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兴超
/绥化学院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不断扩展,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导致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增加就业负担,因此作为高校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积极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促使学生可以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对促进学校的未来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大高校必须要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机,不断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落实。
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要想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是需要建立在创新型人才基础上的。因此,各大高校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未来发展[1]。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要想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不能单纯的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是要重点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拥有相应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毕业后可以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在社会上稳定立足。
现阶段多数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并没有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技术,从而导致互联网带给学生的感染力、亲和力以及吸引力严重的被弱化,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听课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变通,习惯性的按照课本进行照本宣科。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高校都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当中,使创业教育独立于正规教育以外,只是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了创业俱乐部或者精英实践团体。而作为高校一方,在创业实践这个方向所做的工作最多也就是学校教务处组织一些实践模拟活动。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2]。
虽然传统教育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在很多方面都无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时共享、包容开放以及互利互惠,限制了课程内在潜力的开发,使得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生命力、新鲜感及时代感,从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学生也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做出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没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大高校必须要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好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根据社会和学校的发展积极改变和完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结合实际需要在校园内外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有益的教学,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创业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切实领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真谛,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创新创业教育当中有着很多先天的优势,如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摆脱信息传播缓慢、受众范围小、字数篇幅较少以及视觉冲击力较弱等方面的局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学生还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学习相关知识和内容,因此现阶段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学生获取创新创业咨询及资料的首选[3]。因此要对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思维进行有效的改变,在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互联网的价值和意义。
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要注意建立专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比如建立创业APP平台,并在这些平台中发布和宣传有关创新创业的内容和资讯,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平台中的内容对自己的创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要想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还要积极在“互联网+”思维下,构建全新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渗透“互联网+”思维,然后通过相应不同措施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发现生产、生活中的痛点,并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创造相应的产品和技术,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另外,高校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的双创课程内容,将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融入到双创的课程中,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虽然可以有效的降低学生创新创业成本,但是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如果没有资金投入所有内容都只能成为空谈。因此,做为学校方面应该结合实际条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然后在社会中引入相应的资源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资金,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在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制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企业也可以获得相应的人才补给,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就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进行全面的改革创新,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还要重点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师资队伍,并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更多的互联网技术,然后在教学中可以灵活、熟练的操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课件、教法进行梳理,并始终保持一种破旧立新的思维状态。除此之外,教师在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合理的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让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可以在网络中为学生创造模拟经营活动,以此来锻炼学生实战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要重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全面落实到实处,创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来帮助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强化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基础上使其可以从容的面对以后的社会竞争与发展,这对促进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