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

2020-11-19 01:25李梦洁三亚学院音乐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表现力

■李梦洁/三亚学院音乐学院

一、前言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度越来越高,加上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案,不仅要做好舞蹈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工作,还要注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提升。而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还需要正确方法和技巧的引导。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对舞蹈表现力的理解以及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所做的一系列尝试,就如何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分享几点拙见。

二、舞蹈表现力的概述

顾名思义,舞蹈表现力就是将舞蹈魅力展现出来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表演者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自己面部表情、四肢等表达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让观众能够领略到舞蹈魅力的能力[1]。众所周知,不同舞蹈的表现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舞蹈,由不同的表演者去表演,所表现出来的内涵也不一定相同。舞者舞蹈表现力的高低,可以直观地看出来。一般来说,一个舞者在表演舞蹈时,很难让观众进入意境,甚至让观众感到干涩、枯燥,这个舞者的舞蹈表现力就比较弱。相反,一个舞者在表演舞蹈时,能够带动周围气氛,深深打动观众,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走入到舞蹈作品所描述的意境之中,这个舞者的舞蹈表现力就非常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舞者虽然掌握娴熟的舞蹈技巧和标准的动作,但是缺乏相应的理解能力、经历、体验,很难在表现的时候将舞蹈内涵表现出来,舞蹈表现力较低[2]。为了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促进民族民间舞文化发展,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的时候,应注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

就目前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情况来看,整体教学效果不佳。一方面,学生们目前大多是00后,他们的年龄和时代不同,对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兴趣不在像之前80后和90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高校学生更喜欢富有现代化气息的舞蹈,如现当代、爵士、流行舞等一些趋于现代的舞蹈,而对于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另一方面,民族民间舞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想学好这种舞蹈,舞者不仅要掌握标准的舞蹈动作和技巧等,还要了解该民族的文化特色,包括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舞者在表演舞蹈的时候才能融入感情,将舞蹈有感情地展示出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3]。但事实上,高校学生人生阅历浅,社会经验缺乏,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也非常少。缺乏认知、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其舞蹈表现往往没有感染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

四、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深入体验

作为民族文化产物之一,民族民间舞蹈有自身特色。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将作品表现出来,必须要让学生获得真实的、良好的体验。学生只有亲自感受到,才能将其表现出来。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就没有认知,舞蹈表现也就无从谈起。民族民间舞中的每一个动作,均来源于这个民族地区人们的劳动生活,对这个地区生活的认知和体验,是学生将这个舞蹈表现出来的前提和基础。换言之,体验是一种根基,如果学生没有体验,根基就不牢固,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舞蹈也就是空洞的[4]。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师除了关注学生是否熟练掌握舞蹈动作,还要注重学生对舞蹈作品的体验,让学生在舞蹈发源的环境中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从而领略舞蹈的魅力,理解舞蹈的真谛,这是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有效途径。例如,东北秧歌有着很强的环境性特征,具有“稳中浪、浪中哏、哏中翘”的特点。在指导学生学习东北秧歌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东北秧歌会有这样的特点,结合东北的民俗文化。只有了解这些,学生在舞蹈表演时所表现出来的舞蹈才不会停留在机械模仿层面。通过深入了解可知,东北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原型是唐代靺鞨民族的“踏锤”舞。正因为如此,东北秧歌中有很多颤、扭、摆、跺等动作。将这些动作结合起来,就呈现出现在的艺术风格。掌握了这些信息,不需要教师再反复示范,学生很自然地就能将这种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5]。所以,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开始就指导学生模仿动作,而是引导学生去挖掘作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在展现作品时就能很自然地流露出情感。

(二)结合舞蹈教学组合内容创设针对性的舞蹈教学情景

民间是民族民间舞的发源地,更具体一点说,民族地区人民劳动生活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发源地,很多民族民间舞蹈,都是由劳动人民表演和创作的,村寨、田间等各个地方,是劳动人民表演舞蹈的主要场地,而观众就是其他的劳动人民。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舞有很强的环境性特征。在高校教学中,很多学生所呈现出来的舞蹈表现力欠缺,与环境缺乏有一定的关系。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在舞台上表演民族民间舞蹈,增加了舞者的舞蹈表现难度。若是处在自然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表演舞蹈的时候很自然地就能将情感融入其中。但是在舞台上,舞者自身都难以进入情境,所以要想把作品中描述的情境给观众呈现出来,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时,应结合舞蹈教学组合内容创设针对性的舞蹈教学情景,即实现课堂舞台化,从而弥补这一问题[6]。众所周知,现代技术十分发达,教师利用现代技术营造某一种风格的舞台环境并非难事。在这样的舞台中,学生的情感被唤醒,充分感受到这种韵味和风情,展现出来的舞蹈表现力也会有所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指导学生学习藏族舞蹈的时候,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左右摇摆的动作,或多或少都有些节奏不均匀的情况,而且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来的舞蹈比较僵硬,缺乏情感。为此,笔者从网络上搜集了关于藏族地区各种优美风光景色的视频和图片,并且通过投影仪将这些视频、图片展示出来。与此同时,给学生播放藏族音乐。学生听着动听的、有着藏族特色的音乐,看着秀美的藏族风光,很快就进入状态,很多动作也都能扎实掌握,而且表现出来的舞蹈更有感情。在实际生活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法,即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以生活为舞台指导学生表演,这对提升学生的舞蹈教学组合表现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善于抓住民族民间舞中基本体态和动作

通过对多种民族民间舞的分析可知,虽然每一种民间舞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但是真正让人对某一种舞蹈产生深刻印象,往往源于这种舞蹈中的某个典型体态或动作[7]。换言之,一种舞蹈,其特有的风格通常是几个或一个典型的体态、动作所展示出来的。通俗点说,如果将一个完整的舞蹈比喻成龙,这一个或多个典型的体态、动作就是龙的眼睛。在指导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教师要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所有基本动作的基础上,重点抓住“龙的眼睛”去表现,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展现好其他基本动作的基础上,重点展现这几个动作,可以大幅度增强舞蹈的魅力、表现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实践活动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仅仅靠有限的课堂理论指导和舞蹈表现远远不够。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大型的表演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多练、多学习,在反复的训练中实现自我提升,以此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聆听观众的反馈,然后再根据反馈有针对性的调整。此外,一系列的实践证明,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这对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尤为重要,这是提升学生舞蹈能力、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而舞蹈表现力的提高,既需要学生的努力,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舞蹈表现力的内涵以及民族民间舞特点,结合民间舞教学组合内容创设舞蹈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深入体验,并指导学生抓住民间舞中的基本体态和动作,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展现舞蹈,提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表现力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纤变墨画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