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节储运动的成效与比较

2020-11-19 01:25:54邢珊珊云南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奖券开奖陕甘宁边区

■邢珊珊/云南大学

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发展,陕甘宁边区面临着自然环境恶劣、日本侵略者的袭击等困难,为了缓解边区财政和经济危机,避免通货膨胀,边区政府和边区银行发起了节约储蓄运动。边区于1941年至1942年两年开展两届节储运动,其形式主要为发行有奖储蓄券。通过边区政府和银行的广泛宣传,“有奖储蓄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参与。

一、陕甘宁边区节储运动效果

陕甘宁边区的节储运动是以边区劝储总团为总机构,其他区县级等劝储分支团为依托进行运动的开展,1941年10月6日,陕甘宁劝储总团成立。延安市劝储支团紧随其后,在10月8日宣布成立。“边区劝储总团于本月六日成立后,延市分团亦于八日成立”[1]其他分团也逐渐成立并开始推广销售有奖储蓄券。“当场大家一致通过成立靖边劝储分团……在各区成立区支团,各群众团体青救、妇联、工会成立储蓄团,部队成立劝储小组……安塞劝储分团,已于本月五日在真武洞成立。[2]”

第一期储蓄奖券定于1941年元旦开奖,过程十分公正公开透明,“现该行已遵照原来预定日期,定于元旦日上午九时在市商会商人俱乐部正式当众开奖,所有摇奖机具及开奖事宜也都布置完毕……前日特聘请各界代表召集开奖筹备会议,当经议决聘请延安市市长李景林,市商会正副会长白振邦、刘俊德,桥儿沟商会会长张振斌……为开奖委员,另并聘请市抗、市青救、市妇联……为监视委员,由上列各委员主持一切开奖事宜,并备有盛大晚会,欢迎各界人士前往参观云。”[3]对于边区百姓来说,他们对于银行的信任在第一期有奖储蓄活动中逐渐加强。不论是开奖方式,兑奖实效都让边区百姓对边区政府拍手称赞。“现该行已将奖号分别通知该行各地分行及支行,凡持有中奖号码奖券者,即可持券就地向该行分行或支行等领取奖金云。”[4]“第一期有奖储蓄奖券得主发现后,据边区银行负责人称,该行已电令关中分行筹备盛大送奖仪式,亲将奖金送呈得主。”这种亲自送奖的行为固然有宣传的成分在其中,但也可以证明边区政府和银行对于此次活动的态度,担心老百姓消息闭塞或其他原因收不到应有的奖金故而专程送奖来确保奖金可以送到得奖人手中。我们从边区银行查奖的过程也可以看出政府和银行对于这次活动的认真严谨程度。“从元旦那天开奖后,边区银行就派胡同志来关中分区清查……三天过去了,他的马也跑累了,查不着;在边境各村,由武装保护着查问,同样的落空了。七日到一乡,第三行政村、第二行政村查过,最后到第一行政村。村主任说:查过了没得。‘再查’,查、查……胡同志催逼着,太阳快落山了,‘023083’号的储蓄奖券,便一条条的在象同塬和状元沟查到了。”[5]政府和边区银行的作为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政府真不骗人,说到做到’‘八路军的“票子”不骗人’‘得不上,咱的“票子”不要了。’一个群众说。‘不要?还还本钱呢!’不知道谁这样回答了一下……”[6]

有奖储蓄券先后发行两次,第一期50万元,第二期100万元。两次发行有奖储蓄券共计 150 万元,但实收券款却不足130 万元,差的20余万元,一时尚不能收回。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最初农民购买储蓄券时,一时没有现金缴纳,经合作社协商可先给券随后付款导致,款项在随后几月才陆续收回,早则一两个月,多则五六个月不等。两期有奖储蓄活动共计开支30余万元,且都是现款支出。若从资金收入上来讲,“虽然不会赔本,尚有所得,因为开支虽大,奖券并无利息。且还本时的票币价值和发行时的票币价值比较,则其差额当远较原来开支的数目为大。”[7]但从动用的人力物力资源角度讲,所得资金应更多才是。“因此,实在是‘小题大做’。”[8]

总体看来,两次有奖储券的发行对边区的财政和金融并未起到多大的效果,并且与奖券最初的发行意义背道而驰,既没起到收缩通货的作用,也没有激发人民养成节储美德,只是一味推销奖券。并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在整个有奖储蓄活动过程中,使边区政府和新建立的边区银行的权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可以说是边区节储运动的最大成就。

二、与云南省的节储运动的简单比较

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的节储运动和其他地区的节储运动实际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在此以全面抗战时期的后方重镇云南为例对两个地区的节储运动进行对比。

(一)节储运动的活动类型不同

陕甘宁边区的节储运动单纯以发行有奖储蓄券为活动载体,且奖券无利息,若未中奖只是到期还本。而有奖储蓄券只是云南节储运动中发行的众多类型的储蓄券之一,除了特种有奖储蓄券外还有甲乙两种节约建国储蓄券(计息方式,储蓄时间等不同),外币定期储蓄存款、美金节约建国储蓄券、乡镇公益储蓄、黄金存款等。云南省的节储运动类型与全国保持一致,但除此之外,由于抗日战争的发展,学校工厂等的内迁,云南省的节储运动还有一些极具特色的地方,比如教育部发起的学生节储周,内迁学生和本省学生积极参与响应,运动的方式更为多样化。

(二)节储运动的时间长短不一

云南的节储运动从1938年起一直到1945年止,在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随着战时大迁徙云南逐渐成为后方重镇,在三届节储竞赛中均取得甲等成绩。因二者开展的范围差距悬殊,且币值不一,故此处不对储蓄结果进行比较。

但陕甘宁边区的节储运动仅持续两年,且活动仅以有奖储蓄券的购买为唯一方式。

(三)对于运动的反思

陕甘宁边区在两次有奖储蓄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了反思,在1943年边区银行发行的《两年来的存款工作》一文中提到了奖券发行的两年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储蓄奖券的发行,表现着浓厚的主观主义,事先并未调查研究过边区的具体条件、消化对象及发行时间等问题……奖券发行又脱离财政意义,又实行摊派方式,自动购买者太少,主要为摊派下去……老百姓认为负担过重,明目又多……只埋头于奖券推销,而未启发人民储蓄美德……”[9]经过两次有奖储蓄运动,边区银行最终也做了总结,一方面勇于承认该项活动不适用于边区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提出“今后如仍以此名义出现,则应当接受以上的经验教训,并注意两件事:一由财政观点出发大量发行,强迫购买,解决财政困难。第二是强调节约,真正启发人民节约作风,借以减少物资的消耗。”[10]

三、结语

陕甘宁边区政府和陕甘宁边区银行发动的节储运动也可以认为是有奖储蓄运动,整个活动并未按照预先设定的目的推行,虽然单纯从经济收入角度讲并未有所损失,但加上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可以说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运动,但边区银行在运动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以后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推行起到了借鉴作用,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边区政府和银行的负责态度也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了威信,也使边币的信用度得到了加强,虽然也出现了搭销储券的形式,但因为发行数额不大,且归还本钱,故而未造成民怨载道的现象经过边区银行活动后的及时反省,后来未再出现此类现象。

猜你喜欢
奖券开奖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 07:13:00
天上掉下奖券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42
好雪片片
好雪片片
奖券的魅力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军事历史(2002年1期)2002-08-16 07: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