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平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正确面对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讨了运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7485 (2020) 30-0013-02
在我国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接受应试教育思想,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重点,常常忽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用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为此,学校开始接受新的教学思想,重新定义体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小学体育教师也尝试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特点,开展五花八门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阻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意志方面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在课堂上很难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不能从一而终地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小学生缺乏耐心,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如果投入了时间和精力还没有做出来,就会产生暴躁、愤怒等情绪。而且小学生遇到挫折后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做事没有激情,缺乏学习的动力。
(二)生活方面
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和长辈的心肝宝贝,享受着大家的关心和宠爱。由于习惯性地接受大人的关爱,他们缺乏独立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这些学生离开父母后,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哭闹,感到无助。而且有的学生受到长辈的溺爱,不懂得分享,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这样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三)学习方面
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教师根据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很艰巨,由于学生个人的理解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存在差距,面对统一的标准,能力较差的同学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很难达到尖子生的学习水平,于是会逐渐产生厌学心理,最后放任自我。
(四)情绪方面
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情绪,做事全靠满腔热血,通常不会经过深思熟虑。当他们心情愉悦时,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愿意和同学分享,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但是当他们感到低落、烦躁时,哪怕遇到一丁点挫折,都会觉得崩溃。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即使是小学生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就有可能演变为心理问题,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而且小学阶段的教学是有目的性的专项教学,学生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后,不仅学习状态要发生转变,就连心理状态也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帮助学生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未来的学习生活。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体育教学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地位长时间得不到突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丧失。但是体育不同于数学、语文等学科,采用的是户外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随意活动,不用一板一眼地坐着,摆脱了空间的局限性和思维的束缚。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需要灌输学生体育知识,在运动的过程中就能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没有了长篇大论的讲解,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而且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与学生多次接触,增加了很多交流互动的机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增设体育游戏,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小学生对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会不知疲倦地尝试各种有趣的事情。同理,当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后,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此时,体育教学不仅能传授学生运动技巧和相关知识,还能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利用体育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于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需要审时度势,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达到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芝兴.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理论前沿[C].2018.
[2]孙建凯.全面发展小学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8).
(责编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