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雯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所接收的外部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为避免其对学生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不利影响。需在不同学科中,增加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价值观念。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利用英语教材、网络平台内思政元素,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新尝试。因此,本文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对如何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展开研究,希望给予相关从业者建议与参考。
互联网技术使得学生教育环境产生相应改变,大学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建设课程思政,是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满足学生价值、观念培养需求。并且在当前时期,慕课、翻转课堂、多媒体、微课等新型教育模式,为大学课程思政改革带来更多可能性[1]。而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多数专业的必修学科,教育工作者需以大学英语教学为途径,结合新媒体时代中教育事业的开放性、民主性特点。应用多种网络平台、资源,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意识变化,有效调整思政教育内容。
课程思政是以学科知识教学为渠道,在课程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同步实现学科知识讲授、思政教育目标。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网络平台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较为庞杂,使得学生在接触网络平台期间,其辨别能力、是非观念被侵袭,无法形成正确、积极世界观。并且大学英语课程,属于西方语言文化,教育工作者只有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才能在学生掌握语言文化技能基础上,提高学生思政素养[3]。
教师需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以思政教育为手段,发挥语言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表达思想内容、意识的实践优势。再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促进大学英语学科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对学生自强、爱国、自信等个体特质形成有着明显促进作用[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育工作者结合《大学生英语教学指南》中重复提出的“思想性”概念,在大学英语课程实践中,着重体现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现实问题意识。同时梳理大学英语教育事业中,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讲授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在此期间,教育工作者需在指南引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前提,将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主要建设内容[4]。并协助学生在教学中,坚定“四个自信”,进而强化大学英语课程问题意识、思想性特点。为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确保教材、思政教育需求衔接性,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挖掘现有教材中思政元素。
教材是英语学科、思政教育现实融合主要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需整合大学生英语网络教育资源、收集思政教育素材,用以丰富、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保障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质量。除此之外,为突出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联系性,教师在教材更新中,可增加中国传统历史中英雄、伟人的事例,请学生使用英语知识,讨论、讲授中国故事。借此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其思辨能力,使其在信息技术进步中,具有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不被网络不良文化所侵蚀的应用型人才[5]。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思政教育内容较为丰富的语料,讲解教材内语言现象,通过听读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论述,使学生在英语知识内化中,感知爱国主义精神。
另外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中思政元素为融合点,在讲解英语课文时,渗透思政教育知识。有利于深化学生思政意识,为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念,以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综合发展[6]。
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可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引导者,以及课程思政建设践行者。其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观念是否一致,影响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观念塑造效果。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学生被多元文化所冲击,若教师思政管理不到位,将不利于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阻碍学生思政水平的提升。所以为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相关院校需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7]。一方面,高校应建立教师培训中心,鼓励英语教师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十九大精神理论学习活动,并通过学习、培训,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关键成果,用以提高自身思政水平。同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英语教材,选用恰当思政理论,将其渗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由于当前时期,学生所接触思想、文化观念更为多样。并且大学英语课程是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学科来校,为避免西方资本主义观念,对学生思政理念产生冲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强不息、爱
国等思政教育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在大学英语第一课堂中,坚持理论、制度、文化、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牢记为祖国奉献的民族责任[8]。另一方面,高校应利用“多语种竞赛”、“传播中国声音”、“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等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锻炼学生英语技能等方式,提高学生思政水平。除此之外,高校可开设与马克思主义、十九大相关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西文化差异性。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求教师在学生英语技能培养基础上,重视思政教育知识在英语学科教学的渗透。为此,教师应整合大学生英语网络教育资源,收集思政教育素材,同时灵活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借此实现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创新单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