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芹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学前教育教学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突出学前教育英语特色,要求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文化背景知识和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未来能胜任国际双语基本交流背景下的幼儿园、少儿英语培训中心或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学前基础英语》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属于B类课程,即理论实践课程,在大一开设,分两学期修完。
课程改革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为主题内容,规范语音语调,注重听说,立足学前,生动活泼,旨在培养学生以学前双语教育为方向的场景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实用英语交流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和能力;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实践课程及职业技能课程打下英语语言交流表达基础,培养学生未来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职业能力,并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储备。
贯彻高职“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培养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前英语语言水平)、发展能力(终身学习及自主学习习惯)、实践能力(英语交流实践实训)、创造能力(创设学前活动情景)和就业创业能力(设计学前教学活动)。根据学前英语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要突出语音和听说,充分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理解和完成口语练习的任务。在课堂上开展说、唱、演等实践活动,训练设计英语游戏和英语儿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学前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执行以幼儿一日生活及学习为主线,逐步增加与学前英语教育相关的知识,通过系统学习,辅助学生逐步形成从事学前双语教育的基本职业能力。采用体验式教学(模拟幼儿园生活学习环境)、任务型教学(团队协作活动)、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模拟学龄前儿童活动情景、模拟工作现场,导入工作流程,进行角色扮演,达到“教、学、做”一体的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将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课堂引导式教学有机结合,及时整理归纳内容信息加以总结反馈,并通过情境练习、知识拓展和实用英语应用等操练环节得以巩固。
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学前教育主题内容,设计相关的小型项目,要求学生课前课后准备材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并在课堂上演示,突出听说技能训练,教师加以现场点评。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就单元主题相关的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演讲并进行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及个案分析等课堂实践实训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学前英语教育基本技能,接触真实语言材料,了解各种学前教学活动场景,积累相关的学前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学前英语的基础词汇,提高学前英语语言水平和使用能力,实现学生毕业后在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活动中能用简单英语顺利进行基础交流并开展活动。
随堂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项目设计,项目设计融合于课程教学活动中进行(比如:结合U5 Children’s Movie,我给学生设置了“影视留声机手绘海报”项目,要求学生提炼英文关键词,结合中文主体内容完成影视金曲推介项目),学生运用课程教学中获得的认知及习得的能力,在模拟或真实的学前教育环境中独立设计实施项目,其团队作业成果即项目设计书在课堂上分享汇报,同时作为课程考核的综合能力测试得分。
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薄弱点进行系统的课外知识补充,致力于拓展学生的国际文化视野,兼顾时效性,同时建构学生的实用英语语言系统知识。
比如针对学生英语词汇量不足的学习现状,补充英语常用构词法知识,加入词汇典故和习语学习,但是词法讲解和举例说明都要立足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再如增补英语国家文化,以讲英语典型国家英国和美国文化为主,兼顾中国式英语和日式英语对世界英语的影响和贡献,引导学生主次得当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文化;又如立足于当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需求加入时尚流行英语学习模块,带领学生梳理掌握近三年网络英语流行语,以及经典实用的社交生活英语口语学习(如:结合U7 Fun With Words中的颜色表达法主题,联系网红剧《爱情公寓5》中关于当代人购物性格的色彩分析,强化了对色彩文化内涵的认知。),真正让学生学而致用,树立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推荐学生下载相关的实用型英语学习及检测APP,比如英语巴士、英语趣配音、英语流利说、有道口语大师等,它们都拥有一些实用有趣的特色功能,语料丰富,涵盖日常用语、商务英语、旅行英语、热门影视等。有利于自主学习、自我测评和开展学习社区竞争及交流,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在每两学时的课堂教学单位时间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运用手机APP进行互动教学,成效很好。课外要求学生利用有道词典、百词斩这两个APP养成查字典拓展词汇量,利用BBC英语听读新闻扩大知识面。这种教学改革在让学生在深刻认识智能手机的学习功能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英语技能和师生感情,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录取的末端性,学生总体英语基础薄弱,多数是高考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尤其是学习理论课程时缺乏动力,基本上在入校前英语基础就比较差甚至厌学,所以考取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证书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现实的,于是我们主要辅导、鼓励学生考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同时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实用能力。
解决途径主要有:
像竹子拔节一样设计课堂教学,从课题启发、主题内容讨论到篇章的地图索引式精泛读教学,再加上团队任务设计,层层嵌套,全面促发自主学习模式。
★教学实例展示—Unit 10 Attractions(心生向往)
1、课题启发— Listening:Disneyland
2、主题讨论— Discussion:To visit New York City
3、篇章教学—Topic sentences & Key words:The London Eye
①A Ferris wheel of great height;
②Paid tourist attraction
③Observation wheel
④Being inspired by…for the Chicago World Expo in 1893
⑤Much more comfortable & To enjoy the full view of London.
4、项目设计—“我向往的地方(周游世界)”
要求:请以海报方式进行主题汇报!
(1)简要讲述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并联系现代社会生活实际说说感受;(2)中文主体汇报+英文关键词(尤其是标题内容部分)。
立足于高职生源的特点,改变单纯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要评定课程最终成绩的做法,将学生平时在本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纳入测评范围,重在积淀,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实施课程过程性综合考核。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
(1)平时成绩占30%(主要由云平台互动活动 20%、降低出勤率分数占比至 10%两部分构成);
(2)提高实践实训占比即团队任务设计及汇报,结合期末英语口试,占比30%;
(3)期末卷面笔试成绩只占40%(课内知识考核内容占比达到50%以上)。
结合专业人才的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要求,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英语课程作为综合素养课,不同于思政课的显性育人功能,应是隐性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不能进行生硬的甚至毫无根基的价值“植入”。注重结合课题内容的契合点对学生进行人文通识教育,强调“工匠精神”,传递正能量,实施课程思政教学。
如:结合《学前基础英语2》课程中U3 Family Relationship,在介绍英语国家家庭文化的同时进行必要的中西文化对比,客观剖析两种文化的优劣势,促进跨文化交流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寓思想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结合U10 Playing,在讲解玩游戏对于学龄前儿童的益处时,融入对游戏内容选择、分寸把握等思政内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又能倒逼甚至服务于专业知识素养的学习与提升,从而逐步形成学习体系的良性循环,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熟练的综合技能、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宽的知识面,具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观念,具备现代学前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持证上岗(如:幼儿教师资格证等)。在幼儿教师的岗位需求中,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师德、强烈的职业认同感、灵活的实践应用能力、熟练的职业技能、高效务实的班级管理能力等都是重点考察标准。《学前基础英语》课程作为综合素养课,担负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要求,课程讲授理念及程序设计要先进,课程功效目标确立要清晰,教学内容要实用、有序,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衔接要紧密、得体,课程本身的时效性和持续创新性要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