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玲
谈及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的解读多是从作品的题目、结构和衔接方法等多方面入手,以便于更好地与作者进行语言互动,了解作者的创作感情和动机,为自己进行文学创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核心内涵。小说作为英美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通过对经典的英美文学小说作品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经典英美小说的内容和精神内涵都相当丰富,读者能从这些作品中获得高度的精神享受。因此,本文以英美文学小说为重点研究对象,从英美小说中的连贯性词汇、文章结构等多方面出发,剖析英美小说的写作特征和相关写作技巧的应用,以期引导英美小说的受众群体领会作品的深刻内涵。
英美文学作品的解读多是基于语篇分析。语篇通常是指在不受语言结构限制的前提下,能通过连续的句子和文段表达出完整的意思,语篇中的每个语句都带有语篇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结构性和非结构性[1]。语篇分析是利用相对较长的语段体现语言的基本特征和交际属性,将其作为系统化分析的主要对象。语篇分析包括内容、结构以及联合分析等方面,由此也可以看出,语篇分析是以语篇为文体解读的基础,开展深入剖析和评估,从语篇的整体内容切入,不再局限于语篇的描写和思想层面,而是从语篇的遣词造句、段落间的衔接、连贯、创作手法等层面进行研究。
一篇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通过相应的逻辑思维将词语和句子进行组合,由此组合而成的内容往往决定了作品的结构。虽然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变换方式是相当丰富多样的,但作品的结构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思维逻辑也比较有限。英美文学作品的结构包括四类:说明、叙事、描写和议论。不同结构运用的技巧和方法也不同,基于不同的思维对作品的结构分析也存在差异。例如侧重于刻画结构的作品,常利用文字描写人、物、景等,通过将作者的感官细节进行具象化的描绘和展开,能较好地传递作者的五官感受,并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细致。
语境是指在特定空间的言语交流活动,言语层面的交流是最主要的因素,而语言又是依靠交流活动中的人物、时间和谈话的主旨的境况发生变化。所以,几乎所有的言语活动都有赖于语境的变化,不同的语境下,同一语句的内涵和意义都存在差别。现代的语言学家将语境划分为三大类别,其一是语言语境,其内涵是指形成作品的词汇和段落搭建而成的语境;其二是情景语境,常指作品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实践方式的语境;其三是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人文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语境[2]。
衔接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句子之间的意思是有关联的,继而通过衔接的手法将其融合。衔接手法是英美文学小说文体特点解读非常关键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小说的结构上。连贯性则侧重于小说中句子间的整体含义的相互关联,文体的连贯性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上,利用作者的逻辑思维将表意句子进行有序连接。研究文体段落中句子采用的连词手法,定位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主题词,进而对文中的结论进行延展,通过对作者行文手法的探究,有助于挖掘作者创作时的思想境界和内涵。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英美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但就表层的创作特点而言,作品偏短小精悍,但是对老人精神层面的刻画是相当精准的。
对英美文学小说的文体特征的解读需要以语言结构为基础,从而使得对作品的文体分析做到精准,避免主观性的评判。首先,从语言特征的层面而言,《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篇幅相对较短,文章中的句子长度大多也是片段的,同时采用的语法也是较为简单的。根据语料库中的相关数据对比显示,《老人与海》中句子的平均长度低于一般英美文学小说的长度。其次从语法使用的方面而言,《老人与海》中采用了大量用“and”连接的陈述句,使得小说的节奏感表现得更加鲜明,并且该小说中的大部分明细都是语义具体的名词,这类词语的使用让小说的表意更加直接和简单化,从侧面烘托该部作品中主人公性格的质朴直爽以及其所生活环境的单纯。同时在该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动词,这些动词中还有大量的动态动词,较为典型的包括jump,fight,pull 等。基于这些动词的使用,使得读者能拥有画面感,感受到老人捕鱼的力度,也能让读者充分想象到老人不畏恶劣自然环境、与鱼奋力搏斗的画面。在该部小说中,作者一反常态,形容词的使用相对较少,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作者力求在叙述上达到准确、客观,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主人公的精神。《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无论是语言上还是行文风格上都是以简洁为主,叙述清晰明了。
衔接连贯相当于汉语言文学中的过渡,常在过渡句和过渡词的使用上体现。通过对the old man and the sea 的深度阅读,在此节选部分语段分析该部小说中采用的衔接手法:(1)用词的重复性。the boat,steal,the old man 等词在文中开篇就反复出现,一方面词语的反复使用能很好地与主题相呼应,另一方面也与上下文形成连接,做好前后文的呼应。(2)词语的上下义.例如gear——the gaff and the harpoon,the mast,采用同义替代性的词汇能避免用词过于单调,让行文在简短精悍的基础上也能显得用词的高级。(3)照应关系。the old man——him;Its——the harpoon,大量代词的使用能让小说整体上更为精炼,避免用词的累赘,也增强了作品的连贯性。(4)同意词组的替代关系。brought——took,carried 等动词的替换也降低了行文的单调性。其实,从整体上而言,英美文学小说较少使用衔接手法,或者小说的衔接手法较为隐晦,在该部小说中,作者行文衔接技巧的展现也是通过语言用词方面得以实现。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意义其实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能促进英美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机融合。基于对英美文学作品特点的解读,可以帮助读者对英美文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辨识英美文学和其他文学的异同点,让读者在不受到文化背景的限制下依旧能通过英美文学的句式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衔接手法等熟悉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进而实现中国汉语言文化与英美文学作品的交融。特别是英美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气息,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审美品位。通过不断进行英文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深入学习跨国界的优秀文化,打破地域和文化背景差异的限制,体味英美文学的趣味,将常年学习的汉语言文学思想与英美文学创作思维结合。对翻译家而言,通过深入了解英美文学的文体特点,结合中国文学特征,能使得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更加接地气,让英美文学作品能得到国内读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从而提升读者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性的思辨思维。通过对经典欧美文学作品的传播能有效开阔中国读者的视野,帮助人们认识国外的文学发展轨迹,同时可以通过优秀英美文学作品的熏陶,充实读者内心,实现价值观的转变。
本文以英美文学小说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进行了深刻解读,并且结合经典的英美文学小说作品,对其语言架构、语法使用、衔接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深刻分析,不仅对英美文学的创作有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会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这种提升对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提升以及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内涵丰富,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通过对文体特点的解读能有效带动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