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英
秦皇岛市抚宁区骊城学区下庄小学
学生在课堂上记住的只是短时记忆作用,真正需要掌握所学的知识需要靠长时记忆来维持,写作业正是巩固记忆的最佳方式,在练习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回忆课堂知识,并且将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解决问题。作业是一个通过反复多次地练习某一知识点的过程,做作业能够锻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从什么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这道题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等。因此若利用得当,作业不仅能对所学的知识起到强化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反之也会对学生产生负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布置作业的意义,提高作业的设计、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以现实的、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为前提设计题目,题目要能够着重体现语文的乐趣,而不是太过于复杂的难题偏题。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兴趣体现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本身是否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题目进行设计,最好选择能够让学生在有趣的题目背景中不知不觉感悟知识的题目。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相较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比较局限,为了切合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尽量选择简单直接、长短适宜、题目语言水平适中并且学生容易理解的题目,学习是个由易到难的过程,不能对学生使用不符合教学内容或者比教学内容还难以理解的题目,否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题目的语文知识最好能够激发学生观察、实践并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在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发性较强的探究性题目。在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明白学习语文的意义在哪里,事实上,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因此教师可以在作业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灌输学习语文的意义,告诉学生学习语文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获得什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知识本身所含有的生活性、趣味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生活化意识,利用生活化把抽象的问题具象化。
大量案例证明,布置过量作业并不能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反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不良影响,学校应该响应教育部给学生“减负”的号召,不给学生留过量的作业,设计作业应该坚持“质”和“量”结合的原则。大多数小学生处于一个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阶段,过多的作业会压迫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尽量保证作业的时长保持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最佳,在时间上应该极大程度保证学生的做题效率,在保证“量”的前提下就要求教师在“质”上下功夫,作业要合理分布重难点,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首先保证学生对于基础字词的掌握,教材中的某些习题并不适合所有水平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或者学习较好的同学学不到内容等情况,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之前要将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在整体把握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对布置的作业和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能够把握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设计“古诗阅读”的相关作业时,我会按照难易顺序布置作业,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解答所有的题目,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要求字词读音释义掌握即可。
反思是每日教学内容结束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对自己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教师要经常督促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在反思时可以加深对一天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通过在作业题后附加思考题、反思题等形式着重强调反思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反思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可预见的好处,例如我在设计“阅读理解”相关作业时,我先让学生们进行字词辨认,读音纠错等简单题目的练习,随着难度的加深,题目也进行相应改动,例如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或自然段是什么,或者通过某句话可以得到作者的什么感情。在所有题目的最后,我会额外布置一个反思题:请列举出所有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仔细思考一遍把这些内容都掌握了吗?通过反思题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哪一部分知识点还没有搞清楚,有可能导致哪个题目答错,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改正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等问题。教师要通过反思让学生理解,做作业不只是完成一个任务,作业更是一个巩固知识、扩展思维、加强语文能力的教学环节,设计作业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乐趣,发现语文的魅力。
本文围绕作业设计注意层次性和生活性、作业设计坚持“质”和“量”结合以及作业设计注意反思性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分析了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综上所述,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都与学生的参与度有着直接关联,学生如何发现语文的魅力并且学好语文这门课程,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能否将语文作业有效利用到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在迎接顺应新兴教学模式的挑战下,还是应从语文学习的根源出发,在优化作业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日后学生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