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11-19 13:02王冰心
散文百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诗词素养传统

王冰心

河南省偃师高级中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是最主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穿插传统文化,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形成和文学素养的提升。然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较为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方式逐渐“僵硬化”,这对于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之中,教师仅仅通过口述和板书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没有充分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和创新,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进行辅助,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中,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段关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负荆请罪的历史情境或者对古文进行剧本改编,让学生对古文情境与人物进行模拟扮演,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情境中,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词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对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另外,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课文时,其中关于古代宴会的礼仪有具体描写,“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向学生科普古代相关的礼仪习俗,“因为古代的有严格的尊卑顺序,即宴会上的座位方向实际上是根据客人的地位来安排的……”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的一些习俗进行联系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教学之余,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之中穿插引用相关的国学讲座,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里给学生播放百家讲坛中关于文化的片段,这样既不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还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举办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语文的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仅仅依靠课内的教学是不够的。只有学生学完知识之后,不断地将其和生活进行融合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

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交流会、开设关于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以及举办专题诗词会,这样的活动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例如,在文化诗词会中,教师可以规定一个特定的题材,如“月”、“故乡”等这些较为普遍的题材让学生回答相关的古诗词句子或者一些历史典故等,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学习诗词的意象进行自主创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喜欢传统文化和文学知识的学生展露风采,还可以让全体学生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同进行自主的创作,拓展了自己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三、自主研读今典,进行文化品析

从古至今,中国留下的优秀经典作品不胜枚举,语文课本中仅仅只是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为学生进行展示和教学。所以,学生如果想要在语文素养上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就必须要自己加强课外的阅读和积累,自主的进行对文学作品的品析以及研读。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和学生共同探讨。

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东周列国传》《史记》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极具历史意义,语文课本中也有较多的文章都选自其中。但对于学生来讲,进行自主的研读可能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因为许多传统优秀作品与我们所处的年代相差较远,文字的表达和现代的白话文并不一致,较为晦涩难懂。所以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可能较为“惧怕”。要想读懂典籍,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但教师在遇到学生的难点之处时,也不能够直接就将答案告知,应该采用“点拨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困惑稍加点拨。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其语文学习更进一步。同时,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是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增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自然的联系学过的知识,形成对知识的巩固;在遇到难点时,学生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找到翻译和解答,这也是知识的增加的一种体现,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结语

要想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在这个多元化、信息化充斥的时代,优秀传统经典文学可以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所以教师更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在高中阶段,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梳理好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思维,从语文学科的学习潜移默化的转移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真正感知传统文化的意义,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生提高学习效益。

猜你喜欢
诗词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