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雯/贵州理工学院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各国纷纷鼓励本国人学习汉语,来华留学生数量、生源国数量、接受院校规模均逐年增长。如今,中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 年,共有来自196 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 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 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 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
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得到大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包含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听力是四种技能中最难掌握和提高最慢的一项能力。对外汉语听力是留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在对外汉语听力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也有一定的困难。作为授课教师,应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听力课的课程教学。
对外汉语听力课是由学生和老师互动完成的,在存在的问题方面也分为了学生方面与老师方面。在对学生和老师两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二者之间找到对外汉语听力课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对汉语听力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等都会对汉语听力水平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留学生在中国学习要对汉语进行有效的学习,要认识到汉语的重要性。目前绝大多数的留学生对汉语听力课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他们的积极性较低。在刚开学的时候,学生的出勤率还是较高的,但是随着课程的开展,留学生的出勤率就会有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听力课的特殊性,课堂上需进行大量的听力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听音疲惫和松懈情绪,加上部分留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会主动的回答问题,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对外汉语听力课的互动教学过程当中,使课堂缺乏趣味性。课程的特殊性,要求留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跟老师进行仔细的学习,另外还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听力课上要积极认真的配合老师。
在心理因素方面,留学生身处陌生的国家,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对汉语没有太好的掌握,这样就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很多学生在对汉语听力课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听不懂而无法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学习,同时很多学生不敢开口说,担心说错,这也不利于他们汉语听力的学习。在思维因素方面,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已有一套母语的思维系统,加上班级中有来自自己国家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仍无法脱离母语环境,对其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还习惯于用母语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学习,不利于营造语言环境。
另外,教师方面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老师的讲课状态不够理想。由于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对外汉语听力课上绝大多数的老师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为了听而听,听而做。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以教师为主体,上课会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提问之后,再对新内容进行讲授,在对新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按照解释生词、听课文、做题、解答的模式进行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这样就会使教学的课堂较为枯燥,让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与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对对外汉语听力课的学习,不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听力水平与说汉语的能力。
在对外汉语听力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听力材料的认知风格等也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听力材料过长或者听力材料当中存在的生词较多,以及语法内容难懂的情况常会出现,对留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造成一定的影响。留学生没有办法从上下文或者以前学过的内容当中寻找相关信息来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使留学生的学习动力减弱,就会使教学效果下降。而对于较简单的听力材料又会让学生对汉语学习轻视而放松。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每位留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认知风格,同时,这种认知风格并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活环境、心理变化等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因此,留学生在对外外汉语听力课的学习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也会对对外汉语听力课的教学进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会对其产生的效果造成影响。
根据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从中找到相关的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在提高对外汉语听力课堂的教学水平方面需要学生与老师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
需要对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由于听力课的特殊性,单次教学时间不宜过长,应合理控制听与练的时间;对讲授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要进行确定,在讲授的过程当中要注重时间,这样才能减少拖堂或者没有讲完重难点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既要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同时也要掌握好上课的节奏,要有一定的秩序与规章制度,这样能有效的避免学生过于紧张或松散,让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更好地投入到对外汉语听力课的教学当中。
在课前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掌握,对课文当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确定与研究,要多关注重点与难点,次重点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进行讲授,在对重难点进行讲授的过程当中,要保证学生听懂,学生听不懂的部分,可反复多次进行听音练习,让学生对重难点问题进行一一攻克。此外,在课程体系建立上,听力课既是一门独立的语言技能课,有自身的特点,又与其他课程存在相关性。特别是综合课,某种程度上说听力课依赖于综合课。如果结合综合课程内容来看,不难发现两者存在着关联。综合课学习的语音、语法、词汇,在听力课上都换了一种形式而再次遇见。通常情况,综合课所讲授的语法知识足够涵盖听力课教学涉及的语法知识量。就同一班级的听力课和综合课可尽量保持进度一致,便于相关词汇,语法知识的巩固学习。
第三,对外汉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听说与听写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外汉语听力课不仅仅是锻炼学生听,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听到的内容转化成说的部分。生词学习部分,在学生听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读生词,在学生读生词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适当的对学生的发音问题及时纠正,这样才能让他们大胆的将汉语讲出来,当学生表现较好的时候,也要积极的鼓励他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后可以给学生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作业,可结合课文内容延申。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用汉语表达出来,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锻炼。学生不但要会听、说,还要会写。每一课的文章内容有深有浅,其中的句子有长也有短,这就要求学生在听文章过程中不仅要听懂,同时也要记住大意。这就需要学生对自身边听边记的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教师可引导学生记笔记,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写汉字的能力,对汉字进行更好的学习,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听力有一定的进步。将听说与听写进行有效结合,在这一过程当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说汉语能力与写汉字的能力。
第四,将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结合。现在高校提倡教学改革,在对外汉语听力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也应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听力课是语言技能类课程,而不再是单纯的听力测试类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要,要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新型的教学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在对汉语听力课上,如果老师一直放录音,并让学生做题,然后对答案的话,这样会使课堂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所以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或者对生词进行解释的过程当中可以做成PPT 或者穿插短视频及动画等。在易于操作的情况下,还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观看和讨论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对学习内容加深印象,同时也对中国文化和自身文化差异有更深一步理解。
第五,合理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师讲课教学的载体,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是根据教材而确定的,有些教材的课程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有些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太难,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为这类学生准备一些适合他们水平学习的内容。如果课文的内容过于简单,教师可适当的增加一下难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掌握一些相关的汉语知识,同时提高自身身的听力水平。
各高校目前都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留学生招生规模也在大幅扩大。作为语言生的基础课,对外汉语听力课看似简单却又存在各式困难和问题。只有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中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听力课的教学工作。对外汉语听力课是一门以输入为主,讲授为辅的课程,在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对教材当中的重难点进行掌握,合理分配听说练时间。既要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读写练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汉语表达的同时,也要求老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出适合留学生的教学方案,让他们对汉语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根本上喜欢汉语,达到教学理想化的状态,推动对外合作的发展,让汉语走向全世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听力教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