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促进其全面发展,增强社会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就业价值观,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帮助他们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