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童三题

2020-11-19 04:39
山东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鲫鱼刺猬葫芦

河边有棵枰柳树

这个村子的东头有一条小河,小河边有一棵树,叫枰柳树,这个地方特有的树种。枰柳树很粗,很高,枝叶繁密,夏天树下遮出一块很大的阴凉,村里的老人孩子都到阴凉里乘凉玩耍。树半腰的枝杈上有一个鸟窝,窝不大,窝里住的鸟也不大;鸟的脖子底下红红的,像胭脂,这里的人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胭脂红。

村里有个小女孩,名字叫豆豆。豆豆非常喜欢到河边来。小河水很浅,但很清,豆豆站在河边的细沙上,弯着腰看水里的鱼。一群小鱼游过来,眼瞪着她,嘴儿一张一张,豆豆觉得那是跟她说话,向她问好,她就朝它们答了一句:“你们好!”鱼儿“噌”地游走了,有一条还翻了一个蹦子,“唰”地跃出水面,发出一道明亮的闪光;不大一会儿,它们又游了过来,又眼睛瞪着豆豆,嘴儿一张一张,同她说话。豆豆觉得老接受鱼儿的问候,心中过意不去,就问奶奶:“水里的鱼都吃些什么?食物够吃的吗?”奶奶告诉她,鱼吃水里的草末末,还有小虫子。豆豆说:“没看见水里有小虫子啊?”奶奶说,小虫子很小很小,我们看不见它们。豆豆还是担心它们吃不饱,说我想喂喂它们。奶奶就给了她一些家里喂鸡的麸皮。豆豆把麸皮撒在水里,鱼儿果然立起身子吞食;有些随着水往下漂流,鱼儿就急急忙忙地追赶,边追边吃,直到把麸皮吃光,然后再聚到豆豆面前,而且越聚越多。豆豆知道这是向她表示感谢,口里一定还说着感谢的话,唱着感谢的歌,只是隔着水,豆豆听不到。于是豆豆高兴得拍起了巴掌。

从此,豆豆常常从家里拿麸皮到河边喂鱼。只要豆豆往河边一站,鱼儿们就成群结队地游过来,嘴儿一张一张,期待地望着豆豆。

豆豆和河里的鱼成了好朋友。

豆豆还经常到河边洗自己的那条纱巾。纱巾又轻又薄,上面红花绿叶,十分好看。豆豆觉得小河里的水清清澈澈,洗得干净。豆豆第一次洗的时候,一蹲下身,小鱼照例争先恐后跑过来。可是肥皂沫一滴进水里,鱼儿却纷纷跑走了,跑得远远的,一条也不剩。奶奶说,鱼呀虾呀都害怕肥皂,要是水里的肥皂多了能把鱼毒死。豆豆因此就不再让肥皂沾染进水里。每次洗纱巾都是从家里端着自己的小脸盆,纱巾打上肥皂后在脸盆里揉搓,再把涮下的肥皂水用脸盆端着倒到远处的一个石头坑里头。这样豆豆在河边洗纱巾,鱼儿在水里转来转去,一直陪着她洗完。豆豆把洗好的纱巾搭在枰柳树下边的枝杈上,就仰着脸看树上的鸟窝。有时会有一只胭脂红站在窝旁边的枝枝上低下头看她,她就会清清楚楚地看见胭脂红脖子底下的那红红的一块,红得鲜艳,红得漂亮。她朝胭脂红拍拍巴掌,胭脂红就放开嗓子,“吱——溜溜!吱——溜溜!”地叫。村里人有听到的,就说:“胭脂红知道你叫豆豆,在声声喊你呢!”恰巧一阵微风吹来,枰柳树叶也“刷拉拉刷拉拉”拍起巴掌。豆豆感到很得意,很自豪。

