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艳平/江西科技学院
Don Delillo(唐·德里罗)是美国当代出名的批判家、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天秤星座》(Libra)于1988年出版,并在出版当年获得“全美优秀图书奖”的提名。作品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害事件为主题,通过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手法,勾勒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多重可能性。小说中展现出的不确定性及削平深度的描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明显特征。小说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的现代派的一种文化思潮。它影响了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了后现代文学,后现代建筑,后现代绘画,后现代哲学等,其思想颠覆了诸多固有的创作思想观念,从而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变革。受到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冲击,翻译理论及标准问题也被重新审视,从而体现了多元化,多重可能性,开放性等诸多特点。本文以后现代主义小说《天秤星座》的翻译为例,探讨其翻译中遵循的后现代翻译标准。
《天秤星座》以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遇害事件以背景,采用了推理小说及后现代叙事的手法,完美呈现出政治小说的精彩之处。小说通过主人公奥斯瓦尔德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社会现实环境。小说通过后现代主义的写法,充分表现出不确定性及社会历史的多重可能性。
后现代小说中人物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人物的破碎性及变化性。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大多是边缘化及主体意识消解的人。《天秤星座》的主人公奥斯瓦尔德就是这样一种人物。他从小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想要改变生活现状却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甚至一度处于失业状态,完完全全变成了边缘化人物。他的思想也表现出其不确定性的特征,他渴望生活在乌托邦式平等的社会却没有平等地对待妻子;他追求民主、认为人人平等、希望革新、渴望思想进步,是一位具有左翼思想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做着右翼思想的事。小说的不确实性甚至还直接地从主人公的星座中体现,奥斯瓦尔德是天秤星座,其特征就是思想在天秤上不停地摇摆,正面时表现出稳稳当当,公平公正的性格,反面时却呈现出情绪不稳,鲁莽冲动的特征。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他始终呈现出自身主体意识的淡化,不断挣扎却还是属于边缘人物。
加拿大知名文学理论家琳达·哈琴在解读后现代主义小说思潮时,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这种政治或历史小说公开显现了在被创作时进行了梳理、选择及建构的过程,它们将过去想当然地认定是真实的历史知识置于怀疑的位置,表现出历史真实的多种可能性。在《天秤星座》中描述了多种历史真实,一是文本中作者虚构的历史学家布兰奇,带着编纂真实历史任务的他需要从众多的历史资料或文档中进行梳理,然后筛选,从而编纂出宏达叙事的历史真实;二是作者作为创作者也在史料的基础上编排出另一种历史真实,他展现给读者一个变化的矛盾的世界,他引领读者参与其中并进行判断,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编纂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对历史本身产生更多的认识。
情节的不确定性在后现代文学作品中多表现为内容的断裂式或碎片式。情节描述中不再呈现出连贯性和一致性,给读者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正是这种混杂无序的描述体现了现实生活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在《天秤星座》中,作者有意将各种碎片式的文本进行拼贴,以戏谑现实生活中无序的真实。如小说文本第23章中,作者虚构的历史编纂家布兰奇在整理材料时,直接把部分磁带的录音用文字的形式拼贴在小说的文本中,这种碎片式的拼贴在几乎在小说的每个章节都有出现。这种不连贯的情节更加给读者展现出历史真实的不确定性。
传统的思维方式认为文字语言是一种自明性及特殊性的符号,语言具有确定性及规律性的特征,因而人们有能力认识及掌握语言。然而,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否认了语言的这种属性,认为语言是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在作品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作为一个主体的参与,必然将自身的意识形态,文学素养等糅合在翻译作品中。传统认为的文字语言可以通过其自身规律性而产生明晰性和确定性的结果,这一观点由于翻译主体的加入而变得不确定。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使得传统翻译标准中的“忠实”“等值”“对等”受到颠覆,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朝向开放性、多元性发展。然而,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也要遵循一些基本标准,如翻译应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翻译应符合理解的合理性、翻译应符合原文的定向性。
戴维·米勒在他的《开放的思想和社会》一书中指出客观的知识或思想是“完全独立于任何人自以为是的知识,也独立于任何人的信仰、赞成、维护或行动的意向”。从翻译角度来看,原文文本本身就涵括了知识的客观性,这是译者翻译的前提基础。译者与作者通常是通过文本进行交流,在两者不同的角度下,知识的客观性是评判翻译的一个标准。在《天秤星座》原文本的第2章中,历史学家布兰奇一直从事着历史编纂的工作,原文本对于他的工作进行了如下描述:“He is in the fifteenth year of his labor and sometimes wonders if he is becoming bodiless”,翻译的译文为“他这样辛辛苦苦地干了十五年,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正在脱离自己的皮囊”。文中的上下文语境是这位历史学家在长期艰辛地劳作中苦苦地收集,筛选史料,从而编纂出真实的历史,但是10几年如一日的工作使他渐感疲倦,因为译文中的“脱离自己的皮囊”描述地很真切,符合知识的客观性。
翻译文本符合理解的合理性也即是译本要遵循普遍可接受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清楚地领会作者文字表达的真正意图,达到理解与阐释的合理性。小说《天秤星座》的译本很好地体现了作者想要呈现的美国当时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也彰显了文本的政治批判意识,推进了文学的翻译与重写。文本中历史学家布兰奇的历史撰写史料与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产生了文本间性的效果,他们都是在进行着历史的写作,他们也都试图从大量的历史文本中构建一种全新的历史叙事。译本整体体现了文本间的相互作用与政治文化意识,其翻译符合理解的合理性。
翻译应符合原文的定向性指的是文本对译者的约束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整体语言风格及表述应符合原文本的格调,原文本的框架约束着译者翻译的框架,从而使得译本具有定向性。这种定向性在《天秤星座》中表现为文本与译本整体框架的一致性。小说呈现给读者是双线框架,一是以地理名字命名的章节,主要描述主人公奥斯瓦尔德的一生;二是以时间日期命名的章节,阐述两位阴谋者对历史事件的策划。译本在双线框架中符文原文的定向性。
翻译标准是一直存在争议的主题,翻译既要秉承传统翻译标准的精髓,同时又要与时代接轨。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要呈现出翻译的多元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译本应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理解的合理性和原文的定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