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在林业生态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2020-11-19 02:53车宗瑞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理论课专业课程思政课

■李 华 辛 蕾 车宗瑞/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思政课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如何落实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如何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林业生态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下一阶段思政课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一、思政课程与各专业课程思政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自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来,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次强调。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应有机的融合,但是,在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思政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没关联性。甚至有的人用上课时间睡觉、不听讲和玩手机游戏、逃课等,来应付思政课。

二、林业生态教育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林业生态院校在部分专业课中形成课程思政探索,从而培养出一批学林爱林、服务绿色生态的伟大事业,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者、守护者、奉献者,终生矢志不渝。

林业生态院校要把“坚持守护绿水青山”,作为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内涵,在思政课中讲好“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构建“生命共同体”,“绿色、环保、生态”等内容,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思政课堂教学中渗入林业生态元素,深入挖掘生态文明的思想资源,提升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注入艰苦奋斗、献身改善生态环境,永保绿水青山的职业道德传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当中,注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构建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同时借助国庆节大型成就图片展,这些“有字之书”,着重讲好“中国故事”。还要从实处着手,运用“无字之书”,运用国家历史性重大变革,改革开放等生动实践,让大学生去发掘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鲜活事例、生动素材,帮助大学生进行准确比较,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同时加大思政课育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使林业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课程思政中挖掘灌输绿色环保理念,林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很多课程都体现着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大自然的尊重意识,对科学的追求精神。对绿水青山的守护奉献精神。林业生态院校塑造一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挖掘其中的绿色及生态文明元素。例如在《水保与治沙》课程当中开展甘肃武威古浪县“六老汉治沙”的“当代愚公”精神,时代楷模的专题讲座,弘扬“六老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能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几代人的“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共同奋斗。

在《森林病虫害学》课堂中引入民族自信教育,用巴基斯坦国家邀请中国专家去指导杀灭蝗虫,中国专家团队赴意大利、塞尔维亚帮助指导为实例。在《林业病理学》课堂当中贯穿创新奉献教育。专题讲授获得国际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院士以及团队。在《动植物保护》课堂当中开展动物伦理、动物类学教育等。使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课程蕴含的奉献精神升华为学生的内在素养;还通过选修课,如人文教育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体系,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融合,塑造林业生态学生的吃苦守护奉献的素养和德才兼修的能力。还可以借助校园载体要素,在校史馆,林业生命科学馆等场所进行体验式实践教学,培养与大自然亲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挥载体育德功能。开展生态讲堂、大美林业、生态环境摄影、生态变化与保护母亲河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情感认同,发挥活动的育德功能。例如以老一代造林绿化楷模的杨善洲,甘肃古浪治沙英雄“六老汉”,内蒙古“塞罕坝”精神等推进“思政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优化生态文明育人的校园软环境。

在“实践思政”中凸显出林业行业职业道德,林业类专业遵循思想政政治教育活动的理论的规律要求,推动学生在教学实训、专业实习环节和社会实践中进行“实践思政”,开展“学林爱林、守护奉献”职业道德的专题教育,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在学生专业的实习结束后进行职业道德考核与评价,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林业类专业还大力开展了社会实践的活动,借助校外实践活动,通过暑期林业科技下乡开展经济林修剪,把林业科技送到农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感性认知,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发挥社会的育德功能,同时借助校外“志愿者活动”和“扶贫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多样形式。把思政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大课堂,使学生深化为人民群众的服务意识,加快了他们在实践中的感知,使理性得到升华,培养了学生扎根基层的高尚道德情操。

如何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就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不断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和“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的双向贯通的培养路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态类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使思政理论与思政实践有机的融合,使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程的教师有机的结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一样,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讲的准确是科学,讲出亲和力是艺术,要使大学生愿意听并且掌握其中的道理,必须钻研讲课艺术,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先进、方法多样、管理高效、评价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实现方法创新与教学内容的完善结合,做到能贴近化、对象化、接地气使得思政课变得“目中有人”,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理论课专业课程思政课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