有一天,豆豆正在河边洗着纱巾,听到“笃笃笃,笃笃笃”的响声。声音有点像早晨东庄那个卖豆腐的白胡子爷爷敲的木梆子,可又不全像;声音好近,好清晰。豆豆站起来,循着声音找,见枰柳树上有一只蓝灰色的鸟——这只鸟比胭脂红大多了——它在树上跳来跳去,嘴在树干上一啄一啄,“笃笃笃!笃笃笃!”豆豆感到奇怪,心想,它这样地啄来啄去,枰柳树还不疼坏了,怪不得这些天枰柳树有些叶子发黄了呢!她这样想着,就挥起手,嘴里“去,去”地叫着,驱赶它。蓝灰色的大鸟受了惊吓,愣愣地看了看她,惊慌地飞走了。可是,没大一会儿,却又飞回来,又在枰柳树干上跳来跳去,嘴巴一啄一啄,发出“笃笃笃”的响声。豆豆很生气,蓝灰鸟一定是见她小,故意欺负她,就跑到家里对奶奶说了,拉着奶奶去驱赶它。奶奶赶到树边,看了一眼,禁不住笑了。她对豆豆说,这蓝灰色的大鸟叫啄木鸟,是益鸟。你知道枰柳树为什么有的叶子发了黄吗?是因为它身上有虫子了。虫子藏在枰柳树里头,专门喝枰柳树的汁液,是枰柳树的敌人。枰柳树的汁液好比人身上的血液,汁液少了有些叶子就发了黄,如果虫子继续喝下去,树的枝叶就要枯萎,甚至死掉。啄木鸟的嘴又尖又硬,尖硬的嘴巴啄进虫子住的小洞里,把害虫掏出来吃了。啄木鸟是树的医生。

住了些天,啄木鸟不再来了,枰柳树发了黄的叶子又变得碧绿油亮了。豆豆因此对啄木鸟很敬佩,很感激。

豆豆一边对啄木鸟敬佩感激,同时心里生出了烦恼:啄木鸟能为枰柳树捉虫除害,我这个枰柳树和胭脂红的好朋友,也应该为它们做点有益的事情啊!于是,这天上午,豆豆又来到河边的时候,拿了两份麸皮。她先把一份喂了河里的小鱼,然后把另一份撒在了枰柳树下。正好见两只胭脂红站在窝一旁的树枝上,就学着胭脂红的声音,“吱——溜溜!吱——溜溜!”地叫了几声。两只胭脂红果然飞了下来,站在地上转着头看了看豆豆,就用嘴啄起了麸皮。可是,仅仅啄了一口,就不再吃。豆豆想问一问它们,可刚往前迈了两步,两只胭脂红就“噌”地飞起来,飞得很远,很高,一边飞一边鸣唱着:“吱——溜溜!吱——溜溜!”豆豆拍着手大声回应:“吱溜溜,吱溜溜,胭脂红我的好朋友!”

胭脂红为什么没吃地上的麸皮呢?豆豆为此深感沮丧,中午饭都不愿吃。爷爷知道了,叫豆豆不要难过,说胭脂红的食物是树叶上的小虫子和青草里的小蚂蚱,冬天草枯了,树叶落了,就吃枰柳树的种子,它不吃麸皮不是对豆豆不友好哩!第二天,豆豆跟着爷爷到蔬菜大棚里,在小白菜上捉了一些菜青虫放在树下,胭脂红果然飞下来吃了,而且还叼着飞到窝里,豆豆听到窝里同样传出“吱——溜溜!吱——溜溜”的叫声,但声音微弱,仔细听才能听得到——原来胭脂红有了孩子了!

从此,豆豆就常常到蔬菜大棚去捉蚂蚱和菜青虫给胭脂红吃。

这地方离海近,经常下阵雨——一块乌云从海那边飘过来,突然间就噼里啪啦下起来,下不多久,停了,乌云走远了,雨过天晴,太阳照耀!这天豆豆正洗着纱巾呢,一点防备都没有,雨下起来了。但豆豆没往家跑,豆豆知道雨下不多时;再说往家跑的路上说不定衣服就打湿了呢!豆豆躲到了枰柳树下,枰柳树伸着胳膊,把她遮挡得严严实实。很快,雨住了,太阳从云彩缝里射出光芒,明亮得耀眼。太阳这一照,就照出了一道彩虹,五颜六色,弯弯的,像豆豆常常洗的那条鲜艳的纱巾,样子像一座连接河两岸的拱桥。

胭脂红踏在窝边的树枝上,“吱——溜溜!吱——溜溜!”放声歌唱。四只小胭脂红——这回豆豆看得真真切切,是四只——也从窝里高高地伸出了头,同妈妈一起欢快地歌唱。枰柳树高兴地拍着巴掌,豆豆围着枰柳树又跳又唱。

