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孤独世界

2020-11-18 08:43龚何雪琪
速读·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长恨歌孤独来源

龚何雪琪

◆摘  要:《长恨歌》是中国著名当代女作家王安忆的代表作之一,获第五届矛盾文学奖。作品立足于大上海这个背景,将孤独感浸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本文将从孤独世界的构建、孤独的来源以及孤独世界里的情感三个部分切入,来解读王安忆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孤独。

◆关键词:长恨歌;王琦瑶;孤独;环境;来源;情感

小说《长恨歌》的主人公王琦瑶历经了上海四十年的沧桑变化,也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王安忆通过叙述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孤独世界,从中可以感受到王琦瑶深深的孤独感。

一、孤独环境的营建

小说中对环境和背景有着大量细腻的描写,在这样的铺垫下慢慢展开故事情节。刘再复先生在《性格组合论》中指出“如果我们多角度地进行审视,就会发现外在环境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时间、空间、关系、条件、物镜、情境等各种要素,它们在环境整体中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在作品中王安忆构建了一个孤独的大环境,从侧面烘托出了王琦瑶的孤独。

(一)上海弄堂

弄堂是方言里说的巷,类似北京的胡同、南阳的夹道。弄堂是上海的特色文化,在上个世纪遍布上海的各个角落。作者以弄堂为基点,所有的家长里短、爱恨纠葛都由此而展开。

本该是宜室宜家的弄堂,在作者的笔下却总是阴沉暗淡的,她不写弄堂的欢声笑语、炊烟袅袅,反而将弄堂的阴沟、蒙着灰尘的路灯和有污渍的玻璃窗等景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生活,得不到阳光的照耀便会感到清冷,让人滋生孤独。

居住在弄堂里,并非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反,却是有些“闭关锁国”的意味,长久生活在狭窄幽暗的环境中,容易让人产生自闭的心理,对事事感到防范,因此,在弄堂这样封闭的环境里,不论是独自居住还是与他人交往,在内心深处都有着深深的孤独感。

(二)流言

流言,指广为流传或无根据来源的说法,常和人的隐私联系在一起,本是宽泛的概念在王安忆的笔下却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文中的流言总是在女性之间传播,因而带有阴沉之气,它们滋生于弄堂的各个角落。流言的阴沉和鄙陋为弄堂蒙上了一层暗淡的影子,也为文本营造了低沉的基调。人们被流言所包围,弄堂里的每个人都封闭自己的内心,害怕成为流言的主角,却又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流言的制造者,他们是孤独的。

(三)闺阁

闺阁是还未出嫁的少女居住的地方,听起来美好而又神秘,在上海弄堂的房子里,闺阁通常是在亭子里或者是偏厢房,小说中的闺阁并不严密,是四处见风的,是能看见外面嘈杂混淆的地方。闺阁的不严密也让闺阁女孩的思想变得开放起来。

王琦瑶在这闺阁里看过形形色色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感受着上海繁华社会的人生百态,怨艾之心生起,欲望之心也生起。但闺阁里平淡而封闭的生活,让王琦瑶感到孤独,她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和交流,而又因为自身美丽聪明所产生的优越感使她和朋友产生隔阂。闺阁里的王琦瑶对外面世界充满着渴望,对平民弄堂生活又深深地失望,她烦闷不已却又不能与人说,从闺阁开始,她就生活在孤独之中。

二、孤独语气的渲染

王安忆通过在叙述语言、叙述视角和叙述语调上运用陌生化的手法,将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孤独感从整个小说环境中烘托出来。

叙述语言对小说叙述的格调起一种奠基的作用,《长恨歌》中的叙述语言主要是主观情感的表达,而又通过拟人化的描写,使主观情感更加强烈。从小说语言的遣词造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说的语言风格是淡泊平缓的,但在这平淡下又并不是那么平凡,而是具有艰深感,使读者在反复品读中进一步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

在小说中作者广泛运用了散文化的语言,它不同于口语性较强的旧小说叙述,而是运用较为正统的书面语言,在这书面语言中又透露着文学抒情的色彩。通读全文,可以发现小说用一种平淡、客观的叙述语调讲述人物的一言一行,但在这平淡之中又透露着一丝冷峻,作品中最后王琦瑶的死亡,正显露出了这种叙述语调。在王琦瑶生命的最后一秒钟,作者没有叙述她的挣扎和痛苦,反而将她最后眼前的场景用平淡的语调叙述出来,营造了命运轮回之感,突出了王琦瑶悲凉的一生。

三、孤独命运的设置

小说中王琦瑶的命运也可谓是孤独的,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在感情中她总是以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出现。

在亲情上她虽然家庭完整,父母俱在,但小说中所表露的亲情是淡漠的,无论是在王琦瑶和她的父母之间,还是在王琦瑶和她的女儿薇薇之间,由于家人之间确实感情的表达与沟通,他们的亲情似乎并没有多么浓厚。

在友情上的孤独来自于王琦瑶孤傲的性格,由于自身的美丽和聪慧让她并不把朋友放在和她对等的位置上,但她孤高冷淡的性格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割断了友情,错过了可以真正陪伴一生的朋友,这也让她在余下来的生活中,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孤独终老。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她似乎一直都在追寻爱情的道路上行走着,小说中几位不同的男性,表达了王琦瑶在不同年龄、心态和时代背景下的感情诉求,也展现了王琦瑶在不同阶段下内心的真实情感。在爱情中王琦瑶怀着对繁华和时尚生活的向往,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選择,可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未曾找到爱情的归宿。

四、结语

从上述三方面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王安忆在小说中所构建的孤独世界。“孤独”这一感情基调渗透在小说的整体结构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搭建了一个孤独世界的框架,渲染了一种低沉的氛围,再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人生经历,将这种孤独感发挥到极致,希望通过论文中的解读,能够更进一步的理解隐藏在文本之下的孤独之思。

参考文献

[1]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78.

[2]王安忆.长恨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3.

猜你喜欢
长恨歌孤独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长恨歌——笔画设计
长恨歌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个体意识研究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图表
图表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图表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