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视角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刍议

2020-11-19 01:53孔繁冬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培育阶段

■孔繁冬/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公民的道德要求标准,它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先进成果,是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我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内涵特征和实践要求。[1]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对全国人民明确提出的号召,已被写入十九大报告。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全人教育理论是在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进一步整合了前人的全人教育理念,认为全人教育应着眼于人的潜在能力和整体发展,围绕培养“完整的人”开展教育,使个性和多样性、个人经验与团体合作都得以兼顾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也认为,理想的教育是涵盖人类全部文化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人的学问、道德、艺术、身体、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从这个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的对公民的总体道德要求,使人们的道德水平达到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基本标准,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全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义务教育对于青少年全人教育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谈到,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最深厚而持久的力量源泉,构筑和凝聚民族力量的价值体系是最有远见的政治建设,没有共同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和国家,将行无依规,无法进步。[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划了未来中华民族构建国家和社会的崭新蓝图,描绘了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之融入农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不仅有助于人民群众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也有助于团结人民,凝心聚力,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从学生数看,2017年农村学前教育在园生占总体的62.9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总体的65.40%。从学校数看,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占总体的81.95%。”[4]可见,接受农村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在各个阶段的比重都较大。因此,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甚至更长时间内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农村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有助于孩子们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念,实现全人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困境

(一)宣传实效相对不足

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和践行是建立在理解其内涵基础上的。然而目前,虽然一些机构和学校都在不同层面和领域进行了宣传和教育,但是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精髓。由于他们自身社会阅历不足,知识不够全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和内涵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很难做到以核心价值观的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这说明一些学校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知识更新相对滞后、思维方式不够灵活、宣传能力相对薄弱、部分做法脱离农村实际,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基层文化宣传缺乏活力,难以达到应有的宣传力度。

(二)形式内容比较僵化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也普遍受到外界的影响。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农村青少年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在开阔了视野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一些形式多样的不良思潮的影响。然而,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有限,在方法和途径的选择上多数局限于学校教育和主题活动,而且个别活动还存在“照搬照抄、走形式、摆样子”等现象,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一些实践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僵化,对农村青少年缺乏吸引力。这大大降低了实践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探索

(一)注重宣传实效:深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深刻领悟是首要任务,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成败,关系到立德育全人的成效。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心入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水平和育人方法。所以,从事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校应首先强化基层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道德水平,规范举止言谈,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行为典范。另外,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提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实效。从本质上,校园文化建设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道德理念,真正调动学生去行动、去参与、去反思、去纠正,让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使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全人教育的初衷,从而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当充分考虑农村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现实需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活动相结合。

(二)注重沟通实效:提升家长文化素养,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既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又是重要的践行路径。对青少年而言,父母是他们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能比来自父母的关爱更为实际有效。因此,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这一点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应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通过组织家长课堂、举办讲座、评选先进等途径,完善家庭的育人功能。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问题,给他们提供必要且及时的正确引导和亲情呵护。

四、结语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但关系到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农村育人氛围,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和多方育人资源的合力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方法和新型教育模式的融合,家庭、学校、相关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的整合,共同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全人教育环境,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培育阶段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