可惜,天上的彩虹不多久便消失了。胭脂红停止了歌唱,枰柳树停止了鼓掌,豆豆停止了舞蹈。大家忽然沉默起来。豆豆不由得暗暗流下了眼泪。

但是,豆豆不甘心,不甘心因为彩虹的逝去大家都变得不愉快。

第二天清晨,枰柳树正用露水洗着枝叶,胭脂红刚刚从窝里飞出来,豆豆就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小河边。她手里拿着一张纸,朝着枰柳树,朝着枰柳树上的胭脂红,一下子展了开来。纸上是一道美丽的彩虹,五颜六色,跟昨天天空的那道一模一样——豆豆牢牢记住了天上彩虹的样子,晚上用彩色画笔画到了纸上。纸上的彩虹让胭脂红放开了嗓子,枰柳树拍起了巴掌,比昨天唱得还欢,拍得还响……

于是豆豆想,要是用彩笔画别的,画我家院子里红红的月季花,画园里茂盛的萝卜苗,画青青的小麦,金黄的油菜花……胭脂红和枰柳树会不会喜欢呢?

豆豆一样一样画了,胭脂红和枰柳树如同见了彩虹一样的兴高采烈!

小河边成了永远飘荡着欢歌笑语的乐园。

这天,突然来了一帮人。他们在小河边支起一个仪器,四面观察,用卷尺在枰柳树周围量来量去,然后讨论起来。一个说:“这里地势不复杂,河上可以修一座桥。”另一个说:“这棵树正好在轴线上,得伐掉。”他这一说,大家就一齐仰起脸来看枰柳树。有一个戴眼镜的花白头发的女人,大家都叫她“高总”,她打量了打量树头,端详了端详树身,说:“这棵树看样子有不少年了。”豆豆听得似懂非懂,但是听他们是在说这棵枰柳树,就对高总说:“阿姨,这棵树叫枰柳树,在这小河边好多好多年了,从打我见它就这么粗,这么高。”高总摩挲了摩挲她的头:“好漂亮的小姑娘!你大概得叫我奶奶吧!”豆豆说:“你们要对这棵树怎么样呀?”高总又摩挲了摩挲她的头:“你操心这棵树啊?奶奶对你说,国家要修一条长长的铁路,正从这里经过哩,所以要在河上建一座桥,火车从桥上跑;这棵树呢,正巧在这座桥头上,所以必须把它刨掉。”豆豆一听急了:“不行不行,你们不能刨这棵枰柳树!这棵枰柳树上住着小鸟胭脂红,”她手往树上指着,“看到树杈杈上那个圆的窝了吗?那就是胭脂红的家,它们全家都住在这里,住了多少年啦!你们要是刨了枰柳树,胭脂红就没有家了,胭脂红没了家它的孩子们就会饿死冻死……”豆豆说着说着,眼里哗哗流下了泪水。

高总见豆豆的样子,有点惊奇。她对一个正在往纸上画线的青年说:“你查一查二十里外的弯度,如果减少两度,能不能绕开这棵树?”

青年迅速地按动了一会儿计算器:“完全能够。”

高总又问:“会不会影响到沿途村庄和建筑物?”

青年翻动着图纸看了看:“无影响。只是造价要比原预算……”

高总果断地说:“高也高不出多少——就减少两度!”弯腰亲了亲豆豆的腮,“这棵树,不动了。”

豆豆抹去了脸上的泪水,笑了,笑得那么灿烂:“是吗?那我就叫您奶奶,您真是豆豆的好奶奶!”

四年以后,铁路修好了。

河边的那棵枰柳树看上去还是那么粗,那么高。不过在它的周围又长出了许许多多小的枰柳树,原来的“河边一棵树”成了河边小树林;小树林里有了无数个胭脂红的家。每当火车从桥上经过,乘客就会侧脸看着郁郁葱葱的小树林,看着小树林中飞上飞下的小鸟,情不自禁地赞叹:“这地方,真美!”

