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就业工作模式研究

2020-11-19 07:09李聪思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李聪思/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将“稳就业”置于“六稳”之首。李克强总理多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突出抓好稳就业这一‘六稳’的首要任务”。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形式发生转变,通过线上就业工作模式可帮助更多的大学生群体获得就业机会。

一、“互联网+背景下”就业形势分析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人,相比往年,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既为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增加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在“互联网+”新时代,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跨界、跨行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这意味着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产业逐步减少或淡出市场,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且日益壮大。产业结构的革新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1]

二、线上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招聘信息可信度无保障

“互联网+”背景下,部分高校与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开展了合作,招聘信息数量剧增,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线上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无保障。“艾媒网发布的《2019中国互联网招聘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网络招聘各种不良体验中,求职者最介意企业信息不真实,占比达34.8%。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招聘过程中信息的可信度会影响网络招聘的进一步发展。”[2]另外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被招聘信息中隐藏的诈骗信息所欺骗,错过其它求职机会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二)部分网络招聘实施方式不合理

目前,部分开展校园网络招聘工作的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网络招聘流程。而是采用线上加线下模式,即发布招聘信息、收集简历、开展空中宣讲会、笔试、初面等环节在网络上进行,终面、发放offer等环节则要求毕业生通过线下交流进行。

(三)毕业生综合能力储备不足

当前大学生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实践水平、创新水平等多个层面,大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择业就业及适应社会起着决定性作用[3]。学生思想认识不足,长期以往尚不牢固的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多元文化冲击,部分学生存在趋利、缺乏责任感等问题。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无法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缺乏社会服务意识,一味追求低付出、高收入,忽视基层工作机会。当前学生处于互联网时代,过分依赖网络搜索引擎获取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创新水平不足。部分学生综合能力储备不足,学生素质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不对应。

三、四联协同机制促进大学生线上就业

(一)融合思政教育,优化就业认识

就业指导中融合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价值观,优化学生就业认识,以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观念面对解决就业难题[4]。为此,将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融合,不断创新线上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融合方式,可切实提高学生政治站位,强化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信念,优化就业认识。例如高校可以开设疫情就业心理辅导网络专线,对大学生在疫情期间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帮助解决,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状态进行创业与就业。通过高校新媒体,大力宣传基层就业创业的典型,激励广大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二)线上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在本质上是大学生对自身各种就业资源的一种配置能力,其内在结构可以划分为就业信息发布和传递阶段的求职能力、工作信息搜寻和管理过程中的社会交往能力、自我素质表达过程中的个人展示能力三个维度[5]。“互联网+”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就业指导,主动向学生宣传国家促就业稳就业政策,及时传递就业招聘信息和学校的工作调整,提升学生求职能力;着重在在线交流、与HR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信息分析方面指导,提升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加强语言表达、人际影响、压力处理和风险管理方面指导,提升学生展示能力。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召开线上就业指导课,在招聘信息收集、简历制作、面试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依托互联网建立线上职业测评系统,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个人性格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给出匹配职业建议,为学生职业定位提供参考。

(三)推广线上招聘,搭建就业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方面,亟需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平台,满足用人单位申请、毕业生注册登记审核管理,招聘信息发布和各类岗位统计管理,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网上办理,保障网上双选、网上视频宣讲、网上面试、网上签约整个招聘流程有序进行。高校就业工作业务部门和技术支撑力量应密切联系,根据工作的进展不断优化平台的服务功能,在方便学生、方便用人单位、方便学校管理三个方面做实做细,由便捷服务提升为优质服务。学院方面,需依托微信、QQ和钉钉等新媒体平台,搭建专门用于就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群,设置就业政策专栏,以便学生获得最新最快的就业政策与行业动态,找准定位与方向;设置就业百问专栏,学生答疑解惑;设置公告通知专栏,将所有面向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全部通过公告的形式即时发布在平台上;与一些优质的校外就业资源网站建立链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资源信息,切实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四)精准就业帮扶,解决个体问题

毕业生就业意向往往具备个体化,各类求职方向均有可能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广泛发动师生,搭建“人盯人”精准就业帮扶团队可强化对特殊群体、困难学生的重点帮扶工作。同时要精准建立就业工作台账,分类了解和整理高校毕业生求职意向,按照考研复试、企业求职、备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参军入伍、边疆就业、自主创业等类型进行个体指导。

对于考研复试学生,要将专业教师加入精准就业帮扶团队,给予学生针对性复试指导,为学生完成复试和调剂排解焦虑;对于企业求职学生,要将辅导员和已在企业就业学生加入精准就业帮扶团队,为学生提供多行业招聘信息;对于备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学生,要将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加入精准就业帮扶团队,进行笔试、面试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对于参军入伍和边疆就业学生,要发挥武装部和团组织力量,根据工作进度,做好动员推荐和疑难解答工作;对于自主创业学生,要将创业校友纳入精准就业帮扶团队,在政策、项目、技术、场地等方面给予帮助,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项目落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要重点跟踪和帮扶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指导,优先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

面对严峻的就业现状,要切实保障稳就业,根绝“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现象,采取“认识—能力—平台—个体”四联协同的机制,融合思政教育,优化就业认识;线上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推广线上招聘,搭建就业平台;精准就业帮扶,解决个体问题,保障大学生线上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