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西敏
河北省永清县永清镇中心校
小学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促使学生身心得以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对学生一生起到了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体育教学研究,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转变体育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身体素质基础。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有的老师注重实际运用,但表达能力有限,导致学生很难听懂或者产生不少误解,相反,有的老师只会说,但实际操作并不熟练,没有良好的操作示范,让学生难以信服。另外,我国目前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会简单地让小学生围着操场跑步,然后全体解散自由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起不到任何的教学作用,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不到提高。教师本身不具备专业的体育素养,依然运用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都将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在现在的小学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般只在上课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原本见面时间就较为稀少,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不主动交流也会让学生对教师有畏惧、害怕的心理,最终使得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加困难。这从一方面来说,就是教师不能够及时、精准地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更别说实行因材施教的策略了。另外,教师在对于体育测试时的死板的评价方式也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仅仅片面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而不是以全面的眼光去对待,当学生犯错时也不能以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学生,而是过于严厉。这些方面都会导致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抵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学习上,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讨厌或者是不喜欢的事情产生逃避的心理。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数注意力并不集中,很多时候他们不是在了解知识的原因只是对这个知识十分感兴趣,对这个知识产生好奇心,但是好奇心持续时间并不长。所以,教师们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漫漫长路上要掌握好学生的兴趣及爱好,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在符合学生兴趣前提下,这样的教学方案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很多学生爱好篮球这个运动项目,那么老师们是不是可以考虑组织一个大型的篮球比赛,每个学年的各个班级出一支队伍,进行排序、比赛、淘汰,最后决出冠军。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激发了学生的胜负欲、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从而使得学生的竞争心理得到增强。通过这则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爱好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对体育充满了兴趣,课堂效果和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同小学生在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交流,才能得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想法。对此,教师应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幽默风趣的语气和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并适时给予小学生以鼓励和表扬,让小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所在,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跳绳这一体育项目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帮学生抡绳索或者帮学生计数等。这样不仅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打成一片,还能更好的实施体育教学项目,达到教学目标。再如,教师在进行“立定跳远”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先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巧和要领进行口头讲解,接着进行亲身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根据号令来完成相应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小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两者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提升了对体育的兴趣,并且愿意和老师一起完成体育项目,不仅增进了师生关系,更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激发了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效率。
体育学科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就离不开我们的培养和思想转变,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从活跃课堂氛围、加强情感教学、改进教学思路以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同时入手,多维共通互相促进,从而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带来新的推动力,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