豆豆呢,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她还是常常到小河边。用麸皮喂河里的鱼,朝着胭脂红们挥动自己鲜艳的纱巾。她还作了一首诗,写在木牌牌上,插在大枰柳树的身边——

早晨的太阳鲜鲜亮亮

照在树林里

照在小河上

鱼儿在河里游

鸟儿在林中唱

我们的家乡

多么美丽的地方

诗的下面还有一行小字:

感谢高总好奶奶

墙上的鱼

小葱正在卉卉家院子里和卉卉聚精会神地画牡丹花,小狸猫黄黄跑了进来,“喵喵”叫了两声,咬住小葱的裤脚就往外拽。

卉卉妈妈爱牡丹,院子里栽了一大片。春天牡丹花盛开,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都有。小葱和卉卉喜欢得不得了,就搬出小凳子,用彩笔把牡丹花画在纸上。小葱和卉卉最爱画画,见什么画什么,画什么像什么。两人画画的时候,小狸猫黄黄就在身边绕来绕去,欣赏着纸上的画,不时地“喵喵”叫几声,用前爪说不定挠挠谁的手。但像今天这样咬住小葱的裤脚,并且一下一下地往外拽,还从来没有过。

小葱左手抚摩了抚摩黄黄的头,亲昵地叫了声“黄黄”,又继续专心画她的牡丹花。

可是黄黄却没有放弃,它又一次咬着小葱的裤脚,使劲地往外拽。

小葱这才觉出了蹊跷。她站起来,和卉卉一起,跑回了家里。

黄黄把小葱和卉卉引到了小葱住的屋里,自己跳到了桌子上,用前爪挠了挠桌子上的一件东西,嘴里“呜——”一声长喊,声音凄痛。

黄黄挠的是一条小鱼。

桌子上摆着一个透明的小玻璃鱼缸,鱼缸里养着一条小鱼。不是金鱼、红鲢鱼、锦鲤鱼,而是河里的那种普普通通的小鲫鱼。养了一年多了,小葱按时用碎草叶馒头渣喂它,给它换水,常常和卉卉一起看它在玻璃缸里游泳,跳跃,看得高兴了,就拍着巴掌表示感谢和鼓励。可是,现在玻璃鱼缸里却只有水没有鱼了,鱼已经从玻璃鱼缸到了桌子上,黄黄前爪挠的正是玻璃鱼缸里的那条小鲫鱼。

小鲫鱼怎么会从玻璃鱼缸到了桌子上呢?小葱把桌子上的小鲫鱼小心地拿起来重放到鱼缸里去,小鲫鱼却漂在水面上,侧仰着,亮着白白的肚皮,一动不动了。

“小鲫鱼怎么会从玻璃鱼缸到了桌子上呢?”小葱大声地问卉卉,卉卉又大声地问小葱。问完了,一齐“哇”地哭了。

小葱的妈妈在胡同外菜园里栽丝瓜,听到了哭声,赶快跑回了家,小葱和卉卉就朝她扑过来。“小鲫鱼死了!”小葱说,“是在桌子上死的,放在鱼缸里也不活了!”然后,小葱和卉卉跺着脚问妈妈:“小鲫鱼本来在鱼缸里的,怎么会到了桌子上呢?”

妈妈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她看了看漂在鱼缸里的亮着白白的肚皮的小鲫鱼,又看了看小鲫鱼在桌子上留下的痕迹,对小葱和卉卉说:“小鲫鱼是高兴过了头,从鱼缸蹦到了桌子上,干死了。”

小葱和卉卉见小鲫鱼再没有活过来的希望,哭的声音更大了,还蛮不讲理地要妈妈赔小鲫鱼。

妈妈想了想,这条小鲫鱼是去年秋天,小葱爸爸回来,到村前河套里收栗子,顺便捉了盛在水杯里拿回来给小葱的。记得当时小葱爸爸说河里小鱼成群结队,他站在水里鱼儿都游过来啄他的脚。她想,既然这样,再去村前河里捉一条也不困难。于是对小葱和卉卉说:“都多大了,张口就哭,也不羞得慌!不就是一条小鲫鱼吗,咱再去河里捉一条就是了。”

