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晨阳 李 艳 吴 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超千万,高职院校数量更是占到了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尽管从规模上来看,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来看,举例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鉴于这种情况,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做到就业导向,即围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特点来进行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人才,从而实现学校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切实履行好给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重要职责。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指围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来进行教学方案的科学设计,从而给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其要求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匹配的教育过程。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做到面向市场,面向就业单位,即市场需要什么人才、用人单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密切关注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与用人单位保持充分的沟通,将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出发点,从而确保学校培养的各类人才能够契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来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定位就是给社会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从这一角度来说,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集中在专业素养、动手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从专业素养来看,专业素养是高职学生的立身之本,主要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岗位胜任力,岗位针对性强。动手能力是指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到工作岗位上之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从而较好完成工作任务。敬业精神方面,要求高职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充分满工作激情。当然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也需要兼顾学生的文化素养、沟通能力等等,毕竟当前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那些综合素养更高的人才,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这一领域存在的比较主要的问题归纳分析如下:
从目前人才培养定位来看,定位模糊不清以及不够具体是不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另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用人单位要求脱节的问题突出,在人才培养定位出现偏差的情况下,人才培养自然容易与市场脱节,继而影响到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匹配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忽视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忽视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结果导致培养定位不够有针对性,培养定位缺少特色,找不准市场切入点,这自然会影响到人才培养出现较大的问题。举例来说,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趋同于普通本科院校,没有彰显出来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实用型、特色鲜明的人才定位特点,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重点不够突出,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方面,基本上没有能够做到基于市场需求变化进行持续调整,课程体系更多的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重点不够突出,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了高职院校独特的人才培养定位。典型表现就是专业实践课程占比不够合理,文化知识课程比重过高,课程体系缺少弹性等等,当课程体系重点不够突出的情况下,高职人才的培养就与出现与用人单位脱节的情况。举例来说,目前用人单位对告知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要求很高,但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这些方面的课程并没有得到凸显,那就容易让学生上述能力得不到较好地提升,从而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还例如,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就业能力要求是水涨船高以及不断变化的,当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没法做到快速变化的时候,就会让人才培养出现一些不足,无法提升其就业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体比较单一,用人单位这一重要的主体没有被引入人才培养实践中,用人单位的缺位自然加剧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较好满足市场需求。用人单位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高职院校在把握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特点方面客观上存在不足,当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反馈给高职院校的时候,就会导致人才培养出现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举例来说,用人单位对高职学校不同专业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当这些差异以及要求上不能够被高职院校所掌握的情况下,就容易让人才培养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就业导向的要去,这对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来说是一个负面影响。毕竟评估指标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引、评价、强制等作用,当评估指标不全面的情况下,会导致人才的素养能力等方面出现缺陷,无法较好匹配市场需求。举例来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方面,忽视敬业精神评估、实践动手能力评估等,人才评估重心依然停留文化素质方面,这就导致了高职学生发展不够全面,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欠缺,到了工作岗位上容易因为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缺失而无法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例如,一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短时间内很快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评价比较低。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多措并举,围绕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确保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一定要做到明确具体,将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特色充分体现出来,确保基于正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来进行人才培训方案的科学设计。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实用型这一大的人才培养定位下面,充分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关注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要求,从而进一步的去细化人才培养定位,从而确保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的契合。以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来分析,一方面要注意学校培养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做到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有效区分,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则是要与中专院校进行有效区分,强调技能水平要比中职生更上一个档次,能够让学生具有做好高技能岗位工作的能力。另外就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体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根据就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职教二十条强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做到知行合一、工学结合,而恰恰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需要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围绕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来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在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性需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增加相关课程的比重,同时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于不同专业学生能力要求的不同,进行课程体系的弹性调整,让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
职教二十条鼓励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于是将用人单位也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主体,可以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来较好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企业作为重要的主体,可以就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发表意见,从而确保人才培养做到就业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双方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培养方法等进行充分沟通协商,这样就能够将用人单位要求全面的融入人才培养中去,做到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立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在人才培养中,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人才培养评估体系需要全面具体,除了文化素养方面的评估指标之外,还需要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实践动手能力等纳入到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之中。毕竟上述评估内容是额用人单位所比较关注的,通过加强上述能力、特质、品德等方面的评估,并合理设置权重,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些素质重要性,从而自觉在学习中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特质。以思想品德为例来说,高职院校需要深刻领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人才培养评估中,将德置于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估,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德才兼备,这样才能够让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就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到就业导向,面向用人单位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才能够解决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才能够提升学校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树立起来就业导向人才培养理念,深刻的意识到人才培养要做到就业导向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人才培训培养评估等方面贯彻落实好就业导向的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各个学校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出台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所提出的观点,有自己对于这一课题的理解,也有对于现有研究成果的一些借鉴,虽然本文观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也客观上存在一些不足。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学者关注并研究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这一课题,从而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