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与应用

2020-11-19 04:01:49吴晓杰
长江丛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吴晓杰

/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知新媒体教育优势,提高思政教育效果。高校要切实改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方面的培育,进而更好地通过利用互联网展开思政教育,拓展大学生思政视野,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政素质。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新媒体技术,可以推动思政工作效率的提升,进而改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大学生思政工作目的。

(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上传至网络,扩大了思政教育范围,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形式。通过及时更新网络内容,为大学生传达马克思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拓展了大学生的思政视野,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由于新媒体具有十分便捷的服务功能,大学生可以摆脱时间和位置的束缚,通过网络就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教师可及时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解答。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服务,制作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学生更容易去接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二)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也发生着变化,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自由性的交流平台,更容易提升网络资源的互通发展。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建立相应的人际交往世界,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大学生自身认知,可以利用交际平台实现资源互换。新媒体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增进学生之间的心得交流和经验分享,从根本上可以改善学生因交流闭塞而产生的不良心理,有助于思政工作的有效引导。

(三)满足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他们有自身的发展特点,若依旧沿用传统的教育引导模式,很难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先进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学习环境,进而推动当代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新媒体的有效应用,发挥新媒体教育优势,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实习实践等提供更多渠道,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地位不突出,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被削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教学引导的核心,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育工作者占据主体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在新媒体信息时代,学生常通过网络查询获得知识内容,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够灵活,使其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新媒体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网络,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无法直接面对面交流,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适应这种教学环境,对教育工作的实施有更大挑战。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生活,改变了其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同时也在无形中削弱了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学生通过自己在新媒体上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逐渐形成自己认同的观点,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教育模块不足,思政教育内容质量不高

目前各种新媒体平台内容丰富多样,由于网络信息的发布具有自由性,使得信息的发布者常常带着个人的观点和主观情绪创作信息,使得大学生接触到各种价值观的信息,若学生缺乏正确的信息判断能力,则会影响到学生自身健康发展。新媒体平台中大量资源都是碎片化的,且无法保证内容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网络上一些混杂正能量信息的内容迅速传播,可以快速占领新媒体阵地,无法保证让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主流思想政治教育。

(三)受教育者控制力不强,监控监管有待加强

大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对于新媒体抱有尝试和好奇的心理。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基本都要依赖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也开始利用新媒体展开,然而目前对于大学生网络应用情况的监管力度不大,大学生自身对网络诱惑缺乏正确认知,很容易沉迷网络影响自身发展[1]。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虽然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但其中还蕴藏着各种风险因素,若不加强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监督管理力度,则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学生长期使用新媒体,则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削弱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能力,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违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

三、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接受新媒体带来的挑战,首先应该在教育观念上实现有效创新,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契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研究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新特点,更好地理解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深刻转变教育观念和工作模式。高校要重视培养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团队中的有效应用,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新媒体先进技术培训,提升思政教师和相关工作者的新媒体应用能力,进而更好地结合新媒体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提高。高校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二)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创新教育方式,重视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创新思政教育工作内容方法,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高校要充分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政问题,开展更有意义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政内涵的学习积极性[2]。大力宣传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作用,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激发教育工作者更多教学技能,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围绕大学生的真实教育需求展开教育引导,进而提升思政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服务水平。

(三)积极开设有效课程

高校应结合新媒体技术优势科学地开设有效课程,通过利用媒介资源开设网络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等,创设校园网络信息化发展良好氛围。高校通过积极开设有效课程,很好地辅助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大学生能够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进而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大学生思政工作者可利用网络论坛发布当下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话题,吸引学生纷纷加入到话题讨论中,能够激发学生对思政知识背景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遇到现实问题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

综上所述,高校应充分认知新媒体技术中更多的教育价值,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应该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有效融合新媒体技术优势,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在充分注意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基础上,利用新媒体信息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吸引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关注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实现高校育人的真正目的。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