小葱妈妈就约上了卉卉妈妈,挎上篮子,顺便也剜些青草喂家兔。小葱提上小水桶,四个人急急忙忙往村前去了。

小河在村前不到二里路,村里人叫它“前河”,河虽说不宽,但它是东山上许多泉子的水聚集后流下来的,一年四季长流不断。两岸长满了芦苇,芦苇外面是栗子树林,栗子树都长了数十年上百年了。由于河里常年水流不断,里面的鱼鱼虾虾也就特别多。在河里捉条小鱼,可以说轻而易举。

可是,四个人来到河边,却大吃一惊:河床里竟然连一滴水也没有,更不要说鱼鱼虾虾了!两边的芦苇虽然都冒出了嫩芽,但因为缺水,都蔫蔫巴巴,半死不活的。

小葱的妈妈大为不解:“这是怎么回事呀?河里的水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卉卉的妈妈说:“我差不多十天以前还从河里打水浇栗子树来着!”

四个人遥望东山,脸上茫然。

她们哪里知道,东山已被一个什么老板买去,他要把东山植成万亩樱桃园,因此除草砍树,筑坝拦水,于是前河断流,而且要永远地断下去,“前河”从此消逝了。

见到了河边的这般景象,小葱和卉卉反而不再哭闹,只是心里闷闷的,丢了魂似的。

但是,两人一直不忘那条死去的小鲫鱼。

小葱一夜没睡好,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一清早她跑到了卉卉家里,对卉卉说:“我想出来了,河里没了鱼,咱可以画鱼,画在墙上,画好多好多。”

卉卉拍手赞成:“村里有多少人咱画多少条,每人一条,人人有鱼!”

这条胡同不长,胡同里就住了小葱和卉卉两家。两人从胡同的一头开始画,一人画一边。不光画小鱼,还画大鱼和半大鱼;不光画白色的鱼,还画红色的、黑色的、黄色的鱼;不光画鱼,还间隔着画一些绿色的水草。

墙上有鱼有草,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墙上的鱼不仅吸引过来了全村的孩子,也吸引过来了全村的老人和女人们。众人一齐称赞小葱和卉卉画得好,给寂寞的村子增添了喜庆;同时也由此知道了前河干涸,不由发出了声声慨叹,就更加赞扬起小葱和卉卉,是小葱和卉卉使大家记住了这条河,记住了这条河里的流水,水里的鱼虾,河边细软的沙滩和茂密的芦苇……

小葱和卉卉心里说不尽的快乐。

可是,过了没几天,小葱和卉卉又陷入了新的苦恼——两人发现,经过了几天的风吹日晒,墙上的鱼渐渐失去了光泽,看上去不再那么活灵活现,有的小鱼甚至都已变得模模糊糊。两人明白,这是因为没有水,不管是大鱼、小鱼,还是半大鱼,都需要水,没有水鱼就要干死,如同从鱼缸里蹦到桌子上的小鲫鱼一样。

那么,水从哪里来呢?小葱问妈妈,妈妈笑笑说:“天河里倒是有水,你把它引下来吧!”

天河在天上呢,天河里的水谁能引下来?小葱知道妈妈是在逗她。妈妈逗她是因为妈妈也没有办法。

但是,小葱想出了办法。

晚上,小葱要通了爸爸的电话。爸爸是远近有名的瓦匠,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修水渠,那地方要开发一个大牧场,养奶牛,修上水渠把一条大河里的水引过来灌溉牧草。过年的时候爸爸回家,对妈妈说过的。

“爸爸!”小葱在电话里甜甜地叫了一声,“您回来吧,回来先在咱家的大门前修一条水渠。咱胡同的墙上有好多好多的鱼,大鱼小鱼半大鱼都有,有了水,它们就都活了!”

刺猬的家园

在太阳落下去天还没黑上来的那个时候,葫芦在大门口见到了那只刺猬。刺猬从大门对面墙角那儿远远地拐过来,见了葫芦停了停,又扭转了往回爬了几爬,又停了停——看那样子它并没有一个想要去的确定的目标。

葫芦这是第二次见到刺猬。第一次是跟着爷爷去南岭上刨花生,在阡下草丛里见过。那只刺猬看上去比眼前这只瘦小,跑起来却比眼前这只快捷,葫芦好像没有看清楚它的全部模样,它就匆匆跑到灌木棵里头不见了。爷爷说灌木棵里头有它的窝,它是跑进窝里躲起来了。

葫芦突然看到大门前这只刺猬时心里一激灵,甚至还有点害怕,他喊了一声爷爷,喊的声音很大。

爷爷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慌慌地从院子里跑过来,待明白了真相,长长地“嗨”了一声:“噢,原来是一只刺猬呀!”

