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微时代到来,微信、微博等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在微时代背景下,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等开始被人们引入课堂教学中,为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在阐述微课内涵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以苏教版高中数学为基本研究对象,就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 30-0061-02
在现代教育模式的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样,但是不管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都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但是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传授的数学知识也比较生硬、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独立性。为了打破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局限,教师开始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中,即通过微课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打造趣味活动、丰富和完善课后检验,通过多个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以达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
一、微课概述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微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整合各个资源的情况下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设更多支持。微课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教学时间短暂、教学内容少、教学容量小、资源构成复杂、主题突出的特点。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第一,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将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趣味,从而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教学内容通过情景模式展现出来,通过多个方式更好地实现整个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第二,能方便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以现代技术作为基础,教师在录制课程资源之后会将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学生通过共享平台完成学习。第三,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微课的出现和发展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使高中数学教学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
三、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借助微课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学问题,之后找到一种适合的能解答数学问题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对数学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空间四边形”相关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在黑板上直接给出空间四边形的直观图形,学生就会直观地认为这个空间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线是相交的,但是如果教师利用三维立体板制作这个空间四边形课件展示,并在平面中显示出立体图形的旋转变化,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立体图形,由此还能培养学生对空间立体图形的想象能力,从而也可以通过观察理解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不是相交的,为学生之后“异面直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支持,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借助微课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重难点的把握
微课是将大篇幅的内容缩短成五分钟到十分钟的知識,在其中会涵盖教学重难点知识点问题,借助微课的简化形式,能突出数学知识学习的重难点。在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中,数列、函数、不等式、立体几何、导数等都是重难点内容。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将主题知识制作成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比如在讲解“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画板软件,并结合PPT将这些内容制作成视频展示给学生,以一种动态化的方式将三角函数图像呈现出来,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生动的知识。再比如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基于这些知识的环环相扣、密切关联,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知识点密切联系在一起,如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圆心(a,b),半径=r>0,在微课视频中重点强调圆的方程中离心率e=0,并重点讲述离心率所代表的意义,这样还能为之后椭圆方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椭圆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椭圆和圆在形状、方程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比较,通过一个微课视频介绍离心率e,强调椭圆的离心率e并不为零,而是一个大于零而小于一的常数,即e=c/a。
(三)借助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课后知识
课后复习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关键,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通过安排作业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课后作业的布置难度也会加大,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针对这个问题,在课后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完成课后复习,比如在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学习:首先,借助DVD教学设备录制专门的三角函数图像、周期变化,并根据给出的三角函数特征表格,比较sin、cos、tan之间的关联,及时总结,由此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微课突出典型案例
高中数学以计算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比较多的案例需要教师去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这些案例能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在例题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深化学生的记忆,从而更好地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开展《三角函数》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关联案例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注重将解题思路和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引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消除以往教学方式的应用局限。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下,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引入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需要结合高中数学教学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微课教学,借助微课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适宜的情境、突破学习重难点、巩固复习知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强.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读书文摘(中),2018(04).
[2]龚明智.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8).
[3]李娜.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7(35).
[4]令狐昌勇.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交流,2017(15).
[5]李晖.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82).
[6]杨应曙.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A].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路径——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论文案例集[C],2018.
(责编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