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天在京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为7.88亿。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新词汇层出不穷,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网络流行词也是花样迭出。集实用性、生动性、娱乐性于一身网络用语呈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整个中国,但同时,网络用语不可否认地存在消极影响,直接对社会风气、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恶性引导。通过分析2010年至2018年年度流行词,分析其特点与利弊,进而产生一些思考,并由此提出建议,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网络流行词虽然只是体现在网络上,但是来源却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到底是人的语言,只要语言可以用到的方面,网络流行语就能够有可能涉及。特别是互联网逐渐与购物联合之后,人们用网络的频率也来越多了,利用网络来完成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并且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亲朋好友交流,方便地就好像面对面一样。
网络流行语的流动性与平台人数、媒体推广、广告宣传、网速等因素都有关系。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广告,各个品牌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销路,绞尽脑汁,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广告,平台类型也十分丰富:海报、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告、视频插播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其发展的平台。网速就更不用说了,从最初的2G、3G一直发展到当今的4G、5G,网速的急剧发展让信息传递速度也飙升了。
在设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与传播速度越来越惊人的前提下,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范围自然而然就越来越大了。不论年少或是年长,只要每人一部手机或是家里连接了网络,就很可能被灌输网络流行语。不管专业跨度有多广,人们都可以快速在网络上查找并且了解该专业的相关知识,虽然不可能精通,但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就完全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的网络流行语。
例如2010的网络流行语中的“给力”、“羡慕嫉妒恨”。“给力”的意思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因日本搞笑动画《西游记:旅程的终点》汉语配音版中,白客所配角色——悟空的一句台词:“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师”而流行。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亦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
再如同年的“羡慕嫉妒恨”一词,这一固定短语最早出现北京女作家赵赵的小说《动什么,别动感情》里,第一次被媒体广泛引用是在2009年。这个短语不仅强化了中心词“嫉妒”的表达效果,还包含了嫉妒的结构层次和来龙去脉。这类短语把同义词或近义词反复叠加,通过紧凑、复沓的形式,表达鲜明、强烈的情感,追求一种奇特、夸张的效果。
例如2011年的网络流行词“有木有”。“有木有”就是“有没有”的意思,但是因为发音而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
再如2015年的网络流行词“剁手党”,专指沉溺于网络购物的人群。这些人每日游荡于各大购物网站,兴致勃勃地搜索、比价、秒拍、购物。周而复始,乐此不疲。结果往往是看似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实际上买回了大量没有实用价值的物品。这类人自己在冷静之后也会意识到问题所在,甚至有痛定思痛、剁手明志的冲动,但购物瘾一犯即把决心忘得一干二净,故而得名。既幽默又具有讽刺意味。
例如2013年的“你行你上啊”,现在已经被收入美国词典了,中式英语在吐槽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翻译为“you can you up”,和经典的“no zuo no die”一起成为了中国吐槽风格的代表。
再如2013年的“土豪”一词,原指乡下财大气粗、没什么品味的有钱人,现多指有钱、不理性消费、喜欢炫耀的人。已被收入牛津字典,译为“tuhao”,意思相同。
当代社会,使用网络的主力军仍是年轻人,长辈们尤其是爷爷奶奶,很多老人用手机只是为了接打电话,受网络影响较小,给他们发一句“我也是醉了”,他们会以为你真的喝醉了;或者“蓝瘦香菇”一类的词,他们可能根本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因此而产生的结果便是交流的障碍,沟通的贫乏。
例如2013年的“奇葩”一词,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为独特,与众不同。但现在却被年轻人多用来形容另一些人不伦不类,带有贬义。
再如同年的“小目标”一词,出自王健林之口,“一个亿小目标”,是在谈及“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这个话题时,后在网上走红。其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多含讥讽和自嘲的意味。
从2012年的“高富帅”到2013年的“土豪”到2014年的“有钱就是任性”,再到2015年的“颜值”、“网红”,以及2018年的“锦鲤”、“佛系”,不难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向金钱、长相、轻松靠拢,有人形容当代年轻人的理想无非“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虽是一句玩笑话,但透露出来的社会现象也值得我们深思,人们为了追名逐利变得越来越浮躁,社会的风气也随之浮躁。
网络流行语诚然风趣幽默又生动,但我们要注意到,流行的东西,影响的范围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就大。高速发展的网络,让人们无法自主选择,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统统冲进人们的视野,逼迫人们接收。绝不存在有部门可以完全监管,完全控制网络信息的冲击。因此,我们急需加强的能力,是努力自觉地去控制自己与网络的接触。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64本书,而中国14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1本都不到。如果每天沉溺于网络,跟风于所谓的“流行”,那么我们的语言将越来越贫乏,内涵将越来越简陋。读书不仅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思维,更能丰富人的内心,提高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这些,是碎片化的繁冗的资讯所无法匹及的。
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文化传承,这使得“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作为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文字,我们在使用时,就更应该因为自豪而更加珍惜我们的汉字,规范用字,合乎语法,合乎逻辑;文明用字,不说脏字,不说脏话,保持汉字本身的高贵与文明。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急需我们没每个人都加强的,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对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中国人,学习、发展和弘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有力的手段,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有效途径。
网络流行语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有效地体现了人们的关注重点。透过这些流行语,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一些信息,了解网民部分现状。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去有意识地影响、塑造人们的关注热点、人们的价值体系。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后,我们就要尽全力发挥其有利的一面,规避其有害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