不知因为受到了惊吓,还是为了保护自己,刺猬缩起了身子,变得圆圆的,身上刺儿直竖着,成了一只栗蓬。

爷爷弯下腰,仔细地观察刺猬来的路。葫芦这才发现,刺猬走过的路上有两行小小的爪印,爷爷正是顺着这两行小小的爪印,要寻找它来的地方。

不料这时候刺猬忽然把缩着的身子放开了,非常急促地往回跑起来。它绕过了墙角,跑到了一个麦秸垛边——这是一个好多年的陈垛,因为村里有了液化气,不再烧柴草,麦秸垛就一直扔在那里,没人动。不过现在这个陈旧的麦秸垛已经有一半坍塌,原因是这个村子与外地的一个开发商签订了协议,开发商盖楼房,地基开到草垛这儿了。刺猬急急地钻到了坍塌了一大半的草垛里头,原来那里还有两只小刺猬露在外面。这显然是刺猬的窝,本来在麦秸垛深处的,麦秸垛一塌,就裸露出来了;而且推土机继续轰隆轰隆往边挖,眼看麦秸垛就要埋到土里头去了。刺猬不管不顾地跑过去,趴在了两只小刺猬身上,把它们严严地保护了起来。

“哦,刺猬的窝毁了,没地方住了,”爷爷说,“刺猬妈妈是跑出来找新家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葫芦一听着急了:“它们要没有家,夜里不就冻死了吗?”

“我们帮它建一个吧!”爷爷想了想说。

爷爷让葫芦在麦秸垛边守着,自己回家提来了一个柳条筐子,把刺猬一家三口捧到了筐里。他对葫芦说,为刺猬在院子里搭个新家。

新家搭在院角落一个柴堆旁边。爷爷和葫芦用木棒支起一个框架,底下铺上了从麦秸垛那儿抱过来的麦秸草,上面盖上了油毡纸,既防雨,又暖和。葫芦拿一些豆饼片和黄瓜条放在窝里,爷爷说这样充饥的和解渴的就都有了。刺猬妈妈和两个孩子趴在新窝里,抬头望着葫芦,目光里充满了感激。

第二天天刚亮,葫芦就起了床。他心里挂念着刺猬妈妈和它的两个孩子。他来到刺猬窝前一看,豆饼片和黄瓜条都少了很多,刺猬妈妈还搂着它的两个宝宝安然地睡觉呢。葫芦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可是,却忽然有一件事让葫芦胸口犯堵。

这件事还是爷爷首先发现的。

爷爷一开大门,见门旁墙上画着一个大大的红红的圆圈,圆圈里面写着一个字:拆。旁边还有一行竖写的小字:限三日内迁走。

爷爷对奶奶说:“终于到了这一天了。”

奶奶立即流下了眼泪:“要说这家这村也实在没有多少可留恋的,可不知为什么,就是舍不得走!”

其实对腾屋倒房,他们好久就计划好了,暂时搬到葫芦他姨奶奶家。葫芦的姨奶奶住在城里,是楼房。前些天在外地打工的葫芦的爸妈特地回来,把衣柜桌子什么的大宗家具已经搬去了楼底辅房里,家里只剩下老人和葫芦的衣服铺盖,连人带物一辆车就可装走了。

“这一去,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搬回来呢!”奶奶说着,眼泪流得更多了。

“再回来就不是这样子了。”爷爷说,“没听书记说吗,再回来就住高楼了。”爷爷是想安慰奶奶,可是话没说完,自己也哽咽了。

这时候,趴在窝里的刺猬妈妈慢慢伸出了头,并且站了起来。看样子它一定是睡醒了,睡得很香甜。它静静地看着葫芦,居然轻轻咳嗽了两声。葫芦这是第一次听到刺猬嘴里发出声音,他想这一定是刺猬与自己说话,想叫自己为它们做点什么,可是自己听不明白。他便跑过去问爷爷,他想爷爷一定会知道的。

葫芦这才知道了要搬家的事。

葫芦知道了要搬家,一下子着急起来:“那样,刺猬该怎么办?咱昨晚刚把它救过来,它们这不又没有家了吗?”

