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机制研究

2020-11-19 07:09杨呈胜扬州市职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机制特色政治

■杨呈胜/扬州市职业大学

我国高校的育人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加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大量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人才。因此,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探究构建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体系成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构建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机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诉求

(一)理论依据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第一,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有鲜明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习这一理论,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时代与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期待较高、要求较严与广大学生学习现状较差、理论素养较低是一对基本矛盾,而且这一矛盾贯穿于当代大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客体(大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教育工作者只有从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即对立统一的关系入手,探索、构建和完善教育机制,才能确保学习活动各要素之间有序、协调地运行。

第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的观点。

恩格斯说,“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1]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由各方面力量综合起来,包括国家的、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个人的等诸多影响因素汇聚起来发生作用。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理应整合这些力量。构建高校学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构建领导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等,“产生出一个合力”以达到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促进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列宁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2]这说明灌输教育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的出生环境、成长环境与革命前辈不同。他们远离战争和革命,远离计划经济时期全国人民为建立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时那种艰苦朴素的日子。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党史、国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很难理解现行的国家制度。构建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机制,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即通过制定学习目标,规范学习内容,考核学习结果等方式反复灌输,使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诉求

当前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还存在着“条块分割”、权责不明、保障不力等诸多问题。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

目前,尽管高校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实际上很多高校更加注重智育和德育,而且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例如,对学生进行智育的责任划归专业课教师,由教务部门执行;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划归思政课教师,由思政课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执行。这些部门分别由不同的学校领导分管。在德育内部,也被分割成思政课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这种被分割的状态导致培养目标被分解,碎片化,无法在一个统一的思路和框架下进行。其结果是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职能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与德育脱钩的现象,“全员育人”只能流于形式。[3]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存在权责不明的现象。

2015年12月,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会议上强调,高校党委书记是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和领导责任。然而,高校建设事情繁杂,涉及到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等方方面面。由于精力有限以及高校评比竞争压力,党委书记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一些比较容易出成就的显性教育方面,而思政教育等隐性教育往往交由思想课教师和学工部门教师负责。思政教学部和学生工作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和学工部门教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但是,仅仅依靠他们承担育人的光荣使命,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他们很难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学生。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存在保障不力的现象。

近年来,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但是地区之间、高校之间在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上不平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导致有些地方、高校不能确保政策到位、队伍到位、投入到位。如当前中国很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严重缺乏,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较大;有些学校用于思政课建设的经费不能及时到位;有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机制和规划机制尚未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控制机制和质量评估机制尚不成熟。[4]

二、构建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机制的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构建高校教育机制同样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才能使高校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事关教育根本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另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不折不扣的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旦离开党的领导,“它就如迷路之航船,跌跌撞撞毫无方向。”[5]充分依靠党总揽全局、协调八方的能力,才能真正构建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机制。

2、坚持合法性原则

构建教育机制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部门法规。依法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容合法。教育机制的学习内容必须与中国基本国情、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相一致。具体而言,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突出开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年华的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思想道德基础教育。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大学生成人成才。第二,程序合法。教育机制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在广泛征集学校师生员工的意见的基础上,根据集中讨论,民主决策,上级备案,部门执行的程序,依法依规依纪创立。第三,思政教师资质合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任何错误的、浅尝辄止的解读,都会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因此,对从事该课程教育的老师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其一,有坚定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其二,言行与党中央、与党的方针政策高度一致。其三,必须具备从事本课程教育的知识与能力。其四,以身作则,具备引领学生“学”、“做”结合的本领。否则,就是不具资质、不合格合法的专职教师。

3、教、学、评、改一体化的原则

紧紧围绕教、学、评、改一体化的原则,设计相应的制度体系。所谓教,就是高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通过知识传授、情景体验、社会实践等方式方法向学生灌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谓学,就是大学生通过课堂、网络平台、实践活动等媒介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谓评,就是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测试、督查等方式评价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机制的效果。所谓改,就是高校教师和相关部门根据学生测试、督查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时进行整改,提高教学效果。

(二)现实路径

基于上述原则,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如学生的生源地、学生的专业、学生的素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

1、调控机制

第一,构建教学目标管理的调控机制。高校应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级设计制定年度培养目标,并把年度培养目标下放到相应的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高校党委依据完成目标的情况对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进行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通过目标管理,可以使思想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系统化,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第二,构建教学评估、整改的调控机制。为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评估、整改的机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行过程的调控以信息反馈为基础。如果不能及时反馈信息,就不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高校各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都应建立信息定期上报的制度。高校党委及其各级组织的宣传部门应成为反馈信息的责任单位,并针对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制作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简报,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便于整改。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组织机构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行中的作用,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2、保障机制

第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明确、理论功底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师资队伍作保障。高校各级党委书记应加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队伍当中,成为其组织者和中坚力量。学生工作部门应选拔一批优秀的青年辅导员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一支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第二,经费保障。高校党委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经费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经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经费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经费(包括教师课时费,专家讲座费)、实训基地建设经费、大型宣传教育活动经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经费、师生社会实践经费、师生参与调研经费、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教师的培训费、表彰奖励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基本建设所需经费等。

3、评价机制

为了解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作状况,奖励先进单位和部门,鞭策处于消极懈怠状态的单位和部门,高校应建立完备的评价机制。第一,制定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在进行评估活动前,要制定评估的原则和方法。高校应遵循公平性、客观性、民主性、科学性和合法性的原则,按照绩效等级或层次制定考评办法。第二,组建专业化的评估队伍。组建一支由高校主要领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参加的教育机制评估队伍,定期(以一年为时间单位)开展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第三,制定评估制度体系。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制定完备的评估制度体系,包括工作理念方面的指标(指导思想、整体规划、工作思路、工作体制、运行机制、政策导向、工作条件、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方面的指标(专职干部、专业教师、学生骨干)、工作实施方面的指标(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咨询服务)、工作效果方面的指标(精神风貌、学风成绩、典型案例、社会反映)等[6]。

4、激励机制

思想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建设是有效推动和保障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和各高校都应创建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区内高校每年进行督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教育部每年可在全国遴选一批思想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划拨建设资金,给予荣誉称号。各省教育厅则效仿教育部,在全省遴选一批思想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资金支持和相应的荣誉称号。另一方面,对一些在创建思想教育机制方面行动滞后或流于形式的高校则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若整改仍不合格,则可取消相应的教育配套资金。

三、构建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机制的重大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武装的重要渠道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7]从理论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是当代中国最先进的理论。在高校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机制就是培养大学生学习理论、宣传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政治定力,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从实践上讲,高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与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有关,而且与高校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构建与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条件,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机制,一方面,可以实现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增强高校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猜你喜欢
机制特色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皮革机制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