是啊,这刺猬一家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叫它们无家可归呀!

奶奶说:“要不就一块儿带到葫芦他姨奶奶家去。”可是话刚说出口却又自己否定了,“那不成的,忘了他们是住楼,楼上哪能养刺猬!再说他姨奶奶的孙女还三岁不到,说不定吓着扎着的。不成不成!”

“刺猬是‘土’生‘土’长,离不开土地离不开露水草木的,屋里都养不成,不用说楼上了。”爷爷更进一步地附和着说。

葫芦哇的哭了。

“莫哭莫哭。”爷爷哄住了葫芦,想了想,“这么一方大大的天地,哪能放不下一窝刺猬!爷爷这就和你到外头找一个地场儿,把它娘仨安顿下。”

爷爷推出农用三轮车,带着葫芦出了村子。

他们先来到村西,那里有一片茂密的杨树林,林子里头杂草丛生,刺猬住下来是极容易的。可是到了近前才知道,这里不仅没有了杨树林,就连土地也都是坑坑洼洼的了。原来开发商刨掉了杨树,从这里挖沙盖房。既然杨树林没有了,爷爷只好带着葫芦拐了个弯,去了南岭。南岭有草有树,葫芦头一次见到刺猬就是在地阡下的草丛里。谁知,还不等到岭下,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酸溜溜,辣乎乎,呛得人气都喘不上来。南岭已不再是原来的南岭。南岭招来一个什么企业在这里建了一个什么厂,空气严重污染,周围不能生存任何生物了。

爷爷带着葫芦白跑了!

这一天,葫芦多少次地站在刺猬窝前,给刺猬吃的喝的,观察刺猬的一举一动。一想到就要跟刺猬一家离别,又至今没给它们找到一个住的地方,眼泪就忍不住地扑拉扑拉往下掉。爷爷多少次安慰他:“莫难过莫难过,爷爷总会给它们找到一个舒服的家的。”

果然,第二天天不亮,爷爷把葫芦叫醒了。

爷爷仍旧骑着那辆农用三轮车,车斗里带着葫芦和刺猬一家,来到邻村村头的一棵白果树下。这棵白果树有五百多年的树龄,列为县级保护古树,昨天县文博局的人刚来树旁边埋上了一块牌子,并且围上了铁障子,从此白果树不得受到损害,周围不准乱挖乱刨。

白果树粗得好几个人搂不过来,身上有好多地方烂掉,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孔洞。有一根树枝黑黑的,据说是某年夏天遭了雷击。树枝上满是长长短短的红布条,是村人们祈福挂上去的。由于村里人长年累月从树下取土垫猪栏,挖掘后许多根裸露在外,幸亏现在得到了保护,否则用不了多久就死掉了。至于刺猬,树下任何一个土洞都能住下,住得舒适,所以爷爷才选定了这个地方。葫芦很快就在向阳的坡下为它选择了一个住所,底下照例铺上了从家里带来的麦秸,又从近处捡来了一些枯树枝,搭起了一个像家里那样的小棚子。刺猬住进了新的安适的家。刺猬妈妈伸长了脖子,像在家里那样地望着葫芦。葫芦知道,那是在感谢他和爷爷。

葫芦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但是,怎会想到,刺猬一家并没有安适多久。村里有个杀狗宰羊的汉子,听人说刺猬身上有丰富的脂肪,脂肪有很强的凝固作用,因此他见到了这一大两小三只刺猬异常高兴,刺猬住下的第三天就被他逮去杀死,剥去了皮,掺进狗肉里煮了一大盆肉冻,卖钱花了。

住进城里姨奶奶家的葫芦,还在为给刺猬建了一个新家兴奋得不得了呢!他几乎夜夜梦见它们,梦见两个孩子胖得球一般可爱,它们对葫芦说:“咱们比一比,看谁长得快!”每当这时候,葫芦就会从梦中笑醒。

葫芦想,住些天,一定求爷爷带他到白果树下看看刺猬一家。

猜你喜欢
鲫鱼刺猬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鲫鱼
鲫鱼之美
宝葫芦
画葫芦
巨大的葫芦
鲫鱼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